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魔幻雄心到星辰大 第186章

作者:坑王之王

“一旦形成了滚雪球的效应之后,一场席卷全球的股灾就不可避免了,欧美列强的经济也将受到极大的冲击,想来他们就会把主要的精力给转移到国内去,没有那么大的闲心在吕宋群岛给我们找麻烦了。”

袁大头点了点头:“微臣明白了,剪彩的时候,一定会广泛邀请各国记者前来观礼的。”

第四十一章 全球股灾

虽然自家有基地黑科技装备,不过萧致远从来没有忘记过,同样武装到牙齿的美帝是怎么被越猴和帝国坟场坑的鼻青脸肿的,要想不在菲猴这里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就不能让列强国家在后面搞小动作。

他之所以老早就和摩根这样的庄家勾结在一起,赚一点小钱都还是其次的事情了,主要的目的还是打算搞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然后再添点柴浇点油上去,争取催化成一场全球经济危机,把列强都卷进去就最美了。

一来国内到处爆林登万的话,列强就没工夫躲在后面搞小动作了,他整顿国家内务就要变得容易很多,二来也能争取更多的时间发育,最后六神装出门平推才是王道啊,打的头破血流才赢得胜利,实在是太LOW了一点。

这些东西,最近萧致远都解释给袁大头听过了,所以到了廉州化工基地一期工程竣工这一天,袁大头盛装打扮的来到了剪彩现场,面对着各国记者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着力说明了这座化工基地的产能是多少。

当然这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其实萧致远早就已经和其他庄家沟通过了,首先会由他的环球广播电台晚间爆料,第二天的各种晨报跟踪报道,争取让全世界大多数的韭菜,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个消息。

所以伦敦时间星期日的晚上十二点,作为资深股民的约翰逊就听到了一个让他肝胆俱裂的消息:“据报道,远东地区的这座工厂,每年生产的合成橡胶高达上万吨,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橡胶轮胎可用了。”

本想听完晚间新闻就睡觉的他,现在那还敢回去睡觉啊,赶紧卷了一床被子之后,打着个手电就直接冲到了纽约股票交易所,然后就惊奇的看到自己居然不是第一个到这里的,前面都已经有人在排队了。

约翰逊赶紧拉住了一个前面的人问道:“这大半夜的,你跑股票交易所来排队做什么。”

前面的恶声恶气的回答:“做什么,当然是做和你一样的事情了啊,等到明早市场一开门,就赶紧把手里的橡胶股票卖掉。”

和这里相距不远的期货交易市场门口,同样很快的就排起了长队,而且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将附近的大半条街都堵了起来,要不是后面还有员工通道,股市里面的交易员甚至都没办法正常进去开工了。

不过看到这么多人挤在外面,股市里面的负责人直接被吓了个半死,赶紧打通了苏格兰场的电话,叫来了一大堆的军装警,举着盾牌和棍子维持起了秩序,然后才头上冒着冷汗的让工作人员开门放人。

而这些挤进来的人,异口同声的呼喊着:“我要抛售股票,价格随便你定,一定要快。”

而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交易所的墙上不断挂出价格突破新低的卖单,但是却丝毫不见有人来购买---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就算是最坚定地抄底型韭菜们也知道,现在不是入场接盘的时候了,谁还会买下这些废纸啊。

密密麻麻挂满了墙壁的卖单,成功的吓到了那些手持其他行业股票的韭菜们,为了不至于自己手中的股票也变成废纸,他们也开始了恐慌性的抛售,哪怕手握的是本该在橡胶降价之后热销的汽车股票也不例外。

---在没有电子交易的时代,买单和卖单就是写牌子挂到一面墙上,大家互相看到合意的就坐下来谈,谈完了之后还要签纸质合同,并不是现代的看着屏幕点几下键盘就自动完成交易了,也就更容易把单子堆高。

在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花费巨额资金购买的股票,就这样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变成了废纸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乐观面对的,所以伦敦股市开门之后不到一个小时,泰晤士河上已经漂起了密密麻麻的尸体。

几个小时之后的纽约股市,几乎完美的重现了这一幕,只是这一次飘尸的变成了哈德逊河,帝国大厦之类的高层建筑上,也时不时会有一道黑影从天而降,在地面上涂抹出一大片红色的痕迹。

只有远在东方的魔都,因为之前的股市被拆掉了,新的股市还没有建起来,股票交易法也还没有定稿,所以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人炒股了,在伦敦和纽约买了股票的,也大部分在收到劝告之后提前离场了。

所以这里那些曾经的股民们,虽然大部分觉得日子过得不够舒心,却至少不用去跳黄浦江了,少数几个不听劝的,那自然是死了活该,没有任何人会同情他们,包括本该为名做主的袁大头。

毕竟人家内阁首相亲自打招呼,你都还在那里爱听不听的,那肯定是非国民啊,死了更好,一了百了,大家都省心啊,省的将来什么时候,就和洋人勾结在一起,做出什么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股灾很快也影响到了实体经济---有人担心股价跌成这样,会导致那些工厂破产,然后就从企业中撤资,想要换成现金应付危机,然后导致企业资金链出问题就真的倒闭了,吓得更多人撤资,滚雪球。。。。

而这个时候的庄家们,则一边举着血红色的酒杯庆祝胜利,一边拿着刀叉对各家优质企业虎视眈眈,准备付出很少的一点代价,或者是干脆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把这些正常情况下买不到的企业给吞并掉。

正常情况下,那些业绩优秀的企业,是不会随意接纳新的股东的,哪怕你有钱人家也不要,人家还担心你趁机把他们的企业夺走呢,就算是企业没有被夺走,每年分红的人多了到手的钱就变少了啊。

只有到了这种时候,这些企业才会出现资金问题,那些原有的股东们,也才会为了保住企业不破产,或者是拿着现金去救命,而不得不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或者是接纳新的强势股东,来和自己争夺企业控制权。

所以每一次的股灾,都是韭菜们的地狱和庄家们的天堂---相信庄家也会在股灾中受损的,智商一定不够读到初中毕业。

第四十二章 布尔战争

在这样的危机之中,有看不到希望之后乖乖的等死的,自然也就有自认为自己还能抢救一下,所以使出各种手段试图救活自己的,大英帝国的绅士们显然就不大愿意都去自杀,而是准备干一票大的。

首先是居住在德兰士瓦共和国(也就是著名的南非)境内的英国侨民,集体向维多利亚女王写了申诉信,要求祖国出面于当地政府洽谈他们的地位问题---南非要求他们全额缴税,但是却不让他们获得任何对应的服务。

大英帝国的外交部当即出面和德兰士瓦共和国磋商此事,理所应当的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然后就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向非洲地区的殖民地派遣了四千人的部队,并且发出了进一步的抗议,要求改善本国侨民待遇。

而得到了消息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则向伦敦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大英帝国停止向南非派遣军队,将一切的争议问题付诸外交仲裁,并且要求在四十八小时之内做出明确的答复。

当然这个非洲小国之所以这么硬气,是因为清楚地知道所谓的侨民待遇只是借口,大英帝国其实看中了自家领土上岗发现的金矿,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矿之一,每年能够产出惊人的财富。

如果不想把金矿白送给别人,看着别人花着本该是自己的钱花天酒地,自己却只能够站在旁边啃干面包,那么在这件事情上,德兰士瓦共和国就一步都不能退让,否则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

当然最重要的是,全世界都陷入经济危机之后,德兰士瓦手握金矿还能抢救一下,至少能够对外进口物资来稳定市场,要是金矿被人拿走,那么整个国家都要很快死个透彻,不想死就只能硬撑。

而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的大英帝国,需要这么一座金矿来改善经济,也丝毫没有把这个屁大的国家放在眼里,所以他们给出了同样坚决的答复---任何国家无权干涉帝国内政,这将意味着战争。

总而言之就是,在找了一个合适的借口之后,大英帝国对南非地区开战了,刚刚服役的光辉级航空舰,护送着数十条邮轮和货船,大摇大摆的从皇家窑子驻地朴茨茅斯出发,顺着非洲海岸线南下了。

之所以出动的是新锐航空舰,而不是强大的完美战列舰,是因为南非就连铁甲舰都没有,海军过去了只能干对地火力支援的活,而在这方面当然是射程高达数百英里的航空舰要比只有十多英里射程的战列舰方便啊。

只不过英国距离南非一万多公里,就算宣战之后马上派兵,也最少要一个多月之后才能正式开打,大家暂时还没办法看热闹,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如何解决困扰自己的经济危机上面,不然就是别人看自己的热闹了。

当然在这场危机之中,也不是只有那些庄家得到了好处,新兴的全球电影从业者也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每一次经济危机期间,都是好莱坞发展的最快的时候,不论是1929年还是2008年都不会例外。

说起来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人民群众越是生活困苦的时候,就越是喜欢沉浸在电影、小说、动画和游戏之类的娱乐活动之中,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丝丝的慰藉,让自己的觉得日子还过得下去。

而且在正常时候,大多数人每天上班累了个半死,下班了哪还有那么多闲工夫去玩耍,只有在失业了之后才会有空闲时间娱乐啊,所以失业率越高的时期电影院的上座率也就越高,也就意味着票房也越好。

例如现在正蹲在银座开会的这些东京很热株式会社的股东们,脸上就不见有多少的沮丧,因为业务经理给他们爆出的业绩很好:“诸位,虽然投入运营才三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们的电影相当受欢迎。”

“目前已经开始营业的两百来家住宿式影院,都拥有着平均八成的上座率,甚至于在之前处于淡季的上午场,在经济危机发生之后都开始热销了起来,人民群众很乐于花费一点钱,来让自己忘记这残酷的现实。”

“当然电影票的收益虽然不错,却只在院线收益之中占了两成,另外的一成来自住宿费用,五成来自客房服务员的收入提成,最后两成是各种电影周边产品,综合式院线的设想大获成功。”

这个时候,一个急性子的股东问了起来:“这些我们都知道,我现在最想要知道的,是至今为止我们的总收入是多少?”

这位业务经理赶紧回答:“截止上个月最后一天,我们的营业收入是五百万日元,扣除前期建设场地和拍摄电影的费用之后,毛利润是四百万日圆,而大家都清楚一件事,我们的大部分员工都不需要固定工资。”

“所以我们的院线日常维持费用很低,这四百万日元几乎可以看做是纯利润了,而且随着名声的进一步传播,还有更多的影院投入使用,收入水平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还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这下子,这些股东们的呼吸变得略微粗重了一些,虽然四百万日元对他们来说不算是大钱,几位股东分一分之后也没多少了,不过要考虑到这是短短几个月的收入,而且投入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