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做厨师开始 第1195章

作者:树上玉猫

  “放心吧,从明日开始,我就亲自教熙儿和徵儿练武,不过是一颗培元丹而已,很快就能把药效吸收掉的。”

  眼见男人话语不容置疑,朱轩媁也只能退让,让嬷嬷把自己藏起来的培元丹拿出来,用清水化开,送小儿子服下。

  服了药,苏徵很快就犯困了。

  这时,苏熙乖巧地带着弟弟去外间休息,把空间留给父母。

  没了儿子当电灯泡,苏明哲立刻就变成了昏君,不容朱轩媁抗拒,就把她压在身下。

  旁边伺候的公主、宦官们连忙退出去,把守住门口,不让人进来惊扰了两人。

  这朱轩媁真是又纯又欲,一颦一笑,都能勾人魂魄。

  享受过后,苏明哲把玩着女人洁白柔荑,忍不住暗叹起来,这朱轩媁应该是得到郑贵妃的真传了,越来越像个狐媚子,轻轻松松就能吸出自己的阳气,其他女人可没有她这本事。

  已经浑身疲惫酸软的朱轩媁,哪里知道男人对自己的评价会这么高啊,她现在困得只想清洗一下,早点休息睡觉!

  “公主,朕和你商量件事情!”

  苏明哲拉过一个靠背,让自己和女人躺好,这才自顾自道:

  “如今大郑已经立国,虽然经过一场叛乱,但是国体未改,很多内忧外患,依旧存在。内忧尚且好说,朝中诸位阁老并诸位大臣,俱是国之柱石,有他们在,大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外患不行!”

  “去年建州女真攻打草原,已经统一了大半草原,剩下的那些草原部落,也不是建州女真的对手,已经纷纷南下求助。锦衣卫传来消息,女真八旗正在聚集三十万大军,准备在夏秋之际南下!我想御驾亲征……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国事就要麻烦你和诸位阁老了!”

  “放心吧,妾身一定会守好大郑的。”

  朱轩媁见男人说得这么郑重,只能先答应下来。

  草原部落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如今,草原又被一统,大郑确实应该重视。

  关于皇帝要御驾亲征的问题,皇后同意了,还要征询阁老的意见。

  大郑首辅阁老,是孙承宗。

  孙承宗,四十二岁才考中进士,先授翰林院编修,后来被万历帝任命为升中允、谕德、洗马(实际上的太子之师)。

  在教导太子的时候,孙承宗也曾教过诸位皇子公主,其中包括寿宁公主。

  后来太子病逝,万历帝把寿宁公主之子过继给太子,孙承宗就把这位万历帝外孙当成了大明正统,一直潜心辅佐。

  在正史中,这位孙阁老也是两代帝师,大明最后的擎天柱。

  可惜,天启帝没有好好利用,最后只能黯然退出朝堂。

  这几年,东林党拉拢朝臣,想要拥护其他藩王叛乱,也曾经找过孙承宗,但是都被他拒绝了。

  后来,苏明哲要谋朝篡位,第一个要说服的人,就是这个孙承宗。

  当时,苏明哲就向他承诺,自己改朝换代后,会立苏熙为太子,相当于,未来的大郑皇帝继续流淌着大明朱氏的血液。

  这才有了孙承宗继续留任朝堂,甚至还被苏明哲任命为阁臣首辅的事情。

  苏明哲召见孙承宗,把自己准备御驾亲征的事情,给他讲了一下。

  “孙阁老,这女真已经集结了大军,随时随地都能南下,我们不能被动挨打,必须主动出击!”

  “朕只需要五万骑兵,随行军粮、辎重,直接送至榆关。五月出征,十月份就能回来。”

  “孙阁老,这些事情就要麻烦你来操持了!”

  “老臣领旨!”

  孙承宗没有拒绝。

  毕竟,苏明哲讲的没错,如果干巴巴等着女真带人来打,那也太被动了。

  倒不如趁着开国皇帝雄心壮志,直接出关,拒敌于国门之外。

  在这一点上,大郑和大明还是有所不同。

  大明朝行将就木,论资排辈的情况很严重。

  若是要领兵打仗,肯定是各种利益关系牵扯。

  而在大郑,如今是新朝新时代。

  在苏明哲的强力镇压下,能者上,庸者下。

  如今朝中已经看不到那些蠹虫的踪影。

  孙承宗作为首辅,有时候还会产生一种错觉。

  明明是同样一批人,为什么工作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泰昌元年,五月。

  经过两个月的准备时间。

  苏明哲在三千大汉将军保护下,奔赴榆关。

  在榆关,已经集结了十万大军,其中五万是大明铁骑,另外五万是去年投诚的草原勇士。

第1024章 丁白缨从军

  东林党人内部,其实有很多派系。

  虽然同为东林党人,但是互相之间的政治理念并不统一。

  绝大部分官员,都只是想要找个团队,报团取暖罢了。

  这部分官员,属于庸碌无为的那种,随大流。

  还有部分官员,喜欢投机取巧,弄奸耍滑,沽名钓誉,钻营资本。

  就是这部分官员,把东林党的名声,弄成了后世的过街老鼠、腐儒、酸儒。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东林党人,是真的想要为国为民谋福祉。

  比如说,国之柱石孙承宗,他也是东林党人。

  大明王朝,十大清廉官吏中的袁可立,杨涟,也是东林党人。

  天启年的周朝瑞、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顾大章,全都是东林党人,还被称为‘东林六君子’。

  其中,左光斗还是史可法的老师。

  东林党人数量太多了,想要区分谁好谁坏,不是一句话能解释清楚的。

  苏明哲也不想弄出‘水至清则无鱼’的下场。

  所以,这一次御驾亲征,苏明哲把国事拜托给了孙承宗,也算是对东林党人的一次考验。

  只要东林党通过了考验,苏明哲就让东林党多存活一段时间。

  三千大汉将军保护着苏明哲,疾驰榆关。

  榆关,又叫榆林关,在北平西北方向四百里处。

  一人双骑,快马加鞭赶路,一天行进两百里。

  从金陵,赶到榆关,一共花了半个月的时间。

  这种行军速度,已经称得上神速了。

  若是有步军,花费的时间至少再增加两三倍。

  那时候最好用漕船,或者海船运兵。

  到了边关,苏明哲先接见了数十位边关将领和十几个草原部落首领。

  等大家叙礼过后,一面让大家退下,一面命令三千大汉将军去营地休整五日。

  苏明哲则是随着戚家军主将来到了城中主帅大帐。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都会住在这里,原先边关守将给安排的守卫,全部换成了戚家军。

  在万历年间,凡是朝廷用兵,每战必定调用戚家军。

  这一次也不例外。

  苏明哲到了关口,当地戚家军的主将丁毅就在被召见行列。

  等苏明哲见了那丁毅,就让他率部接替了原先守卫军。

  此令一出,榆关所有将领的脸色都黑了。

  这新皇帝对戚家军也太过于看重了吧?

  相比榆关其他将领的脸色难看,戚家军诸将却是兴奋起来。

  别去了三十多年了,终于戚家军终于熬到了出头之日!

  丁毅立刻带领诸将,依次进入大堂,朝着苏明哲宣誓效忠。

  苏明哲那灵敏的鼻子,随着众人进了大帐,立刻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脂粉香,不由得朝着人群中看了一眼,然后双目微微低垂,朝着那丁毅笑问道:

  “丁将军,朕以前听说,戚家军补充兵源特别困难,还有些不信。如今见到你们戚家军中,竟然有女人做将领,这才相信了啊!”

  丁毅一愣,他也没想到,苏明哲的嗅觉这么敏锐,连忙单膝跪下,解释道:

  “回禀陛下,这是小女丁白缨,自幼跟随末将习武,天分极高。在她十五岁那年,就出塞杀敌,后来末将见她确实有心为国出力,这才给了她一个机会……”

  “丁将军真是满门忠烈啊!”

  苏明哲听到‘丁白缨’三个字时,再看那女将,眼神立刻就柔和了许多。

  没想到,这个世界还牵扯到了《绣春刀》。

  虽然夸奖了一下丁毅父女,但是,苏明哲还是摇头道:

  “这一次大军出击,恐怕要转战千里,辛苦至极,丁姑娘还是留在榆关守城吧!”

  “末将领旨谢恩!”

  丁毅见皇帝没有继续纠结自己女儿从军的罪过,暗松一口气,这才拜了一拜,站了起来。

  那丁白缨没想到,自己会被皇帝‘赶出’出塞大军行列,有心站出来为自己争辩一声,站在她前面的陆文昭连忙抢先一步,走了出来,朝着坐在龙椅上的男人禀告道:

  “回禀陛下,边军粮草已经备齐,大军集结整备完毕,随时听候陛下调令!”

  “不错!传旨,五月二十五日,卯时三刻集合,辰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