城姬三国 第184章

作者:绅士东

虽然很多文章,将古代的盐形容成堪比黄金,动辄数百倍于米价,但实际上在大部分“正常”时期,盐价远远不会那么高。

而且盐价其实比粮价要稳定得多,粮价在灾年、丰年能轻易差出几十倍,而盐价虚高却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朝廷缺钱了,要么是盐商失控了……

汉代的盐价,一般在千钱一石左右,也就是正常年景粮食的四倍。

不过如今本就争锋乱世,江东粮价在救济粮的打压下,依旧升高了两倍——已经十分良心。

此时的盐价,也大概两倍半于米价。

虽然现在汉室很缺钱,煮盐的豪族也想要失控一下爽一爽,但是……后者现在根本没有垄断盐业的基础,前者更是一分钱都收不上去,只能等着白图这种有志之士“匡扶汉室”,盐价自然也只是微涨,飞不起来。

按照“另一个世界”的历史,盛唐时盐价也基本稳定,只是因为粮食太多,造成差价数十倍,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实在太缺钱,这才加大盐铁专买力度后,令盐价一路飙升,宋代时,大部分时期,盐价也不会超过粮价的十倍,不过大抵是每乱必涨。

现在民部将盐引的基础价,定为五百石粮,也就是盐、粮差不多1:1……

基础价的盐引,在吴郡就可以申购,可以用粮食、也可以用钱,或者是绢都可以。

不过以此价格而言,零售出去最多也就是成本的两倍,还要考虑运输等等问题,利润并不高。

更赚的盐引,是在合肥、广陵等地发放,只要二百石粮,必须用粮食结账——也就是鼓励大家,将粮食运到淮南来。

兽有兽径、鼠有鼠道,真的从江东运粮,一半的消耗也是最起码的,尤其是现在淮南干旱,令运输消耗激增,如此一来……还不如发挥一下各家的主观能动性,看看有没有潜力可挖。

而且不需要白图引导,他们自觉的开始并购淮南的有主土地——至于无主的土地?不好意思,无主的都是要用来“匡扶汉室”的,现在由将军府代管。

甚至将军府也在亲自下场,收购着淮南的土地,不过白图看得上的,都是适合军屯、适合集体耕作的开阔地带,边边角角根本懒得看。

另外在柴桑等毗邻荆州的地方,如果能够证明,粮食是从荆州运来的,同样有二百五十石的半价优惠……

效果十分显著,果然这些士族还是有潜力可挖的,之前因为江东粮价在救济粮的打压下没有上天,所以才没有形成对周围的虹吸。

而这盐引一出,一船船的粮食,从江夏流入江东……

之前白图要官方交易的时候,刘表直接拒绝,然而现在都是化整为零的“民间行为”,他想插手也力有未逮,毕竟他对于所辖豪族的控制程度,还远不如白图。

因为顺着长江就能下来,荆州运粮的成本低,并且荆州受到干旱的影响也不大,而且不少世家豪右私下里都有自己的门路,生生将荆州的粮价,也买高了三分。

有传言称,刘表得知消息后,一度骂娘。

白图的盐,不仅仅是收上了盐税,而且也在撬动着一系列的变化!

甚至还炸出了些狠人,比如……广陵张氏与吴郡郑氏合作,张氏将原本还算充裕的存粮,取出来了五成,送到了广陵城,之后有一大分支,直接去领取了救济粮,之后迁往江东。

当然,双方还有一些深层次的交易,比如张氏这一支在迁走之前,先将土地交易给了留在广陵的本家,所以才能取出这么多粮食,并且从郑氏那里交易了他们在会稽山阴的土地。

而郑氏也成为了短期内最大的盐货代理商……

对于这种骚操作,陈宫自然是欢迎的,将张氏迁往江东这一支的代表张纮,也任命为广陵主簿,也就是自己在广陵的助手,而且承诺之后会带他一起回金陵、引荐其进入中枢——之所以迁来江东一支,不仅仅是为了钱,也是对白图的下注。

白图还见过更骚的操作,当他在合肥,看到有人从寿春方向,运来粮食要换盐引的时候,不由得对袁术感到担心,并且默默给来者又打了个五折……

第一百七十六章 白马之殇

盐引,原本大家以为,重要的是“盐”,现在才发现……原来可怕的是“引”。

有一个每月出盐百万石的盐场、两个施工中的盐场作保障,“盐引”引动着天下的财富,仅仅是一个差别定价,就自然而然的对中原、荆州形成了虹吸……

这还是东汉的商品经济,本身就并不发达,或者简单地说就是……普通百姓根本没有维持生存之外的“财富”的缘故,否则这虹吸会更加明显。

即便是现在,也令原本就苟延残喘的袁术,还不等白图动手,就已经快要倒下。

甚至现在连徐州的粮食,都从广陵进入白图的控制中——如果不是白图觉得和刘备的关系不错,所以没有对徐州的粮食有什么优惠的话,可能效果会更明显。

毕竟从下邳南下广陵,可比从会稽、鄱阳到广陵要近得多,运输成本也低得多是,而广陵郡也在“救灾优惠”的范畴内。

与此同时,如果说刘备对于徐州粮食外流,还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甚至同样认为白图将什么盐引设定为“救灾优先”,是十分明智且仁德的举动的话,那么曹操在得知消息之后,就已经有些炸毛。

其实兖州、豫州的情况,比荆州要好很多,毕竟汝南郡还有一半在袁术手里,想要从中原运粮去淮南,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容易被袁术“收缴”。

不是谁都有门路,能从寿春运出粮食……

然而“盐引”这一手,令曹操感受到了威胁!

或者说远在此之前,当曹操得到“广陵献城”的消息时,就已经开始视白图为大敌。

而且曹操和他的智囊们,自然也能够明白,广陵只是个开始,可以说从广陵献城的一刻起,白图就已经突破了江东的地域限制……

虽然东汉末年,大家并不懂什么“守江必守淮”,但有荀彧、郭嘉、毛玠一批顶级智囊的曹操,又怎么会看不出“江东”和“淮南+江东”有多大的区别?

不仅是人口、耕地增加一倍,而且从地利上来说,也从之前面对中原时的弱势,转变为了均势。

只是无论多疑的曹操也好、王佐之才的荀彧也好、一向戒备白图的郭嘉也好……之前没人想到,江东居然会有这么多粮食,所以想要制止也来不及,更无法模仿。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半个淮南在粮食的开路下,落入白图手中。

想想去年他们为了攻下寿春,不仅损兵折将,而且最后还因为断粮,而收获寥寥,甚至连汝南都没能彻底占据……许多人第一次发现,《孙子兵法》的“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说的真有道理!

关于盐引的情报,也已经摆到了曹操面前。

虽然直到现在,他们也不懂为什么江东的盐产量突然暴增,但是它们带来的变化,却已经显而易见。

现在……无论白图如何表现,曹操都不会再相信他是“无害的圣人”,哪怕荀彧也一样!

白图是否有野心,已经并不重要,江东……不,应该说是白图的车骑将军府,已经发展到了“贴脸”的程度。

哪怕并不划算,甚至拒绝向袁绍“援助”粮草,曹操将兖州的粮食,向许都运输了过来。

再放任下去,曹操怕是连汤都没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