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虾就鸡蛋
当然。
有空的时候他也是经常到草药市场去,买到的优质药材都放进了随身空间。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这种药品被李平安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来了。
他将所有实验写成报告交给了上级。
卫生部微生物研究所在实验室里验证了李平安的各种理论以及细胞研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的制造方法。
只是。
这种药物并没有交给药厂进行生产,甚至连做临床实验的打算都没有。
骨髓移植这种手术并不会轻易碰到。
而且。
许有财的手术当中并没有用到这种药品手术依旧是成功了。
卫生部并不打算大规模生产这种药品。
如果再遇到需要进行骨髓移植的病例就让微生物研究所在实验室当中制备一些,就当是进行临床实验了。
当前。
这种药物的用处很少,不用兴师动众的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为了克服经济困难,特别是克服粮食供应的严重困难,今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决定在去年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并要求今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与此同时,要求压缩城镇粮食销量30亿斤至40亿斤。
会后,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动员城镇人员到农村安置,参加农业生产。
广大职工、干部、居民体谅郭嘉困难,顾全大局,听从安排,不少人还主动要求回乡、下乡。
从年中开始,京城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精简。
医疗行业影响不大。
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京城里的医生还是少的。
六院只是派出了两个医生几个护士去支援农村而已,两个医生都当上了公社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待遇还算是不错。
扎钢厂也在精简人员,钳工车间是重点儿照顾对象,因为钳工不是扎钢厂的主要业务。
精简工人的消息传出去以后工人们都是人心惶惶,特别是许大茂、谷雨、袁成这些年轻人。
他们没什么资历而且技术不行,属于可有可无的人,被精简派遣到乡下的可能性很大。
刘悦技术也不好,但她并不担心自己被精简。
首先。
刘悦认为丈夫是英雄,扎钢厂应该照顾自己,怎么可能将她给精简了?
还有就是她到乡下了,贾张氏怎么办、两个孩子怎么办?
她还大着肚子呢!
厂里能将她给精简了?
易中海也不担心自己被精简。
再怎么说他也是七级钳工,虽然不是八级但也是技术高超的那一批人当中的一个。
领导要是眼睛不瞎就不会将他精简了。
易中海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万无一失。
哪里知道。
自从袁成妻子王春芬走了之后赵芳母子和易中海就相互埋怨。
易中海、袁成上班的时候也是得过且过。
扎钢厂领导看在眼里对他们两个自然是很不满意。
如果钳工车间要精简人员的话自然是要先将他们给精简了。
钳工车间车间主任先后找了易中海和袁成让他们到农村去工作。
这两个家伙都被精简了。
“啥,你说啥?我堂堂七级钳工居然被精简了!”易中海怒气冲冲的问道:“为什么啊,你们有没有搞错,我可是七级钳工!”
第586章 易家人搬到乡下去了
车间主任的意思很明确。
乡下也是需要钳工的,京城各单位要向附近每个公社都支援两三个钳工。
易中海是七级钳工,技术上没得说,带上儿子袁成到乡下就能支援一个公社。
至于说扎钢厂钳工车间是否舍得易中海这个七级钳工?
当然是舍得了。
的确。
现在是很少评定七级工,基本上不评定八级工了,但也不代表没有。
甚至。
有些人的技术已经达到七八级水平了,只是没有进行评定而已。
像易中海、袁成两人这样的,他们工作不认真,不精简他们精简谁?
这两个家伙被精简了一点儿也不奇怪。
胳膊拗不过大腿。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易中海和袁成被精简了,很快就被分配到京城附近的一个公社,领导让他们尽快离开。
眼见事情已经成了定局,易中海一家人只能接受现实。
可能是心理安慰吧!
赵芳还真的给他们找到了几个可以到乡下去的理由。
首先一点,到乡下公社以后可能会发给他们家一些自留地,从今年开始,粮食收购量已经减少,无论是公社还是个人留下来的粮食都多了不少,他们到乡下以后是可有能吃饱的。
还有就是袁成的婚姻问题。
王春芬跑了之后袁成就没了妻子,两人之间的婚姻关系自然也就结束了。
四合院儿附近的人包括媒婆谁不知道袁成、王春芬之间的那点儿破事儿?
这种情况下袁成想要再娶媳妇儿不容易,想要再娶一个好姑娘更难!
如果他们一家人都去了乡下,袁成那点儿破事就没人知道,他们以前可是城里人,到乡下以后肯定是要受到欢迎的,袁成想要娶个好媳妇还不容易?
易中海一家人商量了房子的问题。
易中海和赵芳住的房子是公家的,他们若是到乡下居住的话肯定是要交还的。
袁成住的是易中海的老房子,不是公家的。
商量来商量去。
赵芳说可以先将公家的房子还回去,自己先在易中海的老房子里住上一段时间,等到丈夫、儿子到乡下安顿好了她再过去。
易中海父子两个到乡下报道了,等到了公社才知道那里根本就不怎么需要钳工。
大炼钢的时候社员将家里所有的铁器都捐出去了,到现在有些人家里连炊具都凑不齐,要什么钳工啊!
基本上没他们的活儿。
易中海两人蒙了。
到公社报到以后就要干活儿,不干活儿就没有工分。
没工分就没办法兑换钱和米面,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啊!
易中海心里暗暗叫苦。
自己好歹是七级钳工,每个月的工资九十来块,到公社以后根本就没有钳工能做的工作,人家还能给他那么好的待遇?
他有些后悔了。
要是自己给领导说几句软话甚至送一些礼物,没准儿能留在城里不被精简。
公社领导商量过后决定让易中海父子两个跟着其他社员一起做农活儿,工分待遇和大家一样,有钳工活儿就让他们干,到时候再多给工分。
易中海搬到了公社领导帮他们找的新房子,和人打听之后才知道公社工分是多么的不好弄。
一般来说,除去吃喝花销,每个社员工作半年所得到的工分最多也就能换取一二十块钱,再加上自留地等收入也没多少,半年还不会有他在钳工车间一个月的工资多。
想要存多少钱、多少粮票基本不可能。
尽管当时没什么农活儿要做,易中海已经有些绝望了。
周末的时候他和公社领导打了招呼说要回城里一趟,其实就是想着要尽最后一次努力,想找找车间主任看看能不能将自己和袁成重新弄回城里。
袁成也要跟着一起回去。
得知易中海父子两个要回城,不少乡亲们就拜托他们帮着买一些铁锅等在乡下不好买的东西。
易中海满口答应,说是他要回去找人问问,如果行的话下次帮他们买。
易中海两人回到四合院儿和赵芳说了自己在乡下的待遇以后赵芳就蒙了,大骂扎钢厂钳工车间领导不是东西。
车间那么多人为什么要精简易中海和袁成呢?
许大茂、谷雨夫妻以及刘悦技术能和易中海相比吗?
为什么不将这些人精简了再将易中海留下?
易中海要给领导送礼,赵芳自然是同意的。
虽然王春芬将易中海多年积蓄都带走了,但是买礼物的钱他们还是有的。
易中海买了方便面和辣条,还买了不少猪肉,要不是买不到鸡蛋,易中海肯定也是要买的。
买了礼物。
易中海将自己手里的粮票等所有票证都拿了出来,带着所有东西去找了钳工车间车间主任。
上一篇:不准说我的剧本是假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