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做厨师开始 第1369章

作者:树上玉猫

  苏明哲又和孟义告辞,这才就带队返回咸阳。

  当初来云中郡时,边关告急,苏明哲却故意压慢速度。

  如今返回咸阳时,公子扶苏虽然让卢海说了,时间上不着急,但是,苏明哲却摆出了一副急切的样子,几乎是日夜兼程。

  两千里路,不到半个月就走完了。

  抵达咸阳后。

  苏明哲先把五百部曲解散回家。

  卢海跟着告辞,回去交差。

  苏明哲带着众人,来到官舍住宿。

  上次来时,苏明哲作为‘公大夫’,只能带九名官奴入住,迫不得已之下,还是用了公函回文,这才又多要了一间平房。

  这一次,苏明哲直接拿出左庶长的符验,舍人立刻就给安排了一间上房,还有五间平房。

  吃过晚饭,苏明哲又找来舍人,预定了一辆公车。

  第八爵‘公乘’就能乘坐官舍公车了。

  苏明哲作为‘左庶长’,不仅能要公乘,晚上还能找官姬侍寝。

  当然了,因为身边有玉漱、玉榕姐妹,苏明哲还不至于眼瞎到去找官姬。

  翌日。

  凌安做御手,周勃和曹无伤做护卫,其他七名官奴守在官舍,保护玉漱、玉榕姐妹。

  不多时,众人来到公子扶苏的官邸。

  如今扶苏公子在朝中担任少府卿,和治粟内史郑国,两人合力掌握朝堂财政大权。

  扶苏昨日已经得到卢海回报,今日特地在府中等待苏明哲到来。

  苏明哲走进大堂,先朝着桌案后扶苏鞠躬礼拜。

  扶苏弯腰还礼。

  礼毕,两人这才坐下。

  苏明哲稍微抬头,打量了一下公子扶苏。

  扶苏面容俊雅,身材颀长,眸光中约有几分清冷,给人感觉就是温雅随和,并无强大的气场。

  在苏明哲观看扶苏时,扶苏已经定神,先开口问道:

  “先生,扶苏听说先生治理临河县,只用了月余时间,就耕作万亩良田,还让原本彪悍的边民,民风变得质朴……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苏明哲听到扶苏问话,神情微滞。

  因为扶苏的问话,属于非常正式的问话。

  而一般这种正式问话,都是君主考较谋士的。

  虽然惊讶扶苏为什么用这种方式问自己,苏明哲还是很快就整理了思路,讲道:

  “民为水,官为舟,君为舵手。苏颂治理临河县,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扶苏听到苏明哲用‘民为水’作比喻,感觉比较生动,脸上露出一丝轻微的喜意,追问道:

  “那以先生之见,我大秦该如何治民?”

  苏明哲这次直接答道:

  “公子,万事万物,皆是时移事易,不可从一而终!”

  扶苏听着苏明哲如此回答,有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但是又非常空泛,他只能继续问道:

  “还请先生明示!”

  苏明哲见吊足了扶苏胃口,这才又给他解释了一句:

  “苏颂知道公子在担忧什么,也知道公子想做什么。不过,苏颂只能送公子一句话: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情,仅此而已!”

  扶苏听到苏明哲如此讲解,这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不过,他也只是明悟,自己该做什么,要做什么,但是具体怎么做,还是有些迷茫,当即继续求问。

  苏明哲想了想,反问道:

  “公子乃少府卿,执掌天下山河货利,请问公子,您可知这天下有多少江河湖海?”

  扶苏摇了摇头道:

  “这天下之大,江河湖海无数!”

  苏明哲默默点头,道:

  “既然江河湖海无数,我们就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治民尚是如此,君主若要治国,更加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先调查,再集思广益,才能慢慢解决问题和矛盾……”

  随着苏明哲高屋建瓴的回答,还指出扶苏作为公子,以及未来的二世皇帝,此刻最应该做什么,最不应该做什么。

  到最后,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句话,苏明哲都告诉扶苏了。

  扶苏是越听越兴奋,慢慢地就无法保持端正坐姿,干脆拉着苏明哲到桌案前,让苏明哲把两人的对话记下来。

  苏明哲作为门客,只能从之。

  转眼数日过去。

  随着两人交谈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扶苏就发现,苏明哲对治国、治官、治民之道,都极为精通。

  作为一个敏而好学者,扶苏干脆对苏明哲,待之以师礼,还把自己的一座别院赐给苏明哲居住。

  扶苏麾下有门客过百,但是能被他待之以师礼的,只有蒙恬、淳于越等寥寥几人罢了。

  其中蒙恬是始皇帝的贴身护卫出身,还是大秦将门世家,如今已经是大秦上将军,执掌边关三十万大军。

  而淳于越原本是齐国国主老师,如今又是大秦博士学宫中,数百儒生的首领,同时还是丞相李斯的同门师兄弟。

  和蒙恬、淳于越相比,苏明哲不过是个野路子出身的草根,根本不值一提。

  其他门客见公子扶苏对这样一个人恩遇有加,自然是很难服气。

  没过几日,什么难听的话,都开始传了出来。

  这件事很快就被有心人,传到了扶苏耳朵里。

  对扶苏而言,苏明哲好像他的指路明灯,而那些门客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不论是哪一方,都会是自己以后治理国家的好帮手。

  所以,面对双方产生矛盾时,扶苏不愿意舍弃任何一方。

  思考再三,扶苏习惯性地来找自己老师淳于越,请他帮自己拿个主意。

  淳于越,原本仕齐,齐灭,置酒咸阳宫,因为支持分封制,失去了始皇帝的信重。

  不过,始皇帝依旧让他做了公子扶苏的老师。

  淳于越也不负始皇帝托付,在他的教育下,公子扶苏贤明圣德。

  如果,扶苏真做了秦二世,肯定能给大秦延续国祚,不至于二世而亡。

  可惜,赵高、李斯两人坏了始皇帝的计划。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现在淳于越只是静静地,用目光温和地看着自己的得意弟子,过了片刻,才笑问道:

  “公子,你真不知道该怎么做吗?”

  扶苏脸色一红,拱手道:

  “我有心想让苏先生去做一地郡守,看看他所言的‘治民之道’。”

  淳于越听了,不由抚须一笑:

  “既然公子已经有了想法,那就去做吧。”

  扶苏见状,就知道淳于越支持自己,当即施礼谢道:

  “谢老师指点,我这就去和苏先生商议!”

  淳于越听了,就开口提点道:

  “公子,苏先生那里不用急着说,一地郡守可是要职,你要先让陛下同意才行!”

第1215章 赐姓刘,名邦

  淳于越对扶苏的教导,一直以来,都是以儒家的‘仁义礼乐’为本。

  而这四点,又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本。

  在春秋战国的儒家思潮中,大部分人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人人守礼,处处以礼办事,就不会再有霍乱。

  也是在这种宣扬下,才会有‘子路结缨正冠而亡’的故事。

  如今,扶苏想让苏明哲去做一郡之首,淳于越就让他先去禀报始皇帝,这也是礼的一种。

  毕竟,封官,属于君权。

  公子扶苏目前只是少府卿而已,哪怕他再怎么受始皇帝宠,也不能把官职私相授受。

  否则,就是越礼僭越。

  这种情况,在儒家眼里,属于大忌。

  被淳于越提醒后,公子扶苏连忙忏愧地拜谢老师提醒。

  “去吧!”

  淳于越知道,自己这个弟子最是守礼,今天完全是情绪激动,一时心神失守,这才犯了错。

  扶苏告辞淳于越后,坐车来到甘泉宫。

  原咸阳王宫在渭水以北。

  不过,自从秦惠文王在渭水以南,开始建造章台宫,秦国的大王们就习惯住在渭水以南了。

  在消灭六国后,始皇帝选择则渭水以南甘泉宫旁边建造大型宫殿群——阿房宫,用来安置从六国抢回来的各国妃嫔、公主、美人。

  由于阿房宫宫殿群规模宏大,一时半会也建不好。

  有些等不及的始皇帝,暂时就居住在阿房宫旁边的甘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