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叫天
没多少时间,长江南岸边,在太平军将士的戒严中,一看就能看到,有一群不是太平军的人站在岸边。
为首那人,身穿一身戎装,站得笔直,一直在盯著崇祯皇帝这边。
当她看到迎面而去的船头上,众星拱月一般地簇拥著一个身穿戎装的人时,她便第一时间打量了起来。
过了一会之后,岸上的秦良玉,没等船只靠岸,立刻单膝跪下,大声向崇祯皇帝见礼。
在他的身后,则是她的小辈,跟著迎驾。
崇祯皇帝在船上看到,连忙大声说道:“秦卿不用多礼,快快请起!”
不过,秦良玉并没有起身,依旧保持著恭迎姿态。
崇祯皇帝见了,等船刚靠岸,他便第一时间下了船,匆匆走到了秦良玉的面前。
离得近了,两人才看得真切。
秦良玉看到,眼前这人,真的是崇祯皇帝,但是,如今的崇祯皇帝,气质明显和她印象中不一样了。
干练,自信,英明……
她在打量著崇祯皇帝,崇祯皇帝自然也在打量她。
崇祯皇帝发现,秦良玉比他印象中要老多了,头盔下的头发,都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不少。但是,她身上依旧穿著的是盔甲!
他还看到,秦良玉的两眼红红的,显然非常激动。
正在这时,就听秦良玉带著一点哽咽的声音说道:“陛下,末将……末将以为,此生再也不可能见到陛下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心中自然也非常感慨。
如果不是朱海军的帮助,崇祯三年那一别之后,确实再也没有见面机会了。
如今,分别多年,秦良玉老了很多,她的身边,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些人。
都殉国了啊!
心中如此想著,崇祯皇帝伸出双手,一边扶起秦良玉,一边激动地说道:“朕还能再见秦卿,亦是非常激动!”
他在扶起秦良玉之后,便又连声对其他人说道:“都平身吧,平身!”
马万春站在比较后面的位置,但是他在起来后,还是看到皇帝的眼睛,似乎有点红。
他知道,这肯定不是进沙子了!
崇祯皇帝缓缓扫视过秦良玉、秦翼明、秦佐明、秦祚明、马万年、马万春,以前还有印象的人,却是不在了。
有些动情之下,他便缓缓开口,说道:“十九年于忠州再见秦卿有感:
忠州江畔迎天子,秦女英姿老益壮。
铁甲犹存征战痕,银鬓难掩报国志。
南征北战岁月长,亲人血染疆场土。
特赋此诗表敬意,忠贞不渝万古存。
长江水畔共见证,巾帼何曾让须眉。
愿卿福寿绵长享,更盼国家早安宁。
秦氏一门忠烈传,永载史册耀乾坤。
”
秦良玉一听崇祯皇帝这首诗,便再也忍不住,原本就红了的眼眶中,眼泪夺眶而出,哽咽地说道:“陛下……”
张开口,她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陛下如此看重,虽死无憾也!
周边的人,坤兴公主,赵大牛,苟文雄等等,所有人看著这一幕,感受到了秦良玉和她族人对朝廷的付出,也同样感受到了君臣相知,一个个都是非常肃穆,心中充满了对秦良玉的敬佩,也认定跟著这样的皇帝,真的不错!
过了好一会之后,崇祯皇帝便对秦良玉说道:“朕既然已经到了家门口,那由卿带路,让朕看看石柱吧!”
秦良玉一听,连忙擦了下眼泪,然后赶紧回答道:“末将遵旨!”
于是,一行人骑著马,由秦良玉陪同在崇祯皇帝身边,往石柱而去。
一路上,都是秦良玉亲自给崇祯皇帝介绍情况。
其他人都跟在后面,没敢打扰他们两人。
崇祯皇帝看到,石柱境内,除了在边境一带有石柱兵,是年轻人之外,其他地方的石柱兵,要么是少年,要么是年纪大的。
农田山上,在劳作的人,都是妇女,年少到年老的都有。
不用说,就是连年的战争,导致了石柱的青壮死伤。就他所观察到的情况可以知道,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石柱这边是真的负担不起了。
看到这一幕,崇祯皇帝的心情有点沉重。
其实,不只是石柱,很多其他地方,特别是中原一带,根据人口登记的情况看,原本人烟稠密的地方,已经是地广人稀,并且就和石柱一样,男人少,青壮就更少,大都是妇孺了。
这便是因为乱世带来的结果,人心思定,确实不想再打仗,想要一个天下太平啊!
他正在想著,秦良玉看到他的表情,估计是猜到了什么,便连忙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不要看末将这边似乎青壮不多,但是只要陛下一道旨意,末将立刻便能领军出征!”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心中很是感动,转头看向秦良玉,勒马停住,然后用手指著金灿灿的田野说道:“要是没有战乱,全国各地,都像秦卿这边一样,那该多好啊!不过朕相信,无需秦卿再领兵,这天下太平的日子,也已经不远了。”
“他们在卿的带领下,为国征战,丈夫、儿子、哥哥、弟弟等等亲人,都战死殉国。原本男人干得话,她们不得不去干;原本年轻人做的事,她们不得不去做;朕觉得很是愧疚她们,愧疚和她们一样遭遇的天下人。”
“本来的话,朕还以为,此生无法为他们做什么了。但是没想到,太祖皇帝显灵,还有天师相助,如此朕才能扭转乾坤,灭了满清,光复领土,收编贼寇,应该很快,就能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秦良玉本来听到崇祯皇帝的话,是想表态,忠君报国乃是本份。但是听到后来,她便没开口,只是静静地听著崇祯皇帝说话。
“为何会天下大乱?朕想过,太祖皇帝和天师也指点过,有一个最基本的点,便是土地兼并之下,赋税过重之下,百姓在天灾人祸之下难以活下去,要么饿死,要么造反。如果不解决天下大乱之根本,则天下难以安定,就算朕如今有太祖皇帝和天师的帮助平定了天下,但是以后呢?”
“因此,在太祖皇帝和天师的指点下,朕便实施新政。所有土地归朝廷所有,而后按人头收田地收入的四成,再无其他赋税。如此一来,人人有田种,且赋税也不高,朕相信,至少能保几百年吧!”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转头看向秦良玉,诚恳地说道:“秦卿,此国策,凡大明之境内,皆得实施,无一例外,包括朕的儿子,各地藩王,也是如此。卿能明白么?”
听到这话,秦良玉低头沉默无语。
不过很快,她便又重新抬起头来,看著崇祯皇帝,表情坚定地说道:“此乃陛下旨意,末将自然要遵从!”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心中欣慰,便对秦良玉说道:“土司不比其他,一旦实施新政,对于忠于朝廷的,朕自然是要补偿的。”
“石柱的百姓,为朝廷付出太多,朕决定,所有百姓皆按太平军家属优待,田赋只收两成,永为定例。”
“以后藩王都要分封海外,石柱土司马家也可以选一处作为封国,为大明藩属国。”
“秦卿为国征战一辈子,始终忠贞不渝,封忠贞公,后世子孙降爵袭之!”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看著秦良玉,柔和地说道:“这是朕的想法,秦卿如若有什么想法,可尽管提出来。”
言外之意,就是秦良玉要是不满的话,是有商量的。
由此可见,崇祯皇帝对于秦良玉,对于石柱是真得非常重视。
后面听到这话的人,无不震惊。
要知道,皇帝给出的这些待遇,真得是非常优待,全国都没有的。
石柱百姓的赋税以后只交两成,并且是永为定例!
石柱土司马家,更是享受了和藩王一样的待遇,等于是异姓王了!
还有,秦良玉一个女人,竟然封公爵,还是降爵世袭那种,从古至今可都是没有过的!
就这,崇祯皇帝还担心秦良玉不满意,还可以再商量!
绝对让人羡慕!
此时,秦良玉听完了崇祯皇帝的话,连忙下马,单膝跪地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之隆恩,石柱上下永世铭记。陛下如此重视,末将却缩在石柱不敢再战,对末将的封赏,实在担不起,还请陛下收回对末将的旨意。”
石柱百姓和马甲的安排,秦良玉没有拒绝,但是她拒绝了对她个人的封赏。
崇祯皇帝见了,立刻翻身下马,上前扶起秦良玉,用坚定地语气说道:“秦卿不必过谦,以卿对朝廷的忠心,对朝廷的付出,还有赫赫战功,你担得起这个封赏。”
“世袭爵位之下,没有一家成才,皆是投降满清的数典忘祖之辈。太祖皇帝和天师也指点过,因此以后大明不会再有世袭爵位。否则的话,以卿之忠心和功劳,得世袭之爵位,亦不过分。”
崇祯皇帝看著秦良玉,提高了声音,斩钉截铁地说道:“卿,乃大明上下之楷模,当留名史册!”
第421章 纵火
石柱的普通人,其实想不明白,为什么秦良玉那样为国效力?
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迫于秦良玉的压力,他们是没办法才为朝廷打仗的。
完全可以说,很多人家,从万历末年开始,到天启朝,再到崇祯朝,都死了几代人了,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高。
这一次,秦良玉还下令,女人在家务农,男人都要练兵,随时等候皇帝旨意出征,这个消息,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要再这么下去的话,石柱的男人,迟早都会打光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肯定是不乐意的。
但是,当皇帝驾临石柱之后,很快便宣布,石柱会重新分田,就按人均来分田,并且每个人从田里的收获,只需要上交朝廷两成便可,再无其他赋税。
并且,石柱的这个两成赋税,是永为定例。这就意味著,子孙后代,都只需要向朝廷交两成赋税就可以!
这消息一出,石柱的普通百姓,顿时就感觉,他们家人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值了!
一时之间,远远看到皇帝的御驾,石柱的百姓,便都早早跪下恭迎。
这和一开始的时候,皇帝不到近前就不会理的那种状况,改变的非常明显。
可以看出,从这时候开始,石柱这里的百姓,不需要有秦良玉的命令,他们都会忠心效忠大明朝!
对马家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改变。毕竟石柱才多大一点地方,去了海外建国,当大明的藩属国,这根本就不用选的事情,肯定是当藩属国更好了。
马家能有如此待遇,不但是秦良玉的面子,更有马祥麟张凤仪夫妻战死殉国的功劳!
当然,石柱上下,之所以会成为大明朝绝无仅有的待遇,归根结底,还是秦良玉!
是她忠君报国,并且带动了她身边的人忠君报国,崇祯皇帝才会对石柱上下另眼相看。
太平军上下是最先知道这份旨意的,知道之后,一个个在羡慕石柱上下的同时,也都有了向秦良玉学的念头。
一个女人尚且能取得如此成就,自己不应该更努力一些么?
又或者,巾帼不让须眉,秦良玉能做到,自己将来有一天也能做到!
总之,随著崇祯皇帝对石柱上下封赏圣旨的消息传出,所有人都为之振奋了起来!
崇祯皇帝在石柱待了两天,没有让秦良玉再出征,不过把她的三个侄儿,即秦翼明、秦佐明、秦祚明三人以及不是土司的马万春编入了太平军中,让他们随驾出征。
随后,他便继续沿江逆流而上,下一站,便到了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