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178章

作者:绅士东

“山越……真是给我出了道难题!早知道就不该这么急着取回合肥的。”白图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

而一旁的合肥姬,则是面无表情的扭头看了他一眼。

不急着取回合肥,白图就可以让袁术继续养着合肥,而不是将粮草全都拉走,毕竟袁术也等着几场雨下来,合肥就会变回那个兵家重镇。

另外,之前白图甚至还可以利用民间豪族的交易,用继续用冰糖从袁术那换到粮食!

现在连合肥一线都已经易主,袁术也已经收紧了防御线,基本没什么机会,再从袁术那买粮了。

白图纠结了很久之后,还是给远在会稽造船的甘宁,“写”了一封城姬邮件。

上面是“敲梆”捕捞法的攻略,对于敲梆的时间、拉网的技巧,都有详细的描述,只要甘宁能够出海,相信……能够收获颇丰。

“敲梆”是一种恶劣的黄鱼捕捞手段,始现于建国后,利用黄鱼耳石对一定频率的声音极其敏感的弱点,捕鱼船会在水下,敲击一种特殊木鼓,之后可以轻易下网捕捞到大量黄鱼。

敲梆开始流行之后,在短短数年间,黄鱼价格跌到了米价以下——吃不起饭的贫苦百姓吃鱼度日。

然而其后果也很严重,哪怕使用大网眼,小黄鱼们也会因为耳石受损而命不久矣,可以说这对于黄鱼来说是真正的绝户式捕捞。

因此“敲梆”出现不久,就被官方禁止,只是因为之后的一些天灾人祸,屡禁不止,直到改开后,才彻底禁绝,然而哪怕过了二三十年,黄鱼的族群生长也没有完全恢复。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一开始白图根本不想给出“敲梆”的攻略,宁愿自己多耽误几年,慢慢发展、囤积粮食。

不过现在眼看人都要挨饿,白图也就只好先委屈一些黄鱼们。

比米还便宜的黄鱼,也是持续了十几二十年,才被捕到快要绝种,按说现在的海洋生态应该更稳固些,还是渡过眼前的难关,将来再想办法弥补……

“庞统的盐场也可以继续开垦,甘宁那边的鱼捞回来,能在当地和百姓换粮就换粮食,换不到的……就地腌成咸鱼,向内地输送,也可以作为救济粮的添加食材。”白图如此想着,也又联系了庞统。

此时庞统已经攒下了近二百万石海盐,“魔术”已经要开始,到时还可以从想要代理官盐的世家豪族手里,敲出些粮食……

薅断了自己不少头发之后,白图感觉救济粮的数量,应该能够“动态供求平衡”,不过心里却反而更加沉重——现在白图只是薅断了头发的“挤”出粮食,很难想象……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究竟饿死了多少人!

第一百七十二章 盐的魔术

吴郡吴县,在这白图身在淮南主持大局的时候,各大世家豪族,许多代表都被请到了吴县。

包括在车骑将军府供职陆康、虞翻、张昭等人,也来到了吴县的盐场,参加“观盐”仪式——名义上是让大家参观一下,车骑将军府的产盐。

其实本来前几天,就说要给大家看盐来着,然而之后却推迟了段时日,更令本来就将“百万石盐”视为笑话的几家,认定是缓兵之计。

不过名义上之所以放在今天,是因为今天还是甘宁带着海船船队,进入海中捕鱼的日子。

之后还要请大家积极用粮食购鱼救民……

作为不明真相的围观土豪们,对于白图这一动作,纷纷表示不屑,暗自认定为是“官方乞讨”,无非想要他们“贡献”一点儿。

会稽第一批下水的海船,已经来到吴县附近的事情,他们倒是知道,但是……捕鱼能捕多少?至于郑重其事的请他们过来?

然而白图现在才是江东的“主人”,而且陆氏、张氏、虞氏、魏氏……这些大士族,现在都愿意给将军府抬轿,其他世家豪族自然更要紧紧跟上。

心里暗骂白图“乞讨”,但其实还是攥着数额令人的心疼的底线而来。

来到盐场外面的仓库时,还神秘兮兮的让大家等到吉时——毕竟这是盐场第一次开门。

当然,允许进入的,也只有外围的仓库。

庞统此时不情不愿的,在外面招呼着各大世家的代表。

自从被白图重用之后,庞统越来越不愿意和其他人打交道,相比之下更喜欢用这时间去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如果说之前的庞统,是因为自己的相貌问题,在自卑的同时,又固执的想要获得其他人的认可,那么现在的庞统,就已经有些“众人皆醉吾(与吾师)独醒”。

其他人不知道庞统的才能,见到这相貌,就先看低他三分——这还是东汉末年,等到“魏晋风度”流行的时候,长得丑才叫没活路,不过以貌取人是自古有之。

不过当大家看到,陆康、虞翻等人,对庞统都十分客气的样子,而且后者即使面对陆康,也都是一副不骄不躁的样子,这才开始令人重视起来。

作为将军府六部的要员,陆康等人自然知道些内部消息……

据说这位看起来……颇具异象的年轻人,是白公属意的、六部之中最神秘的“工部司部”的人选!

因此不论今天能见到多少盐,都没必要开罪庞统……

庞统在和重要几家代表,寒暄招呼了几句之后,又不咸不淡的进行了简短的演讲,之后便直接说道:“有劳诸位百忙之中,来参加将军府盐场的第一次放盐,接下来大家可以随我进入仓中观盐,之后有合作意向的话,可以咨询‘盐引’事宜,没兴趣的话,可以少坐片刻,等下午一起去找甘太守买鱼。”

找太守买鱼……听起来怪怪的!

不过现在庞统,却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对于人情世故渐渐不感兴趣了起来,说话也越发直白。

吴郡十七家盐贩中的郑氏郑兴在后面听着,心里暗自哂笑道:盐引?你们能有多少盐?还盐引……啧啧。

现在他们也知道,将军府要推出的“盐引”是什么东西,就是一种在官营盐场拿盐的凭证!

盐场并不直接卖盐,需要到官府去买盐引,自然这盐引里,就已经包含了“盐税”。

之后在庞统的开路下,一群世家豪族的代表们,来到了一座看起来不小的仓库里。

看到了……一座座小山似的、比煮出来的盐,更加洁白闪亮的盐山!

一座仓库里,怕是有五六十座两人高的盐山。

仅仅是看到的这些,其实还并不足以令人心颤,至少十七家大盐商,都是见过这种场面的。

但是要知道,这种仓库……这里还有二十间!

“石”是一个容积单位,通常是用一个大石头雕成的容器来填装,装满了就是“一石”。

因此以重量而论,一石盐比一石米要重了一半到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