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境:谁还不是个二代 第915章

作者:海客无心随白鸥

  “……”

  玉菩提闻言呼吸一滞,他就知道,自己的预感没错。

  稍加权衡,玉菩提心中叹了口气:“帝君有什么计划需要贫僧配合吗?”

  两人也算相识多年,或多或少有些默契。

  “两件事。”姬青阳见状,索性开门见山,道明此番目的——

  “皇朝准备全面实行「弃教存法」,希望光尊能够配合,尽可能减少动荡与伤亡。”

  “第二件便是方才所言,光尊功行圆满,该准备飞升,这是一件大事。”

第1208章 坏事做尽姬青阳

  光尊、天佛尊与九界佛皇虽皆是高僧,但三人的主张亦有不同。

  光尊以「传教」为己任;

  天佛尊只要「佛法」能存世即可,如何存世不那么重要,哪怕将之放在那里,可能多少年后才有人来参悟、学习都可以;

  九界佛皇不会主动「传教」,禅宗之理亦不主张「信教」,整个鹿苑一乘都主张「传法」。

  因此,三人之中,光尊对佛门最为看重。

  玉菩提叹道:“未曾想,多年之后,帝君终究还是走到这步。”

  “难道你有法可解?”姬青阳看着他问道。

  答案是:“贫僧惭愧,无法可解。”

  姬青阳继而询问:“佛法呢?”

  玉菩提回答:“佛法亦不可解。”

  随后姬青阳谈起往事:“当年我与光尊照面时便说过,既然你不可解,佛法亦不可解,那不如来试试我的法。”

  “彼时,贫僧并未料到这日。只当帝君要将三教纳入管辖之下,而非消灭三教。虽然事实证明帝君之法确实最有可能成功,但不知帝君是否想过背后的代价?”

  “儒、道实行「弃教存法」影响不大,包括佛门本身,亦无甚影响,前提是没有欲界与魔佛波旬。”

  “看来帝君都知晓。”

  “那又如何?我不会因为一个欲界、一个魔佛波旬便停下脚步。”

  “贫僧的道便是「传教」,这条路,如今看来注定要站在帝君的对立面,站在以皇朝为代表的时代的对立面。”

  佛门各脉归于轩辕皇朝治下,此后受苍皇领导与管辖,与实行「弃教存法」性质不同。

  这与善恶无关。

  哪怕双方立场相同,但道路产生了分歧。

  因而,在明白苍皇的态度后,玉菩提亦拿出了相当清晰的自我定位:

  “皇朝实行「弃教存法」,与帝君让贫僧着手飞升之事,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冲突,若是贫僧举霞飞升一走了之,将来,难免会成为反对派攻讦皇朝的利器。”

  姬青阳道:“看来光尊是不愿意帮这个忙。”

  “非是不愿,而是不能。”玉菩提双掌合十解释道:“贫僧的道是「传教」,在此事上帮助皇朝会「道崩」,所谓功行圆满顷刻坍塌。

  帝君不可能不明白,仍旧提出,却是不打算放过贫僧。”

  坐在玉菩提对面的姬青阳,悠悠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大观得至乐,知足无妄怀。”玉菩提不疾不徐说道:“有情之处,无明,无缘。”

  姬青阳道:“求不得?”

  “求不得。”玉菩提答。

  姬青阳又道:“救世,是证道,亦是贪嗔痴。”

  “故贫僧无法可解,佛法亦无法可解。”玉菩提感叹。

  如果说,前面双方谈论的内容,被姬青阳一同带来的霜旒玥珂还能听懂一点,当下就完全是在听天书了。

  姬青阳稍作思量,说道:“如果我放弃此番前来之事,将选择权重新交回到光尊手中,光尊如何选?”

  “法无二乘,人有愚顿。万法一如,随人以为高下。”玉菩提回道:“修行之路,无明终尽,幡动之刻,当断则断。”

  上乘人不见有法,中乘人见中乘法,下乘人见下乘法。

  法非有无,法因人有,无人,法不生。

  受、想、行、识,乃五蕴之四,皆为心法。

  受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

  所以,也可以说——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我愿意为光尊担下诸般因果,乃是希望光尊登天时,帮我带一封信上去。”姬青阳亦未再隐瞒自身想法。

  玉菩提面露疑色:“帝君没有其他方法?”

  “有,但不好用。”姬青阳回道。

  听到回答,玉菩提有了判断:“帝君在谋画天界。”

  “只是做一手准备罢了。”

  “以帝君之气魄,以皇朝之所为,不将目光放在天界才不正常。”

  “光尊说是,那便是吧。”

  面对姬青阳无所谓的态度,玉菩提神色变得严肃:“贫僧想知道帝君真正的、或者说最终的目的。”

  姬青阳闻言,顿了顿。

  随后。

  “位极人神。”

  第一句,乃是苍皇个人的野望,也是未来轩辕皇朝将道路贯彻的大前提。

  “神为人用。”

  第二句,是轩辕皇朝的最终目标。

  玉菩提此前或有猜测,但真正知晓后,反而释怀了:“此乃苍生之幸。”

  在光尊这里,他固然以「传教」为己任,并以之立道,但此举最根本的目的,除了帮助修行者完成个人的修行,余者,便是渡世救人。

  名为「传教」却未让「教」遮掩本心。

  若要祸及苍生而传佛法,此乃波旬;

  若要因佛法而祸及苍生,此亦波旬。

  话语落下,只见玉菩提抬手在双眼一抹,一对眼珠被轻描淡写摘下,不见任何鲜血。

  佛眼绀青,如青莲花,犹黑中红,碧眼方眸。

  玉菩提提到两次「无明」,他的「有情」是渡世救人,他的贪嗔痴亦落在此地,倘若今日救了一人,明日,会想救更多的人,这份「念」可以说无穷无尽,因为「有情」而「无明」,烦恼自生;第二次「无明」乃无始有终的一念无明。

  他将自己的「道」摘了出去,以此在原有道路上辟出新路。

  将双眼送至姬青阳面前,玉菩提道:“今后天佛原乡便有劳帝君。

  贫僧会前往灭度梵宇,在圣菩提下涅槃,帝君可将书信留在贫僧意识。如此,佛门失去贫僧这件利器,以另一种方式减少牺牲与动荡;洗罪界不会落于他人之手,能可物尽其用;但信能否送至要看贫僧造化。”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玉菩提最终还是放弃了证道,亦或通过另一种方式证道。

  姬青阳接过佛眼:“我这算逼死光尊吗?”

  玉菩提道:“此乃幡动之刻,贫僧之修持终究差了些,这对慈眼帝君可自行处置。”

第1209章 礼送光尊圆寂/升天

  继谛悟修者与帝如来之后,玉菩提是第三个因苍皇而死的佛门高僧,这样的战绩,他已经远圣魔佛波旬。

  毕竟,截止到当下魔佛波旬只伐灭菩提界。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事论事,无论真相究竟如何,传出去的都不会是苍皇逼死光尊,而是光尊功行圆满,于昔年悟道的圣菩提下涅槃,因为这同样是事实没错。

  至于天佛原乡归于「炽盛光如来」一事,还要追溯到过往。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可还在那里放着呢,其所代表的,便是佛门各脉对苍皇的态度。

  即苍皇有「教令轮身」于佛门,号炽盛光如来或炽盛光佛,属密宗密教金刚界曼荼罗。

  当下,轩辕皇朝尚未推行「弃教存法」,佛门知晓这一层身份的人,只有以天佛尊为代表的极少数,事成定局,将来再想要反制无疑是难上加难。

  轩辕皇朝用两千余年时间,证明了苍皇理念与所行道路的可行性。

  就算像元佛、宗佛、尊佛与天佛尊等,他们没有加入皇朝,心中却对苍皇怀有敬意。

  佛门内或有阴谋家,或根基深厚,但这部份人的修持注定他们不是真高僧。似光尊这般与苍皇道路不同,却能为双方共同信念而献身者,方能称得上「大德」二字。

  “多谢。”姬青阳又道:“抱歉。”

  玉菩提询问:“帝君后悔吗?”

  “不悔。”

  “贫僧亦不悔。”

  “光尊可还有其他事情要交代?”

  “贫僧曾有一段缘法,其名龙霞,乃尊佛外门弟子,但他之缘法不在尊佛与西煌佛界,他与佛门之缘法应在贫僧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