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姬三国 第169章

作者:绅士东

然后……

张榜当天下午,陈宫再次来到城下,对广陵城进行投递救济粮,投递后愿意上缴的百姓依旧寥寥无几,张榜第二天,各处公文被不明人士破坏。

就在袁琳得知消息,大骂“刁民”的时候,一旁的袁涣怪异的看了他一样,略微思索之后说道:“要不要让城卫军出动,挨家排查是谁做的?”

“当然……不行,太守大人冷静一些,那不是会令民怨更重吗?”袁琳及时反应过来。

而袁涣闻言,也没有再劝。

袁琳发现最近袁涣似乎终于明白,汝南袁氏才是大仲的主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十分尊重……恩,毕竟将来等大仲克定天下,以自己的高贵血统,在有些功劳的话,应该能封个郡王。

另一方面,袁琳心底也有些怀疑——袁涣是不是要阴我?

不过像是这次,袁琳说不要做之后,袁涣立刻便打消了主意,同时打消的,自然也就还有袁琳的疑虑。

第七天,陈宫依旧按时来投射救济粮,期间袁涣和袁琳商议,要不要出去战上一场,毕竟广陵城中的军队数量,是占优势的!

然而袁琳认为过于冒险,并没有“答应”——不知道什么时候,袁琳感觉好像自己成了广陵城中做主的人?

“奉吉,这七天下来,我们收集的救济粮,也已经有不少。之后是充作军资,还是赠与百姓?”袁涣问道。

袁琳迅速习惯了,袁涣这种商量的语气,并且开口道:“当然是充塞军资!那些草料一样口感的东西,哪怕再怎么伪装,吃了也会知道是江东的救济粮,即使在城中发放,他们感念的也不会是我大仲!”

“奉吉兄高见。”袁涣说道。

一旁小吏见状,连忙就要直接按照袁琳的意思,去处理此事……

袁涣这时神色闪烁了一下,之后问道:“要不要先检查一下,救济粮会不会有问题?我们收集到的,都是瓮城中掉落的,如果对方故意将一部分救济粮做的重一些,并且下毒的话……”

“啊!不愧是曜卿!想的就是周到,小赵,按照袁大人说的,去检查一下救济粮。”袁琳马上反应过来,并且对一旁的书吏说道。

曜卿,是袁涣的表字。

袁涣对于袁琳连“太守”都不称呼的行为,也表现的十分淡然,不过眼底却有些急色——难道我提醒的还不够明显?

直到又过了几天,袁琳终于想起了什么,向自己的心腹,下了一道机密指令。

当天,袁涣在城楼上“督战”,其实就是目送救济粮投入城内的时候,发现还有人在内城中洒救济粮……

当晚,城内有白天捡拾了救济粮的百姓,连夜腹泻、呕吐不止,最严重的已经眼看出的气多、进的气少!

城中开始有传闻,称江东的救济粮中被下了毒,而且是会传染的那种……

其实“毒”这种东西,在萃取提纯技术有些的汉代,还是很稀有的,别说是下毒,哪怕是皇帝给罪臣赐毒,都经常有毒不死人、需要再补一条白绫的情况。

军中的“淬毒”更是以金汁为主——一种姬造士兵运转后,产生的代谢产物,相当于人类的……屎。

袁琳倒是想直接毒死人,但是这么大规模的下毒,总不能用屎吧?白痴才察觉不到味道!

因此只是用了一些毒副作用的草药,效果一般,但也的确毒死了一些。

然而……哪怕有不明力量,在推动这传闻传播,但百姓依旧难以相信,毕竟……可疑之处太多,甚至从动机上就有些无法令人置信——毒死全城人,来令城池不攻自破?

而且不知何时起,城中另一股不明力量,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袁琳下毒,陷害白公!

相比之下,这个传言似乎更加有可信度。

“想不到袁太守居然是这样的人!”

“不,不是袁太守,是袁郡丞,他们没有亲戚关系……”

“对对对,我听说太守大人最近一直在瓮城军营中,城中事情都是交给郡丞的。”

“不对!我听说是袁郡丞仗着自己是袁……是陛下的侄子,架空了太守!”

“这可怎么办……我家还指望救济粮开锅呢!”

这传言刚刚有些势头,袁琳便得到消息,心中暗道:莫非是药铺走漏了消息?果然,还是灭口更保险些!

不过还不等他下令,一队城卫军冲了进来,不问青红皂白,家中仆役敢拦,都是拔刀便砍,府中一阵鸡飞狗跳后,袁琳被城卫薅着头发拎了出来。

“大胆、大胆!你们不知道我是谁吗?”袁琳怒道。

“郡丞大人,有事还是找太守说吧。”城卫长冷漠地说道。

袁琳这才发现,这些城卫都是袁涣的心腹。

而且就在他被押出府邸的时候,发现还有另一队人,押送着他拿药的药铺的掌柜!

顿时袁琳明白,袁涣那厮是有备而来……

袁琳也不是“十分”蠢货,至少他在城卫中,也是有心腹的,不过当另一位担任城卫长的督邮阻截的时候,却反而被百姓围住。

押送他的袁涣的心腹,这时也露出了“獠牙”,直接强行冲到了城门,将袁琳移交给了瓮城中的姬造士兵……

袁琳这时也已经明白,袁涣怕是要反了!

“袁涣!你竟敢……”袁琳看着在带兵过来的袁涣,恨得牙痒痒。

不过袁涣却淡漠的看着他,带着些谢意地说道:“辛苦你了……”

“你……”

袁涣说的情真意切,毕竟……

我袁涣是不会轻易投降的,但是袁术的族侄、我的副手,正在城内祸害百姓,作为一名爱民如子的名臣贤士,无奈只能将其擒下,绑到百姓面前烧死……以正视听!

之后本来想要自首向袁术请罪,但在围观百姓们的强烈要求下,作为名士的我,遵从民意,开门迎接陈宫进来,也是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