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做厨师开始 第1372章

作者:树上玉猫

  “曹公,两位大哥,你们这是做什么?”

  苏明哲刚一下车,就见三人朝着自己行礼,连忙快走两步,把三人搀扶起来,嘴里还不停地责怪道:

  “曹公,您是我在仕途上的领路人,两位大哥,你们可是我以后孩子的舅父,你们三个如此,不是要折煞我吗?”

  曹县令和吕泽、吕释之兄弟连忙表示‘礼不可废’。

  苏明哲却不肯受礼,坚持要按过去的关系交往。

  曹县令三人见苏明哲态度坚定,这才暗松了一口气,答应下来。

  这一次过来,苏明哲就是与吕公商议,自己和吕氏三姐妹的婚期。

  从去年九月份,双方约定了婚事,到了现在,都快过去一年了。

  吕姁年龄最大,芳龄已经二十一了,在这个时代,属于名副其实的剩女,已经不能继续耽误下去了。

  当然,吕公也不想等了。

  毕竟,一转眼,苏明哲都成‘左庶长’、泗川郡郡守了,再等下去,吕公还有点担心苏明哲悔婚呢!

  就这样,在三方都比较迫切的情况下,定下了八月初八举办婚礼。

  婚礼定下后。

  苏明哲并未继续在这件事上上心,而是转头开始忙碌起了政务。

  先秦时代,大部分地区都还是一年一耕,耕作方式也比较落后。

  为了推广一年两耕,顺带‘研究’更先进的耕作农具等,苏明哲开始不停地奔走在地头田间。

  转眼到了八月初八,结婚的日子。

  苏明哲上午时分,就把吕氏三姐妹接到了郡守衙门。

  婚礼却要按照周礼,等到下午酉时,才能举行。

  郡内大小名士,接到请柬的人,都赶了过来。

  在这个时代,宴请宾客,还是实行一人一席。

  所以,就算苏明哲财力惊人,最终也只是邀请了六十余名宾客罢了。

  宴席过后。

  洞房花烛夜,也没什么好提的。

  反正苏明哲安排姐妹三人大被同眠,这一晚大家其乐悠悠。

  到了第二日。

  曹氏、玉漱、玉榕三女,前来拜见主母吕姁。

  在吕姁的主持下,吕雉和吕素素姐妹,和曹氏、玉漱、玉榕三女按照年龄,排了姐妹顺序。

  曹氏算二夫人,吕雉则是三夫人,玉漱、吕素素、玉榕分别是四、五、六夫人。

  对于这个排序,吕雉本来是有些不满意的。

  毕竟,她原本想着,自己嫁给苏明哲后,就算做不了正妻,最少也是个滕妾二夫人。

  结果谁也想不到,苏明哲在迎娶三姐妹前,后院里竟然已经有三个女人了。

  并且其中两个身份还是‘公主’。

  这就让吕雉有火都没地方发泄。

  好在苏明哲性格比较强势,加上身体不错,镇压一切不服,这才让吕雉暂时不敢闹什么幺蛾子。

  转眼八月份过去。

  农田里开始收割庄稼。

  苏明哲在庄稼收割之后,率先在沛县官田,和自己的食邑之地——泗水乡,推行沤肥、冬耕。

第1218章 不改的剧情,苏明哲的布局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

  原本的一年一耕技术,渐渐跟不上各国的战争要求。

  随着铁器农具,和牛耕的技术出现,华北平原就原始的一年一耕,朝着两年三耕转变。

  所谓的两年三耕,就是在抢种抢收的情况下,不间断地进行‘禾一麦一豆’轮流种植技术。

  这些资料,在《吕氏春秋》中,都有提及。

  而两年三耕的技术核心,又被称为‘保墒抗旱’!

  ‘保墒防旱’,就是指解决水涝和干旱的问题。

  这一技术将维持五六百年之久,直到隋唐时期,出现了‘沤肥’,以及曲辕犁等更先进的工具和耕作技术,这才把两年三耕,发展到了一年两耕。

  苏明哲对沤肥和曲辕犁、水车等技术,都了如指掌,如今轻轻松松就拿了出来。

  其中沤肥的步骤,比较麻烦。

  不过,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天,总时长也只需要一个月就可以完成,若是在夏天,耗时会更短,只需要二十天左右。

  有了先进的沤肥技术,解决了田地中的营养问题。

  苏明哲又找来几名墨者,让他们把水车、曲辕犁等新农具弄了出来。

  有了这些发明,苏明哲就在自己的食邑泗水乡,还有沛县的官田,播种了五十余万亩地的冬小麦,进行实验。

  不知不觉中,时间到了十月份。

  天寒地冻。

  苏明哲又趁着河流枯水期,开始带着百姓,兴修水利,修建道路、修补城池等。

  在这种忙碌工作下。

  不知不觉中,半年时间过去了。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三月,去年种下的冬小麦,此刻都开始抽穗。

  苏明哲叫来本郡大小官员,前来‘考察’。

  由于加了沤肥的缘故,这五十万亩冬小麦的产量预期,比往年的春小麦长势还要健壮不少。

  五月份,冬小麦收割。

  每亩产量接近五石,这已经是肥沃良田的产量了。

  对于这些数据,苏明哲都让人整理出来,汇报给了公子扶苏。

  扶苏得知后,按照苏明哲提供的技术,向始皇帝汇报。

  始皇帝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人来泗川郡查探消息真假。

  在确认了消息准确后,始皇帝就按照旧例,先升苏明哲为‘右庶长’,然后吩咐治粟内史郑国派人前来泗川郡学习,然后把这种技术向天下各郡推广。

  苏明哲见到咸阳来使后,就把这几年自己培养的少年招来。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

  一百多位少年齐声恭贺。

  “无需多礼!”

  苏明哲把自己早就写好的帛书拿了出来:

  “始皇帝陛下命人前来学习我泗川郡的‘一年两耕’技术,这份帛书中已经详细地记载了所有详要,你们拿去各自抄录一份后,就跟随咸阳使者前往各地推广……你们到了各地,首要事情就是记录各地山川地势,人口……”

  这些少年年纪尚浅,不懂苏明哲要做什么,但是对于苏明哲的命令,他们都是不打折扣的完成。

  转眼,春去秋来,又是一年。

  苏明哲已经在泗川郡郡守的位置上,呆了近两年光阴。

  这一日,苏明哲派去咸阳,给扶苏送信的周勃回来,脸色沉重:

  “主人,扶苏公子……被陛下派去边关守长城去了!”

  “扶苏公子去守长城?”

  苏明哲听到这个消息,微微一愣,急忙道:

  “把你打听到的事情,都给我讲一遍!”

  “喏!”

  周勃作为苏明哲的铁杆心腹,已经知道苏明哲要做什么,每次出远门时,也都尽心尽力地打探着各路消息。

  如今,他就把自己一路见闻,还有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当年,苏明哲被任命为泗川郡郡守不久,宫内出现一位得宠的宦官,名叫高要。

  这高要的剧情,和易小川一样,就和电视剧中剧情一样。

  他原本是公子胡亥宫中的厨子,因为给丽妃做饭,得以与‘好兄弟’蒙毅将军(易小川)重逢。

  ‘两兄弟’互相帮衬下,高要在始皇帝面前,渐渐得宠,甚至在阴差阳错之下,还成为了新的中车府令,被赐名‘赵高’。

  这赵高在始皇帝面前得宠以后,突然就和蒙毅(易小川)、丽妃(利安公主)闹掰了,还顺势‘投靠’到了李斯丞相阵营里。

  说起大秦朝堂上的阵营,主要分为三派。

  第一派,就是以王公贵族为首,这些人因为想要分封为诸侯,仗着祖上的军功,纠集了大量文武百官,声势浩大。

  第二派,就是以李斯为主的外来派,这些人的主要特点就是祖籍属于其他六国,在秦国没有根基,主要支持郡县制。

  第三派,就是公子扶苏为首的‘温和派’,温和派也支持郡县制,不过也提出分封诸侯,和郡县制并行。

  始皇帝为了调解矛盾,让扶苏公子迎娶了李斯丞相的千金。

  可惜这对翁婿在政治上的理念,基本上相反,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这一次就是李斯和赵高联手,占据了上风,把扶苏‘贬去’了边关。

  “……扶苏公子去镇守边关后,那蒙毅将军,如今也被遣去骊山,为陛下修建皇陵去了!”

  周勃说到这里,就开始唏嘘不已。

  如今的大秦朝堂,几乎是乌烟瘴气,乱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