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主角能力的我只想过平凡生活 第140章

作者:末羽

其次,自己也老大不小了,至今都是一只单身狗,说出来都让人觉得心酸,现在好不容易来到了可以三妻四妾的古代,怎么也要开个荤。

妻子先不说,毕竟娶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且以王博现在的名声,估计也没有几个人敢把女儿嫁给自己。

但是,自己可以先纳妾啊。

古代就是这一点好,尤其是唐朝,风气开放,只要你有能力,就算是一口气找上是个八个小妾,也没有几个人会说你。

不过想要纳妾,你必须要有钱。

想要纳一个妾,至少也有数十贯,甚至上百贯钱,如果漂亮一点的,可能要的更贵。

所以在古代,如果你没钱,就不能开后宫。

而王博无疑是有钱的,别说是上百贯钱,就算是上千贯钱,他都可以拿出来。

所以纳妾没有丝毫问题。

但问题是,王博刚刚来到这个时代,对于这个时代还不熟悉,因此王博不会贸然纳妾,怎么也要做好十足的准备之后在纳妾。

一想到未来妻妾成群,子孙满堂的生活,王博就兴奋起来。

……

华灯初上,王博离开了太安酒楼,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所谓的华灯初上,指的是夜幕降临,城市亮起灯光的时候,夏季天色漫长,华灯一般会在晚上七点左右亮起。

如果是冬季的话,可能会更早一点。

王博回到王府,屁股还没有坐稳,就听到一个男子在外面大叫道:“少艾兄可在,少艾兄可在,元稹来访。”

王博不由一愣,元稹,这个名字很熟悉啊。

王博仔细思考片刻,忽然想起来了,元稹不就是唐朝的那位诗人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在现代可是非常出名的,王博当初也觉得这首诗逼格很高,还曾经专门查找过元稹的资料。

但王博记得,元稹好像不是这个时候的人吧。

元稹是晚唐的诗人,和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

但是现在是盛唐,武则天和李治都还活着,元稹怎么就出来了。

而且还认识王少艾。

这不科学。

难不成这元稹也是一个穿越者?

就在王博脑洞大开的时候,忽然听到柳儿说道:“老爷,是清心茶坊的少东家来了,不知道老爷见还是不见。”

清心茶坊少当家?

王博不由吐了口气,看样子是什么搞错了,这显然不是晚唐时期的元稹,只不过是一个名字相同的人。

不不不,不一定是名字相同。

毕竟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也许对方的名字根本就不叫元稹,说不定是元贞,元震,元镇,乃至于元振都有可能。

王博开口说道:“玉儿,去请这位元稹进来吧。”

与此同时,王博在自己的脑海里好好的搜索了一番,从获得的信息中,终于找到了这位元稹,不,应该说是元镇的信息。

元镇,清心茶坊的少东家,不但学富五车,写的一首好诗,而且还烧的一手好茶。

尤其是清心茶坊麾下的雀舌茶,更是极品中的极品,现在已经成为了朝廷的贡品,专门供给朝廷的达官显贵,普通人根本喝不到。

比起身为浪荡子的王博,这一位可以说是名动洛阳的青年才俊。

不过这个元镇,似乎在什么地方听过啊。

第103章.103.烟花之地

不一会,在玉儿回来了。

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一身白衣,风度翩翩的俊美公子,正是名动洛阳的青年才俊,学富五车,家财万贯的元镇!

按理来说,王少艾和元镇,一个是有名的浪荡子,一个是青年才俊,两人应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才对。

毕竟这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但偏偏,两个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人不风流枉少年!

说白了,就是逛青楼。

王少艾喜欢逛青楼,流连忘返于烟花之地,而元镇作为一个青年才俊,却没有对烟花之地弃之如履,因为在唐朝,这并非是什么文人所不齿的事情。

实际上唐朝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去这种地方。

甚至在唐朝,还有一篇著名的小说叫《游仙窟》。而所谓的仙窟即是青楼这种烟花之地。

一是人们喜欢诗化自己的风·流·艳·事,二是青楼之游也的确令人销魂。所以古人道“游仙”时,常常就是女票女支,就像西方人说去洗手,实际上是去撒尿一样。

因此,在唐代文学中的烟花之地,都给人一种仙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