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必须救 第423章

作者:古水月

……

……

赶往函谷关的一驾驾马车上不时传出低沉的交谈声。

“墨钟啊,你小子可舒坦了,到了齐国,你老情人肯定好生招待你,而我们可就没这么舒服,衣食住行全都要自己掏,你可得好好请上一顿堵住我们的嘴啊。”同车的墨家文士搂过墨钟肩膀。

“是啊,而且必须得贵!”

“我请,都请……老钱你,你们都低调点儿,我和曾妹是君子之交。”墨钟不好意思道。

“行了,你夫人不在。而且咱们都几十年交情了,你是不是,怎么交的,我们还能不清楚?”

“大家都别胡闹了,老墨脸都快绿了,你们看到没,哈哈哈!”

“瞎说,是红的。”

“行了行了,不闹了。墨钟,公子策让你和项燕谈判,你有没有把握?”

“谈判就尽力而为吧,我不会谈判。老钱,那个,绑腰上的自爆弹给我也来两捆。”

第三百三十八章 论齐国易手的概率

新楚都,城门下。

“有些荒凉啊。”

提交了申请文书,趁着一会儿空挡,墨钟望着眼前名为楚国新都的大型军事要塞,遥望比邻而居的齐慨叹。

然后特意与他的同伴们换上了宽松的墨色衣裳,一是为了彰显他们信仰的学说,缅怀墨家三分前被世人称颂的信义,二是为了藏易燃易爆的小“可爱”。

不得不说,出了咸阳才会感觉到繁华与萧索的区别,这是几百年的时光便让列国抱着该死的傲慢腐朽殆尽,墨钟年轻时也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听高人讲解时事,可现在就算是学风浓厚的第一学宫也随着齐国数度沉浮而渐渐没落了。

眨眼间,多少年过去了,就连女儿都这般大了。

顺利进入这座军事要塞,两街不少沿途叫卖的商贩,临近年关这过年的大日子还是要准备的,有不少百姓要采购物资,楚与齐姑且联盟,街市上还有一些加强友好交流,体验民生的齐国士子。

片刻后一队文士前来向秦国来客行了一礼,迎接墨钟的不出意外是他义妹家的门客,略过大家伙儿不怀好意的视线,墨钟默默走向前接受了义妹安排的新建旅舍。

“墨先生,这家旅舍是家主大人,也就是墨先生的义妹近来新建的。”

齐国文士队伍中为首的年轻人指着楚都的旅舍笑道。

“挺好。”墨钟笑了笑,敷衍道。

“听闻公子策要指派墨先生前来谈判,因担忧诸位不习惯,家主不顾家族长辈们的劝阻,拨发资金援助了楚国建设,这才能在楚地有了一间秦国特色的旅舍。”年轻人稍微停顿片刻,欲盖弥彰道:“这都是为了公事,先生切勿多做他想。”

“恩……”

这可怎么才能不多想呢,义妹她是不是还那么依赖他呢……多年不见却不知当年的红颜少女耳鬓添了几丝白头。

墨钟现在更无措了,脑海中不知为何浮现了颜老大冷笑的身影和女儿哭坟的景致,身后不怀好意的目光已经升级了为被强喂狗粮,奔涌而出的嫉妒。

“钟哥,好久不见,见故人依旧,心思难述。”

那犹如不含人间烟火气的清淡身影从旅店走出,青衣罗衫,手捧红泥小壶,壶中绿蚁新酒。

女人与颜晴相仿的年纪,保养极好,显得很年轻,眸子在见到墨钟的时候染上了一丝别样色彩。

这位女子的祖上是师从孔圣人的曾子,也是一代大贤留名青史,家族历经风霜渐渐发展壮大,只是在那一年与颜家竞争失败后举家移居齐国,曾冉,也就是墨钟的义妹,也在多年后慢慢掌控权利成现任曾家的家主。

尽管偶尔会趁颜晴出差的日子以探望小胭脂的名义来挖墙角,但墙根硬得出奇,不愧是儒家颜老大,驭夫手段是真硬。

要不是这次被公子策给丢出来,她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找到机会把这只万年死宅给搞出秦国。

老娘都快熬死了……

可算是在有生之年有了绿掉颜老大的机会,那女人身子强得和头黑熊似的,等颜晴意外病逝,倒不如期待她出门被陨石雨砸半个时辰。

“能饮一杯无?”

她眨了眨眼睛,问道,微笑中带着成熟的风情,又仿佛有千万种情丝缠绕。

“能……”

被过往的点点滴滴旧事迷惑住的墨钟一开口,老钱猛地把他往后拽了一下,提醒道:“老墨,嫂子……”

如梦方醒,墨钟挺直腰杆,认真道:“曾妹不必了,饮酒误事,当快些见到项将军,完成公子策交代的正事再与曾妹好好聊聊。”

“也好。”

曾冉含笑点头,没有强迫墨钟的意愿,时间快到了正午,她也没急得回府,而是放下酒壶,目送着那稳重而又熟悉的男人背影,缜密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她叹了一声:“多年不见,没那么傻乎乎了,看来酒后乱性的套路是行不通了,可惜了好药。”

“家主,下一步当如何?”

她冷漠道:“给燕公子策送一份密函,说齐国上卿曾冉愿配合公子策完成秦国一统大业,只要公子策能不吝惜一点点诚意,我便将劝说齐王亲秦,令秦兵不血刃尽取齐国。”

“姑姑,这有点儿不好吧……”年轻少年忍不住说道。

“当年要不是齐太子老是在钟哥面前瞎嘚瑟,我和钟哥的孩子都比你大了,轮得到那头颜黑熊!”她一拳砸在墙壁上,愤愤道。

“那您……为什么还要给墨钟叔叔出谋划策追求颜姑姑?”

“你以为儒家颜老大是什么人?”她眼神冷冽,瞪了自家亲侄子一眼,“那头黑熊对谁都是一副大咧咧的,对谁都是如沐春风的长姐模样,又乐善好施,笑嘻嘻的给一个孤身前来颜家辩驳的墨家穷小子煮一碗饭。百家文士之中广传贤明,若不是最后嫁入墨家,现在颜家,乃至整个儒家都是她颜晴说了算。”

她倒掉了壶中药酒,默默泡了茶,自斟自饮,不由得一阵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