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树上玉猫
不过,他要办的事情很多,根本没时间更换什么新党、旧党。
九月底。
苏明哲不等太皇太后的丧事处理完毕,就用皇帝的身份,敕令本尊为登州水师衙门太尉,麾下执掌两万海军,前往海外寻找‘仙山’。
十月初。
分身调集水师舰队完毕,就带着木婉清、阿紫、秦红棉三女,一起出海。
十月中旬。
舰队出现在了石见银山附近。
石见银山的银矿,号称占了地球上三分之一储备量。
在大宋朝陷入‘钱荒’的时候,苏明哲不可能对这样一个宝矿,视而不见。
十月份过去。
眼瞅着就要到年底了,诸位大臣并没有得到皇帝要贬斥自己的消息,甚至也没得到皇帝要招新党入朝的消息。
皇帝一直都在实行‘垂拱而治’,并没有贬斥朝中大臣的意思。
到了此时,诸位大臣才稍稍放下了一点心,开始专心做事起来。
而苏明哲不是在皇宫里,陪着诸位妃嫔洗刷玩乐,就是前往石见银山,带着军队横扫一切‘不服’。
腊月底,除夕前。
分身亲自押送船队,运回国三百万两白银。
这一批银子还没送回开封城,消息已经传回了大宋朝堂。
知道消息的大臣、权贵们,激动地都要疯了。
目前大宋一年财政收入也就是六千万缗。
一两白银按照市价,大致可以兑换两缗。
这送回国的三百万两白银子,就是六百万缗,相当于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而这些钱,才是不足三个月的收获罢了。
若是加派人手,干满一年,少说也能凑足两三千万两白银,那就是四五千万缗,几乎和财政收入相当了。
俗话说得好,千里为官只为财。
绝大部分的官员,都是贪财的。
眼见登州水师找到如此巨大的银矿,立刻就有大臣提议,扩充登州水师,扩大采矿规模。
苏明哲对于这种建议,从善如流。
不少权贵想要趁着水师扩充,把自己亲眷子弟塞进去。
只要是有能力的,苏明哲也都同意了。
当然,在这些人进入水师之前,少不得要被苏明哲施展一次‘摄魂术’,保证他们对大宋的忠心不变质。
又有权贵,想要对苏明哲本尊明升暗降,把本尊挪离水师太尉这个位置。
苏明哲用皇帝的身份,顺势封了自己一个‘镇海郡公’。
不过,水师太尉的位置并没有让出去。
大宋的爵位不值钱,既没有封地,也没有部曲,甚至都不能世袭。
苏明哲给本尊封‘镇海郡公’,除了涨点薪酬福利待遇,并无其他好处。
转眼过了年。
登州水师一口气扩充了五倍,达到了十万人。
三月底。
登州水师送白银八百万两回国。
有了这么多白银做底,去年在开封府试点的‘货币改革’,顺利在全国推广开来。
眼瞅着国库渐丰,权贵和大臣们都开始积极发挥他们‘聪明’的大脑。
有人提议,给官员胥吏涨工资,表示‘高薪可以养廉’。
这是大宋一朝特色。
不过,苏明哲直接拒绝了。
原因也很简单,每经历一个皇帝,大宋的官员们就会涨一级工资。
目前大宋的都堂宰执们,薪资、福利综合起来,大约相当于五千两白银。
五千两白银大约相当于一万缗,转换到后世,就是一千多万的购买力。
开封府尹,工资少一些,也有一千多两白银,相当于后世两百多万的购买力。
普通县令工资低一些,大约是一两百白银,大约相当于三四十万的购买力。
不过,这里面不限制他们公款吃喝。
可以说,大宋的官员们的福利待遇,可以称得上历史之最。
这些官员的福利待遇都这么好了,竟然还要涨工资,苏明哲自然不会答应。
苏明哲不仅不答应涨工资,还让一个御使提出了,明朝才有的‘京察和大计’。
按照‘京察和大计’制度,所有官员都开始考核绩效。
以三年为一周期。
一次绩效考核不达标,评分降低一等。
两次考核不达标,直接降级。
三次不达标,直接罢官。
这消息一出,大宋朝那些懒政、惰政,崇尚‘无为治民’的官员们,瞬间就抓瞎了。
“这是逼人辞职啊!”
第998章 三代之内,永不录用
大宋的官员,特别喜欢罢官辞职!
这种罢官辞职行为,和现代香江社团中,古惑仔们去赤柱监狱进修类似。
似乎,只有罢官辞职一次,才能养望。
只有辞职在家休息,才能表达自己出来当官,是为了黎民百姓,是为了江山社稷,而不是功名利禄。
说起来,养望的大臣里面,有不少佼佼者,放在后世,都是名留青史的人物。
比如说,王安石、司马光、包拯三人!
其中包拯,二十八岁考上进士,三十八岁才出来当官。
他的理由,就是‘父母在,不远游’,为了赡养父母,他宁愿不出来当官。
几年后,包拯父母离世,他又给父母守孝。
等孝期满了,包拯虽然还没出来当一天官,却已经通过养望十年,而名震天下。
司马光则是用‘著书’的理由,躲在洛阳养望十多年,通过一本《资治通鉴》,让他成为了‘赤党魁首’。
如果说,包拯是用‘孝’养望、司马光是用‘书’养望,还算理由正当!
那么王安石的养望方法,就有点令人不齿了。
在宋仁宗、宋英宗两朝,朝堂多次对他‘征辟’。
可是,王安石用了各种理由推辞不出,足足养望了二十多年,等宋神宗登基,这才出山。
而他一出手,就是轰动天下的‘王安石变法’。
正是因为有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这样的例子在前,现在大宋的官员动不动就找理由辞职,回家养望。
对于这种动不动就跑路的行为,苏明哲这位大宋新上任的‘CEO’,特别反感!
毕竟,在苏明哲看来,这些人就是借着辞职回家养望,来对抗自己弄出来的‘京察和大计’。
对于这些给自己难堪的官员,苏明哲也没惯着他们的意思。
只要是辞职不干的人,苏明哲命令他们的上司出面,挽留三次。
三次过后,依旧坚持辞职的官员,就任由其离开。
一时间,天下罢官辞职回家的人,多如牛毛。
苏明哲却在这些官员罢官之后,就悄悄让吏部记下了这些官员名字,并且让人记下一句话:
“在朕这一朝,除了丁忧回家的官员,其他辞官之人,一律永不录用!”
“并且,他们子孙三代,都不得录用!”
苏明哲的话,虽然是对着吏部尚书说的。
但是第二天,开封城里的文武百官都知道了。
再然后,该知道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了。
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坚持要离职,那就是要自家满门,自绝于苏明哲这一朝。
解决了文武百官的问题,苏明哲继续自己的‘垂拱而治’。
现在有了石见银山的白银做支撑,大宋可以做很多事了。
比如说,可以向契丹、西夏购买马匹、绵羊、山羊,储备军力。
向大理、南越购买大米、稻谷,备养灾年,
组织老百姓,大力兴修工业基础建设,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基础教育等,增加大宋的底蕴。
如此种种,大宋朝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苏明哲根本没时间,和那些朝中官僚磨磨唧唧,玩什么心理战。
五月份。
上一篇:末世:从加点开始无限进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