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第1059章

作者:大虾就鸡蛋

  不过他们也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能在吴家父子身上套出想要的消息了,相原梁等人只能离开吴家。

  吴父开口说道:“你怎么能这样啊,人家不是说要给咱们好处吗,不就是交流医术吗,交流交流怎么了,现在可好,煮熟的鸭子飞了,咱们什么好处也没得到呢!”

  “爸,难道都到了这个时候了你还不明白吗?难道到了这个时候你还以为自己是个名医,值得外国医生费尽心机的和你交流?我告诉你吧,比你医术高明的中医多的是,那个小鬼子为什么要巴结你,不就是看中了你手里的药方,他们想要吗?”吴泽冷冷的说道:“他们是没办法从其他人手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找的你,咱们要是将那些药方都交给鬼子可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吴泽这家伙一直在协和护校教书。

  可能是环境使然,也可能是老师这个身份让他发生了改变。

  吴泽不想再和小鬼子有所纠葛了。

  他不想让亲朋好友们看不起自己,更不能让自己的那些学生都看不起自己。

  “可,可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就这么没了,多和那个小鬼子讲几句话就能得到不少钱呢!”王春燕开口说道。

  吴家有四个人上班,工资和其他待遇都不是邻居们所能比的。

  但是。

  即便是如此王春燕还是想赚更多的钱,将来自己的女儿能够衣食无忧。

  “人活着总要有些坚持!”吴泽冷哼一声说道:“不能什么都能出卖,什么都能做为赚钱的工具。”

  王春燕没有再说什么。

  相原梁等人已经走了,再和丈夫争辩还有意义吗?

  尽管她依旧是不认同丈夫的观点儿。

  相原梁是从魔都离开的,走之前买了不少西药和中成药。

  他知道两国民间可能还会有交流,但他大概是不会再来华夏了。

  相原梁和中华医学会联系过,得到的回复是外科会议上和他在一起的那个人依旧是没有找到,渺无音训。

  相原梁有些遗憾。

  在他看来若是能找到刘怀功的话可能自己想要的答案都会得到。

  可惜。

  直到他离开的时候都没有找到对方。

  六院药房现在有四个人。

  秦淮茹。

  王沁。

  陈霜。

  刘蕊。

  药房不需要再炮制药材,人确实是有点儿多了。

  秦淮茹是不可能调走的。

  三个护士却担心药房里人太多了,万一哪一天她们会被调走。

  自己在药房这些年的资历不是没用了吗,还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从新开始积攒资历。

  三人都和秦淮茹商量过。

  秦淮茹的答复是医院没有将她们调离药房的意思,至少是李平安没和她提起过。

  三人虽然稍微安心了一点儿但心里依旧是有个疙瘩。

  王沁和丈夫王爽商量了一下。

  她决定调到京城大学医院去工作,甚至王沁都不想到京城大学医院药房工作,想要跟着丈夫。

  王爽大部分时间都在门诊室坐诊,王沁就想到门诊室去当护士。

  王沁是和丈夫、父母商量之后才和秦淮茹说的这件事情。

  她的意思是只要自己主动离开,以后医院可能就不会动陈霜和刘蕊了。

  毕竟六院现在的规模也不小,三个人在药房工作也不算是冗余。

  秦淮茹是不想让王沁离开的。

  王沁护校毕业之后就跟着她,这么多年了两人是有感情的。

  可是。

  王沁跟着丈夫一起工作的话也是有很多好处的,最起码见面的机会更多,她在京城大学医院工作的话也有利于照顾自己的孩子。

  秦淮茹不能不让她走。

  王沁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她想要秦淮茹开一份儿介绍信,介绍信里自然是要多夸赞王沁的。

  秦淮茹答应了。

  这些年王沁在药房的表现确实是不错。

  秦淮茹在介绍信里对王沁赞赏有加。

  她拿着这封介绍信靠着丈夫和母亲的关系顺利的调到京城大学医大那边工作。

  家学渊源。

  王沁从父亲和丈夫那边学习了一些中医知识,从母亲、秦淮茹那里学习了一些中草药知识,她在门诊室工作的时候游刃有余,还真的成了丈夫的好助手,也成了护士们的表率,没过几年就成了护士长,离开六院药房的这步棋也算是走对了。

  秦淮茹将王沁从药房调走这件事情告诉李平安的时候他并没有多说什么。

  他也觉得王沁到京城大学医院和丈夫一起工作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虽然梅姨、王沁都不在六院药房工作了,两家人也不至于断了联系。

  礼尚往来。

  逢年过节的时候夫妻两个还是可以去看望梅姨和王沁的。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秦淮茹喃喃自语道:“时间过的真快啊!”

第613章 何雨水的婚事

  秦京茹经常在李家白吃白喝,得了莫大的好处。

  深秋。

  到了冬储的时候秦奋夫妻两个送给李家不少萝卜白菜。

  秦家屯的人给的,也有不少是秦奋夫妻两人看到品质好的冬菜买下来送到李家的。

  除了自家用,李平安还给陈雪茹、楚山、舅舅徐年达等人送了不少。

  至于说岳父、岳母,她们是不需要的,平时在惠仁堂食堂吃饭就行。

  李家的冬菜多,而且是储存在后院儿地窖里,邻居们特别是贾家婆媳两个没少拿。

  甚至阎埠贵、刘海中、何家父子也都到地窖里拿李家的冬菜。

  这已经是公开的事情了。

  不过。

  邻居们有时候也会给李家一些东西,比如有时候阎埠贵会外出钓鱼,他收获的多了也会给李家几条,何家会从小食堂带过了一些食物拿给李家,刘家则会给李家一些自己用不到的票证。

  说起来也算是礼尚往来。

  要说哪家没有给过李家东西,那就是贾家和许家了。

  贾家是拿李家冬菜最多的却从来没给过李家好处。

  贾张氏总认为自己孤儿寡母的,别说是李家,几乎所有的邻居都要帮她们家。

  至于许大茂。

  许大茂还真没有拿过李家的冬菜。

  他自己都不储存冬菜,每天都到扎钢厂食堂吃饭,要那么多冬菜做什么?

  冬天。

  徐氏和秦淮茹、陈雪茹给几个孩子都做了棉衣,说是年底的时候还要给她们做。

  陈雪茹毕竟是裁缝铺的私方经理,他若是想要收集布票,给孩子们做几件棉衣非常容易,很多老顾客都会将自己多余的票证拿给陈雪茹,棉票换布票,布票换棉票的可不少,慢慢的流通起来了,陈雪茹手里也就存了不少票证。

  不过她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帮人兑换票证,都是私下里进行的。

  公方经理谭青青也知道这件事情,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大规模的做这种事情,能够方便顾客的行为,偶尔为之,谭青青并不会太计较。

  何雨水依旧是忘不了郑英。

  周末的时候回家好几次,每次都和父亲、哥哥询问郑英的情况。

  何家父子根本就没有打听过郑英,他们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

  何雨水很生气,让他们找个机会去派出所问问郑英的情况,他是不是真的没有找对象。

  若是何大清和何雨柱不去,何雨水说她有空了就自己去。

  何家父子自然是不能让一个小姑娘去打听一个小伙子的情况,何大清还真去交道口派出所一趟,专门找了两个民警打听郑英的情况。

  只是。

  何大清根本什么都没打听出来。

  郑英家境不是太好,他在派出所基本上是不怎么说自己的家事的。

  一般的民警还真是不知道。

  郑英家境不是太好。

  何大清不希望女儿嫁给一个没钱没势的民警。

  郑英只是一个片警而已。

  能配的上自己女儿这么一个大学生吗?

  何大清想着女儿毕业后可能会到六院工作,即便是在六院她的水平都算是高的,找一个医生丈夫志同道合的过日子不难吧?何必一定要嫁给郑英!

  打听不到郑英的情况何大清索性放弃了,回去原原本本的和何雨水说了。

  何雨水星期天回家的时候他反复的劝说女儿:“郑英虽然是你的救命恩人但他只是个片警,你又何必惦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