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虾就鸡蛋
如果自己能够再给何雨柱添个儿子,将来何家的一切都是自己儿子的,就算是添不了也是自己女儿何灵的。
想到这里。
柳眉对何雨水上学这件事情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慢慢变的支持了。
四年前。
米国做成功了首例肾脏移植手术,开创了器官移植的先河。
随着国内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也想要进行器官移植。
甚至。
连卫生局的某些领导也都心动了,决定选择几个医院作试点儿进行器官移植的研究。
六院老院长就在卫生局工作,他是最先得到消息的一批人之一,提前给李平安打电话,说是李平安手术技能不错,如果有意将六院建设成器官移植试点儿的话他可以帮忙争取一下。
李平安思索过后就拒绝了。
做肾脏移植他是没问题,但是手术做成功以后患者能存活吗?
李平安知道答案。
即便是做了肾移植手术,而且成功了,患者也活不了多久。
因为国内根本就没有器官移植之后有排异反应的概念,更不会有抗排异意识,仅仅是做了手术而已,患者怎么可能存活下去?
做为穿越者。
李平安知道他那个时空,国内第一例器官移植是肾脏移植,两年后在京城大学医院进行。
可惜。
因为没有做抗排异措施,患者只是存活了一个月左右,比没做手术强不了多少,就算是不做手术,说不定也能坚持一个月。
七十年代末的时候才报道第二例肾移植手术,不过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依旧不长。
器官移植技术到九十年代以后才慢慢有起色。
这个时候研究肾脏或者是其他器官移植太早了。
在没有解决排异药物之前,李平安是不愿意尝试的。
而且。
在这个时代。
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移植的器官太难了,想要做这种手术还要看机缘。
李平安可不想让医院挂一个器官移植试点医院的头衔,几年甚至是十几年都没有任何进展。
老院长也没有强求。
虽然李平安能够做一些心脏方面的手术,有能力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研究,但同时他也应该知道器官移植的难度。
如果他觉得有困难,就算是勉强让六院成为试点医院又能如何,还不是出不了成绩吗?
果然。
研究器官移植的任务落到了京城大大学医院、协和医院、魔都同济医院,湘雅医院等国内数一数二的医院头上。
不过。
即便是有卫生部门的支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只是进行理论研究而已。
找一个需要换器官的患者难。
找一个适合移植器官的死囚也不容易。
在当时情况下。
除了直系亲属以外怕是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器官移植给别人了。
如果亲人配型不成功,只能到监狱里找死刑犯。
器官移植的研究相当的艰难。
王丰年和林雯到区医院上班了。
区医院自然是不能和京城大学医院相比。
考察了两人的手术技能和医学理论知识就同意让两人创建手术小组了。
不过。
林雯最终还是放弃了。
她选择到内科去工作,平时主要工作就是坐诊,负责儿科、耳鼻喉科等方向,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做手术,也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
儿科主要是治疗一些感冒发烧。
耳鼻喉科则是治疗一些相关炎症等,并不需要负太大的责任。
即便是在区医院,王丰年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人才,平平无奇。
这小子好胜心很强,一心想着要出人头地,在领导和同事们面前表现表现。
成为区医院以后这家医院的的确确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医生增加了不少。
护士也增加了不少。
要不然王丰年也不可能快速的进入这家医院。
区医院以后还要发展,需要大量的医生,护士。
尤其是。
医院要做高难度的全身麻醉手术就必须有技术好的医生。
以前穆远在他们医院做手术的时候失败了。
开局不利。
他们医院很少使用人工心肺机了,高难度的手术大多都转到京城几家实力强的医院了。
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区医院领导急需找到一家医院做为上级医院,在上级医院的帮助下改变这种状况。
就在区医院领导想着该怎么和京城各大医院取得联系的时候王丰年自告奋勇去找了院长,说是他可以帮忙解决医生和护士的问题,让医院的发展更加快速。
院长对王丰年的说法很感兴趣,急忙询问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王丰年说自己在京城大学医院和六院都有人脉,可以说服两个医院帮助区医院解决医生的问题,可以将区医院接诊的那些高难度手术转移到京城大学医院或者六院去做,甚至还能让这两家医院帮着区医院培训医生。
至于护士的问题更好解决。
依托于六院护校,想要多少优秀的护士没有?
起初。
院长非常兴奋。
但随即又觉得不对劲儿。
王丰年真要是和自己说的这么有本事,为什么不留在这两家医院呢?
京城大学医院和六院,实力都很强。
京城大学医院就不说了,那是老牌实力强横的医院。
至于六院。
国内第一台心外科手术就是六院医生和苏国医生一起做的。
之后。
人工心肺机也是首先在六院兴起和发展起来的,高难度手术不知道做了多少。
就这两家医院。
王丰年随便留在哪一家医院不比到区医院工作强?
院长其实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只是让王丰年试一试,再次回家的时候联系一下这两家医院而已。
周末。
王丰年两个夫妻回家了。
他们和梅姨说了区医院的诉求,想让母亲帮着说和说和。
梅姨答应了。
京城大学医院和六院都是有实力的医院,应该多帮帮区医院,医院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上级也是提倡的。
梅姨首先去找了京城大学医院的领导,说了自己儿子的情况和区医院的要求。
领导几乎没怎么思考就答应了。
接收区医院无法医治的患者是应该的,至于帮着他们培养一下医生也不是不可以。
领导很痛快的答应了区医院的要求,梅姨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梅姨到医院家属院小院儿找李平安的时候李平安也是很痛快的答应了。
医院之间的交流上级是提倡的。
接收区医院治不了的患者是应该的。
至于让护校里的学生毕业以后到区医院去也没有问题。
护校学生毕业以后都是由卫生局进行分配的,区医院本来就是就业单位之一,答应他们有何妨?
到李家之前梅姨其实是有些忐忑的,毕竟王家都求了李平安不知道多少事情了,如果李平安拒绝也在情理之中。
可没有想到李平安这么痛快的就答应了,还说区医院若是还有什么需要就让他们和自己联系。
梅姨有些感动,心里想着往后要是没有特殊的事情她就不会再麻烦李平安了。
李平安帮王家做了那么多事情。
足够了。
回到王家。
上一篇:不准说我的剧本是假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