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说我的剧本是假的 第305章

作者:莫愁千里路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争斗挑起了其他势力的争斗,最终如燎原之势,席卷整个修行界。”

  “所有人都无法避免这次争斗.”

第212章 背后捅刀子是吧,小人!

  修行界发生争斗这种事情实在是太正常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冲突。

  谁也不可能改变这个规律。

  修行界内的人更是拥有力量,比常人更容易的发生争斗。

  正所谓手有利器,杀心自起。

  有人说,修行是修养德行、行善积德,修行界应该以和为贵。

  其实这么说倒也正常,毕竟在很多人都考虑之中,修行界修行者,应该是那种不会为了资源,意气而争斗起来的。

  他们就像是无欲无求那样,安安稳稳的修行。

  然而实际上却并非是这样,如果真的无欲无求,那么不需要宗门,不需要靠山,往山里一钻就是了,为什么还需要所谓的宗门,所谓的势力?

  修行到底是什么?

  感悟天人,天人合一,从此逍遥自在,随处可去?

  好勇斗狠,你死我活,与天抗争,从此我命由我不由天?

  可无论哪一个目的,最终都需要一个东西来支持。

  ——力量。

  于是乎力量成为了最重要的点。

  为了达成目的就需要力量,为了力量就需要去争抢。

  天赋的差距永远是最大的差距。

  达尔文的进化论大家都知道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残酷的环境中,只有能够适应的人才能活下来。

  那么是不是说,一个人只要不断的经历险恶的环境,然后活下来,就可以得到进化?

  实际上的确是这样的。

  白某人曾经做过实验,如果人能够在生命遇到危险的情况下克服它,就能向上一层楼进发,反复进行的话,就能得到爆发性的增长。

  白某人甚至觉得,这样不是最棒的方法吗?一步一步的攀登高峰,只要不断进步,那么就可以抵达真正的巅峰。

  但是后来白某人发现,依靠这种方法突破。很正确,但也很愚蠢。

  以这种方式攀登至高,白某人觉得这个笑话能让我笑一辈子。

  就像是所有人都想要突破到入道,可只有触碰这个境界的人才知道,突破这个极限有多困难。

  想要达到入道的境界,一味的突破死亡的界限,无疑是痴人说梦。

  入道这个境界,就相当于是高次元的存在,是低次元的人穷极一生也不可能抵达的终点。

  如果白某人使用这个方法,那全世界的人不管如何变强,都终究不过是凡人的延长线,将凡人所能抵达的极限继续延伸罢了。

  若要直观一点感受的话,那就是天赋。

  正常人穷极一生未必能抵达的境界,天才却能够一步抵达。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公平,人与人之间看起来相同,但天赋这东西,却从一开始就定下了。

  普通人拼命挣扎的终点,不过是天才的起点。

  是不是很可笑?

  但这就是现实,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普通人成功的例子很多,但若是放眼整个人类种群,那便是几亿分之一的概率。

  想要成为这几亿分之一的存在,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超乎你想象。而付出代价的同时,没有运气,也终究只能垂死挣扎。

  所以,上天不公,上天很公。

  这就是上天赐予人们,一开始的分界线。

  真是,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等会儿,好像跑题了。

  这个后面再说。

  巨灵龙继续诉说着二十万年前的事情。

  “那一场争斗席卷了整个修行界,惊动了八大族和其他人势力。”

  “金山寺佛门开始插手这件事,不希望事情闹得太大,导致生灵涂炭。”

  “但是佛门的高僧在调查时发现,这场争斗并非是单存的因为意气之争,还有更深层次的缘由。”

  “佛门高僧还想要继续调查,可就在这时,有人偷袭了佛门高僧,佛门高僧中计陨落,而根据线索,出手之人乃道门众人。”

  “佛门大怒,当即前往东洲,寻道门麻烦,但道门也很委屈,他们从未参与此事,偏偏被人栽赃陷害,他们也来了脾气,于是保障定会给佛门一个交代。”

  “可,就和之前一样,道门之人也死了,而杀人者,正是佛门中人。”

  “双方终于爆发矛盾,你来我往,而有人看到,佛门中人和道门中人大打出手,两位九境问道,在众目睽睽之下同归于尽。”

  “佛门道门终于撕破脸皮,展开大战。”

  “这一战打得天昏地暗,所有强者都被吸引过去,八大族出面调解,却无能为力。”

  “最终,这一战演变成了东西大战,对错已经无关紧要,恩怨,胜负,道统之争,已经成为了真正的重点。”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道统之争都是不死不休。

  道统的观念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唐代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考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一直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

  在儒家内部,道统则起着划分学术与学派界线的作用。

  即使是在儒家内部,道统之争也是一个大事。

  比如说心学理学,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诞生以来,双方就在不停的争斗高下。

  每每都要置人于死地。

  因为这是自己的道,一旦自己的道毁了,自己也就毁了。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道统之争这么可怕,简明扼要差不多就是道心破碎。

  没有人会不惧怕这个。

  因而当佛道之间成了道统之争,就在没有能够阻止的理由。

  谁也不能阻止,谁也不敢阻止,哪怕是八大族,也必须得要避其锋芒。

  轩辕皇城更是看都不敢看。

  轩辕彻和南宫府以及其他势力对视一眼,不是,佛道之争,我们有几个脑袋啊,敢闯入到这个漩涡之中。

  那可是当世显学,世间罕有的存在。

  他们两个拼起来,儒家也得靠边站。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佛门与道门,一同两败俱伤,就此消亡。

  “原来如此.”

  上玄真人摸了摸胡须,佛道之争过去有这种事情啊

  他们还真是不知道。

  本以为是在喝敌人的抗争中倒下,没想到居然是.可惜了,可惜了。

  “阿弥陀佛,道统之争,避不得,一旦开始,不死不休”

  无上师低喃一声。

  道门之人冷哼一下,倒也没有说些什么。

  儒家副掌教庆幸的说了句:“还好我们是君子和而不同。”

  然后佛道两家同时把目光移了过来。

  儒家副掌教当即不说话了。

  巨灵龙古怪的看了眼儒家。

  伱们儒家内部的道统之争,不也挺厉害的吗?

  怎么感觉你们好像不用争一样.

  算了,不重要,不管他们。

  “当佛道之争落下帷幕,修行界被打得四分五裂、遍地狼藉,后面也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但很快,意外又出现,儒家内部也开始斗起来了。”

  “心学与理学,亚圣与后圣,不同的理念与观念在这一刻开始争斗,双方内部激起了很多矛盾,不少强者也纷纷下场。”

  “胜者更近一筹,败者道心破碎。”

  “儒家甚至因此起了一场绝无仅有的争斗。”

  之前儒家也有内斗,只不过儒家并没有大规模的斗起来。

  万世之师坐化后,亚圣领衔儒家,集儒家大统,而后又在原先的基础上演化儒家,仁义礼智信成为儒家经典。

  然而,亚圣的理论与后圣发生冲突。

  后圣集儒家大成,走出了自己的路,将人性确定为是性本恶,与亚圣的性本善截然相反。

  于是,亚圣与后圣起了争端。

  但双方都极其的克制,并未真正意义上的将儒家划分为两个学派。

  儒家弟子可以自由选择性本善、性本恶。

  但是到了后面,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诞生,天理、本我,终于迎来了一场绝无仅有的争斗。

上一篇:左道神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