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必须救 第741章

作者:古水月

pS:妈和母通用的说法来自广雅,广字我的理解是使动,使拓广,雅字指的是尔雅,尔雅拓广,说明很多用词在尔雅时期就有,尔雅著写时期在战国和东西汉间。所以,读者讨论的很多东西,其实只要我愿意,我超能狡辩或者诡辩的,只是懒。

第五百七十七章 不开心的秦国

初夏的雨淅淅沥沥,本以为会停下,竟下了一夜。

燕策把孔家一族的部分案底重新翻开,又合上,想到刑场上正在努力和土豆一起“发芽”的小儒,少年发现自己竟没有了同情与犹豫。

愈发杀伐果断了啊。

靛蓝色的天空被一层阴云笼罩,连一颗星子都看不到,过了不知道多久,天幕放晴。

第一时间拜访了皇子的却是墨钟。

“殿下,有成果了。”

墨钟刚一迈进门就说道,命跟来的几位同事把一箩筐的发明放下。

“这都是?”

燕策把研究院的一筐造物满满当当摆好,剔除掉一大批会炸的,和一大批疑似会炸的,案几上只摆了几样的造物。

更准确说是水车的模型。

墨钟顶着一对黑眼圈,说道:“研究院内的实验苗已经开始发芽,需要有人适时记录生长状况,预估产量。”

“另外军方的武器也准备革新的方案,还有民生设施以及基础学教材编写,殿下……说好的研究院新生呢。”

燕策安慰道:“会有的,都会有的。”

“墨家已经分两批昼夜忙碌,若再不来新生,我和这几位同事就都要牺牲在岗位上了……”

墨钟忍不住抱怨道,这位殿下的确是给了墨家科技生存土壤,资金足得一逼。

但特么一入研究深似海,从此夫妻成路人。

而颜老大总是对他说“要是忙就别回来了,一辈子都别回来了”这样体贴的话,墨钟不得不向燕策请假,不然女儿都要改姓了呀。

燕策沉默片刻,也没时间再顾影自怜。

披上一件外衣。

“走吧,去研究院。”

“诺。”

……

……

咸阳新设的研究院。

“钱先生,一处,本月试验田的发育情况午时要汇总。”路过的同事喊了一声。

原墨家士子,现任帝国研究员钱叔忙不迭回应。

“好好好,二处教材初稿赶紧的。”

钱叔半晌没得到回应,回眸一看。

墨钟的亲闺女趴在一堆代编写的教材堆里吐泡泡。

“快给墨胭浇点水,累晕过去了!”

本就超负荷运转的研究院整体都保持了高强度的工作,燕策看到一批批在编纂教材上脑细胞死光的贤才,问道:“墨叔,差多少?”

“……很多。”

墨钟皱眉,深深叹息一声。

燕策点点头,然后走到书简堆旁。

案几上还有几张纸。

粗糙,难看,泛黄,和燕策印象中的宣纸完全两个品种,少年已经把能想到的所有都记载在研究院中,但描述与概述不等于实际操作。

可见,墨家的执行力与创造力是有保障的,称得上是这个时代中少数掌握着基础知识的知识分子。

燕策提笔在纸上画了只“佩奇”。

虽然模样比用过的卫生纸还以难看,但纸张仍是起到了记录的作用。

“墨叔,这纸不错。”

“策殿下,你在研究院记录的纸张特点已经诠释了多半,但如你所见,纸张的质量差,造价也不是平民能用得起。”

墨钟苦笑,“上百种材料不停搭配的配方,以及孩子们偶尔灵感一闪的创意,才勉强做出的失败品。”

“慢慢来。”

燕策坐在案几上,提笔把脑海中仅存的零星碎片续写在书简上,不说博闻强记,十几年也总是要剩下些的,至少也有脑子强刻下来的,可以留给其他人。

“殿下……”

“没事的,这些知识我也是懂得,不会误人子弟,招生的时间愈发近了,总不能连教材都发不出来。”

燕策轻声说完,就和编纂教材的老一辈们一同开始工作。

“不是这个意思……你真的是王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