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第629章

作者:大虾就鸡蛋

  事情调查清楚以后穆远就被带到卫生局调查具体细节,界定责任了。

  王霞等三個护士倒是没有跟着过去。

  她们都被县医院给清理出去了。

  王霞回到家里就和母亲商量,此时他还不知道穆远要被起诉、追究责任,还想着最多是不让穆远当医生,如果县医院和六院都不要穆远,她就跟着丈夫一起回家,那个时候消息不灵通,穆远在京城里犯的错误家乡那边肯定不会知道,至少,他过去以后还能继续当外科医生。

  哪里知道。

  为了照顾受害人家属的情绪,几天之后法院就对穆远做出了宣判:判处穆远二十年有期徒刑。

  建国初期都是从重处罚,要不是看在他出发点是好的,没有故意要害患者的意思,没准儿就直接判处死刑了。

  可即便是这样。

  二十年以后再出来,所有的医学知识怕是都要忘光了,甚至根本不能再拿手术刀。

  他还能做什么?

  还能怎么生存?

  判决通知下达,王霞知道自己丈夫要坐牢二十年的时候当场就晕过去了。

  她们才结婚多久就发生了这种事情。

  这不是相当于要让王霞当寡妇吗?

  梅姨急忙掐了掐女儿的人中,好半天王霞才清醒过来,立即就哭了,开口说道:“妈,我该怎么办啊?”

  丈夫被判刑了。

  上了一年护校,吃了那么多苦才得到的工作也没了?

  她们才风光几天就落了这么个结局。

  王霞觉得自己的命实在是太苦了!

  梅姨沉默了。

  她能说什么?

  也不知道大女儿是怎么想的,非要嫁给穆远这家伙不可。

  华而不实。

  穆远根本就不是个实诚人,也不是个能过日子的人,跟着他能不倒霉吗?

  事后诸葛亮。

  梅姨觉得自己也没什么能安慰女儿的。

  现在。

  王霞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及时止损赶紧和穆远离婚,找个好人家再嫁。

  只是。

  这种话梅姨可说不出口。

  哭够了。

  王霞到监狱看望穆远。

  见到这个刚刚和自己成亲不久的妻子,穆远心里也不是滋味儿,思索着说道:“王霞,我也不连累你,咱们还是离婚吧,我马上写申请和你离婚,我没有别的要求,请你别将我的事情告诉我父母,如果老家来信了你就帮我回几封,说说说我的好话,别让我父母知道他儿子犯错了被关在监狱里!”

  王霞哭泣着答应了。

  从监狱里出来的时候她不断的思索着,自己真的喜欢穆远,和穆远之间有所谓的爱情吗?

  怕也不是。

  她们婚前没有感情,结婚后也没有培养出感情,之所以会嫁给穆远,不过是因为太田轻一那个小鬼子夸奖过穆远有前途,她想嫁一个好医生罢了。

  事实上。

  穆远怕也不是什么好医生。

  自己看走眼了。

  至于那个小鬼子是看走眼了还是在捧杀就不知道了。

  王霞在医院待不下去了。

  六院是绝对不会再要她的。

  至于其他医院?

  卫生局对她做出了处罚,不允许她再当护士,王霞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才,也没有多么强硬的后台。

  哪家医院愿意收留她?

  只能在家里待一段时间再想办法找其他工作了。

  很快。

  王霞就和穆远办了离婚手续。

  此后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六院陆陆续续的收到穆远老家寄来的十几封信都给了王霞。

  王霞模仿穆远的笔迹以他的名义回信说自己在京城过的很好希望父母不要挂念。

  为了统一解决对首长、外国专家、驻华使馆、国际外宾、重大宴会、各大饭店、特殊医院的食品供应问题,年末的时候市里成立了特种供应领导小组,专门解决一些特别物资、食品供应问题。

  在京的各个苏国方面的专家、苏国红十字医院的食品、所需物品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托里手里的物资多了。

  一大妈手里的东西也多了,别说全国粮票,就是白糖、油、甚至是粮票都有不少。

  全国粮票是指全国通用粮票,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用此粮票购买粮食用品,其中还包括食油(只有全国粮票才可以在异地买食油)。

  若要出差或探亲,一定要用地方粮票换上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才能出门。

  十一月的时候京城开始使用京城粮票和全国通用粮票。

  到了年底。

  虽然京城粮票和全国粮票是一比一的兑换,但是并不好弄。

  一大妈从托里手里得了一些全国粮票,时不时就要到邻居家里炫耀一番。

  易中海听说托里连全国粮票这种稀罕物资都给了妻子,心里更不好受。

  他们之间要是没点儿什么特殊关系,托里能给妻子全国粮票,他是吃饱了撑的吗?

  不过。

  隐隐的。

  易中海更加期待了。

  托里越是重视妻子,也就越不敢得罪自己。

  他拜托托里的事情十有八九都会得到满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全国粮票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他们几年、十几年甚至是一辈子都不出京城。

  邻居们虽然羡慕一大妈,但还真没有多少人想打这些粮票的主意。

  唯一经常出差的人也就前院儿阎解成那小子了,只是阎埠贵和大儿子闹翻了,自然是不会打这些粮票的主意。

  实际上。

  别说阎解成根本就不知道一大妈有全国粮票,就算是知道也不在乎,他出差的时候单位是帮忙解决食宿问题的,不用他自己操心。

  后院儿聋老太太将刘悦赶走不让她帮忙做饭,自己也不愿意做,她将主意重新打到一大妈身上,瞅准机会,发现一大妈也在家就到家里找她了,好说歹说,非让一大妈帮她做饭不可。

  一大妈直摇头。

  聋老太太名声不好,她不想招惹,而且她现在的心思也不在聋老太太身上。

  一大妈很大方的给了她十几斤粮票,其中还有一些全国粮票,让她找个地方吃去。

  饭店也行,轧钢厂食堂也好,反正就是别来烦自己。

  得了粮票聋老太太还真的去外面吃饭了,很快她就发现了一个好去处——京城艺术学院。

  京城艺术学院坐落在大名鼎鼎的恭王府。

  恭王府及花园位于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

  清咸丰元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郭嘉成立的第二年在恭王府的部分宅子里成立了京城艺术学院。

  京城学院的学生是有补助的,而且饭菜卖的也很便宜。

  京城艺术学院距离四合院儿也不远,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学院食堂,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经常过去。

  很显然。

  聋老太太不可能是学生。

  只是大多数人都将她看成是某个学院员工的家人,指不定是某个教授的母亲呢,也没人想过要驱赶她。

  反正只是一个老太太,食堂里多她一个人不多,少她一个人不少。

  还别说。

  她自己换的粮票再加上一大妈给的,还真的够吃了。

  平常还行,要是遇到雨雪天气或者是刮大风,聋老太太只能在家里对付着自己做了吃点儿了。

  贾张氏婆媳两个发现聋老太太的异常之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

  这叫什么事儿啊!

  这聋老太太也真行,不知道从哪里得了那么多的饭票,居然天天到外面吃饭,这样一来,她们谋求老家伙遗产的几划不是彻底的泡汤了吗?

  赵婉蓉成亲了。

  她丈夫陈亮家里是开面粉厂的,两家的厂子是合作关系,两人从小就认识,算是青梅竹马,长大后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

  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