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第415章

作者:大虾就鸡蛋

  贾东旭有些发狠的问道:“如果城里派处所愿意接受呢,他们愿意给我妻子落户口,你们愿意不愿意帮我的忙让我把刘悦的户口迁走!”

  老村长答应道:“只要那边和我们打个招呼,我也不为难你,立即就帮你们办手续,证明信什么的也给你们开!”

  贾东旭冷冰冰的点了点头,离开了。

  早上走的早,在秦家屯啥事儿也没干。

  回到四合院儿的时候才一两点。

  贾张氏见儿子回来很是高兴,急忙询问事情办的如何,是不是将刘悦的户口给迁回来了。

  贾东旭一面让母亲将她们吃剩下的午饭热了热,一面和两人说了到秦家屯办事儿遇挫折的经过。

  “这是什么事儿啊!”贾张氏开口说道:“凭什么李平安能将他岳父、岳母的户口迁过来,咱们家就不行?”

  “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贾东旭说道:“我这就到派出所问问情况,要是政策允许,也许还是能尽快将刘悦的户口迁回来的!”

  “这。”刘悦迟疑着说道:“你要到派出所去?我和你一起去吧,以前钱明和李平安到秦家屯去过,我是认识他的,看在我的面子上没准儿事情能好办一些!”

  刘悦可不敢说自己以前追求过钱明,虽然贾东旭对她不错,但是将这件事情捅出去之后难保丈夫心里不会不舒服,只能随意说几句应付过去。

  只是。

  她忘记了。

  为了户口和口粮指标的事情她去找过钱明一回,钱明根本就没帮她。

  上次不行。

  这次就会看她的面子?

  贾东旭不疑有他,带着刘悦过去了。

  自行车还没还给何雨柱呢。

  两人骑着自行车到了交道口派出所。

  他们还真的找到了钱明。

  钱明听了刘悦的要求以后直摇头。

  这个时候迁徙自由,原则上来说到什么地方居住都可以。

  只是。

  派出所还真的接到通知了。

  出于防疫等目的,暂停户口迁徙,特别是从南方受灾地区过来的灾民也不能迁移户口。

  贾东旭傻眼了。

  看来秦家屯的老村长没骗自己,似乎是真的不能随便迁移户口。

  妻子可能和钱明认识,可是根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啊,人家就是不答应帮忙。

  “钱明,你一点儿小忙都不帮我是吧!”刘悦开口说道:“为什么,为什么李平安能将他岳父、岳母的户口迁过来,我的户口就不能迁过来吗?你这不是区别对待,偏袒李平安吗?”

  “我怎么就偏袒他了?”钱明立即否决道:“你别胡搅蛮缠,我可没帮李平安办这件事情,他岳父、岳母的户口可不在交道口派出所的管辖范围,要不然李平安也不会不和我打招呼,人家迁户口的时间早,能迁过来也正常,现在晚了!”

  钱明说话的时候根本就没看刘悦一眼。

  刘悦心中黯然。

  钱明这家伙是真的没将自己放在心上,说拒绝就拒绝,一点儿也不客气!

  眼见事不可为。

  贾东旭带着妻子离开了。

  回到四合院儿贾家,一家几口人商量起来。

  李平安岳父、岳母是在草药市场那边落的户口。

  刘驼子一家人也是将户口迁到那边了,难道是那边的民警好说话不成?

  贾张氏又撺掇着儿子、儿媳到保安堂那边找刘驼子询问一下。

  刘驼子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都是按照规定办事儿吧,既然现在不让随便迁户口了,我们这边应该也不会帮你办,不过放心,这个规定应该是暂时的,一年半载之后肯定会恢复如初到时候就能将户口迁回来了!”

  还要一年半载?

  那不是说自己还要继续到黑市买粮食?

  贾东旭脸色相当不好看!

第246章 一千万银元的存款

  贾东旭相当失望。

  他这段时间就盼望着将自己妻子的户口迁进城里来呢,盼来盼去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到黑市上买粮食贵就不说了,还要担心被抓到没收粮食甚至是被带到派出所关几天。

  要是自己被抓以后有了污点,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评先进不说,甚至连晋升工资等级都很难。

  弊端很多。

  不过。

  他也没办法,钱明找了,也到岳父刘驼子那里问了。

  还能怎么着?

  贾张氏心里也不好受。

  贾家和李家同样是娶了个乡下媳妇儿,结果确是天壤之别。

  秦淮茹有工资还有粮食指标,刘悦却是什么都没有。

  刘悦倒是没有受什么影响。

  不就是没粮食指标吗?

  让丈夫贾东旭到黑市上购买不一样?

  每个月买三十来斤米面,分两次到黑市上去买不跟玩似的,哪那么容易就让民警碰到、抓住了?

  贾东旭到黑市上买了那么多回粮食了,到现在不都没事儿吗?

  贾张氏到李家串门的时候和徐氏打听秦父、秦母的情况,还问他们的粮食指标多不多,多出来的部分怎么用。

  她的意思很明显,八成是在打秦家粮本的主意。

  徐氏还没有回答,秦淮茹却是冷笑着说道:“我爸、我妈在惠仁堂厨房工作,要是买粮食肯定先用他们的粮本,指标怎么可能省下来?”

  贾张氏被噎了一下,不再多说,自嘲的笑了笑,离开了。

  秦淮茹望着贾张氏离开的背影,小声对身边的丈夫说道:“平安,我爸、我妈那边可能真的会省下一点儿粮食指标呢,要不咱们买了存起来?”

  李平安摇摇头说道:“还是让他们食堂全部都用了吧,他们能剩下多少,每月最多二三十斤而已,算了!”

  核定的粮食指标都是刚刚够用而已。

  要不是因为陈慧刚生了个孩子也有指标能够剩下一点儿,秦家的口粮指标不紧张就不错了。

  秦淮茹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麦子收了以后,秦家的自留地又减少了不少,原来是三口人的,现在只剩下秦淮河一个人的,依旧是让秦淮茹的叔叔秦奋种着。

  和以前一样,秦奋经常来京城送菜,有时候还在乡下收一点儿蔬菜带到城里菜市场买,也能赚点钱,比在合作社干活儿赚工分儿强的多。

  慢慢的形成习惯了。

  不用秦父、秦母交代,秦奋进城送菜的时候都会给李家送一点儿。

  李平安在秦家屯给很多人看过病,不少人都念着他的好。

  乡亲们知道秦奋到城里送菜,也会将自己家里的辣椒、豆角、西红柿摘一些让他给李平安带过来,有时候还有野菜。

  李平安也不知道蔬菜会不会实行统购统销,他和秦淮茹说了这件事情,又道:“将来要是实行统购统销,他这样的菜贩子怕是不好做了!”

  秦淮茹很认真的想了想说道:“到时候再说吧,大不了让二叔老老实实的在合作社干活儿赚工分!”

  秦淮茹的婶子也带着女儿秦京茹进过城,她和婶子商量过这件事情。

  婶子的意思是得过且过,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

  李平安不过是提个醒而已,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谈。

  李成和王丽丽又到六院来复诊了。

  针灸再加上药物治疗,他们夫妻的病症已经消失。

  李平安再次给他们诊脉的时候发现脉象平和,已经无碍,又询问了一下各自的感受,闲聊了几句。

  他们的病症之所以好的这么快,除了积极的配合治疗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他们想通了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李成手里的店铺要不要进行公私合营。

  以前他们是担心公私合营的。

  李家两代人二十来年的心血,说将铺子交出去就交出去了?

  夫妻两个心里自然是不太愿意。

  现在。

  他们想通了。

  现在进行公私合营的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甚至某些老字号如同仁堂等都公私合营了,而且公私合营以后发展的还不错。

  李成下定了决心。

  如果地方工业局的同志来找他们进行公私合营,他肯定会配合的。

  心中的一块儿大石没有了,疾病自然是好的快。

  李平安点点头说道:“我再给你们开几副补中益气的草药,吃过以后你们就不用再来医院了!”

  李成夫妻两个相互看了一眼连连感谢。

  他们到药房拿药的时候秦淮茹想起了李平安的叮嘱,没给他们要药费,让梅姨将药费记在李平安账上,发工资的时候再扣除。

  从门诊室出来到外科医生办公室的时候李平安发现吴泽等人也在。

  虽然被剥夺了主刀的权力,李平安发现吴泽夫妻两个精神头儿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