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叫天
没办法,只有他能看到和听到朱海军的话,他父皇要知道对话内容,就只能是他转述了。
朱海军一听,当即确认道:“真得,好坏都听?那我就不客气了啊?”
竟然能当面喷朱元璋,这种嘴瘾能过下也是不错的享受!
不是说他怕朱元璋怎么他,而是朱元璋如果不愿意听的话,是可以选择走人的。
如今朱元璋就坐那,自愿要听对他的好坏评语,这样的事情,他还是很乐意奉陪的。
在得到确认的回复之后,朱海军看到朱元璋和马皇后都不说话,态度认真地看著朱标,便知道他们是真心的,且已经做好了听的准备。
于是,他便开口说道:“你爹在后世的评论,好坏都有。那我就我的印象说说好了!”
“你爹真的非常厉害,从一个穷的要死的叫花子、和尚崛起,成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起点之低,成就之大,可以说古往今来的帝王中排第一,比汉高祖刘邦都要强不少……”
听到这话,朱标的脸上露出自豪之色,显然他对他爹的这个经历,也是非常崇拜的。
此时,他听著朱海军在点评,一边小声地同步传话给朱元璋。
朱海军看到,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眉毛稍微扬了下,并没有多少得意的样子。
于是,他继续说道:“……你爹当了皇帝之后,所作所为在我看来,功劳最大的,一个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要知道,元朝把人分等级,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北方汉人第三等,南方汉人第四等这种,给我们汉人造成多少苦难?如果不是你爹,我们汉人肯定会受更多的苦,历史最终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在我看来第二个非常大的功劳,就是重新华夏一统,这可不只是疆域的意思。南北汉人从北宋末年开始分裂,北方汉人被金、蒙古等的统治,还有那个等级划分,都快把南北汉人分为两个种族了,语言和习俗都开始变得不同。是你爹统一了全国之后,重新规范了语言习俗,让华夏再次一统。”
“除了《洪武正韵》相关的之外,还规定蒙古和色目人必须在和汉人通婚不成之后才能本族通婚,把他们都融入汉人,还有大明打下大理之后,没有答应大理国王请求当藩属国的要求,而是废其文字和书籍,并移民同化,让大理这边重新真正回归华夏。如此种种,要不是你爹,华夏不可能大一统。”
“秦始皇最主要的功劳是统一六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焚书坑儒,统一了思想文化。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发展。这些功劳,你爹其实差不多都有。”
“另外,你爹对普通百姓真的不错,用律法的形式规定了普通百姓的政治地位,不再使普通百姓如同权势人家奴仆一般的地位。设立各项社会救济制度,养老制度,重拳打击贪官污吏,真正允许民告官等等,这些措施都是赢得我们后世称赞的!”
“……”
朱标小声同步传话,朱元璋听著这些事情,虽然不知道他内心怎么想的,但是表面上却看不出神情变化,不过马皇后听得似乎很开心,脸上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第24章 猜测来历
“你爹在历代皇帝当中,文治武功这些,如果只是这的话,我能把他排成第一!但是……”
朱海军说到这里,话锋一转,又接著说道,“你爹的出身决定了你爹虽然很努力,但是目光短浅,眼界有限,以至于他的一些国策,在我们后世人看来,真的是如同儿戏,非常幼稚……”
刚说到这里时,时空能量耗尽,视频断开。
朱海军见了,不由得无语了下。他稍微回想下,发现自己和朱标说话说得比较爽的时候,就容易忘记看时空通道的能量消耗。不过也无所谓,一个古筝表演已经有了,先剪辑再说吧!毕竟嘴瘾是嘴瘾,又不能当饭吃!
说真的,如果不是有这个奇遇的话,那对未来就真的要发愁。
于是,朱海军便开始剪辑起视频,忙了起来。
另外一边,朱标听到朱海军转折的话,稍微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如实转述:“……在我们后世人看来,真的是如同儿戏,非常幼稚……”
本来的话,朱元璋的表情是淡淡的那种从容,突然听到转折之后的话,虽然他城府已经修炼很深,可依旧是稍微变了脸色,至少没有那种从容,而是变得面无表情。当然了,他也没有发火,或者表现出不想听的意思。
倒是马皇后有点担心,看著朱元璋的脸色,都准备好劝解一二了。
朱元璋听到最后,发现朱标不说话了,便眉头一皱,声音不冷不热地道:“继续,我听著呢!”
朱标听了,小心翼翼地回答道:“父皇,对话时间到了。”
说完之后,他看看朱元璋的脸色,挤出一些笑容又道:“儿臣恭贺父皇在历代帝王中名列前茅!”
朱元璋知道如今只有他和老婆孩子,没有外人了,便不再装著,没好气地说道:“没听到有但是么,还有我的缺点没说呢!”
马皇后听到这里,便插话问朱元璋道:“伱觉得他所说如何?”
朱标一听,也很想听听他父皇是怎么看的,便不说话,看著他爹。
朱元璋听了,沉吟片刻之后说道:“在他前面的话中,其实有不少事情,还只是在我心中盘算,是打算做但是还没做的。如此看来,他真是后世之人的可能性非常高!”
说到这里,他看著马皇后解释道:“比如才刚攻下大理国,那大理段氏也上过奏章,想臣服上贡,请求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但是我没答应。不过那人所说毁其文字,移其民的事情,我也还在考虑的。”
五代十国时代,段氏大理建国,后来虽然被元朝灭国,但是其实只是改了个名字,以元朝官职世袭总管继续当大理国的王,一直到大明洪武十五年被傅友德领军攻灭,一共四百四十多年的时间,脱离中原王朝。
大明朝堂上有人觉得,只要大理臣服,依旧例允许其存在也未尝不可。但是,朱元璋全盘考虑,并不赞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大理段氏并不是一开始就投降,而是负隅顽抗并上表,想要成为藩属国的。大明前线的统帅傅友德可没惯著他,就算是大理兵依托天险龙尾关据守,也被他很快攻破灭了国。
此时,朱标听到朱元璋的这些话,终于如释重负又欣慰地说道:“父皇,您终于相信孩儿所说没错了吧?”
之前的时候,他父皇老是怀疑朱海军是妖魔鬼怪之类的,认为他是撞邪了,如今已经相信,他自然是开心的。
朱元璋听了,并没有说话,只是看著朱标,一直看到朱标讪讪地收了开心的笑容,他才淡淡地说道:“标儿,爹考你一考,你认为,这个朱海军是什么人?或许说,他在后世是什么出身?”
朱标一听,想也不想地说道:“他言谈举止皆是了得,该是读书人无疑。不过他又说自己失业,就是没活干了,这就让孩儿有点不解。能读的起书,至少是有家财,但是又要去受雇于人才有钱,似乎又是家无余财的人?”
说到这里,他看到朱元璋看著他,便总结说道:“朱海军该是类似官宦世家,如今家道中落。”
说完之后,朱标就看著朱元璋不说话,等他点评。
朱元璋却并没有马上点评,而是再问道:“你和他对话多次,对于他的情况,你还有何见解?”
听到这话,朱标老老实实地站著,仔细回想了起来。
边上的马皇后看著这一幕,并不插嘴说话。类似的这一幕幕,她见多了,明白是夫君在教导作为太子的儿子。
朱标想了一会后,才看向朱元璋说道:“他学问渊博,懂得很多,也很热心,应该是个好人!”
朱元璋听了,微微有些失望,不过并没有表露出来,只是认真地教导道:“那爹给你说说爹的感觉吧!”
朱标一听,立刻洗耳恭听。就连马皇后,也是带著一点好奇看著朱元璋。
只听朱元璋态度认真地说道:“他是汉人,并且是普通百姓出身,涉世未深,不是很懂人情世故。”
不等朱标问,他就解释道:“你听他对我的评价,所站的角度皆是普通百姓的角度,甚至不是家有余财的地主,是官宦世家的可能性极低……”
听著朱元璋的解释,朱标忍不住点头,如果按照他父皇解释的角度来看,还真是这样的。
如果他是官宦世家的话,肯定不会拥戴父皇打击贪官污吏的手段,至少不会赞赏民告官!
朱标想著这个,就想起朱海军说起这些话的时候,那脸上的表情是真的很钦佩他爹的样子。
听著他父皇的解释,他不得不承认,虽然他父皇看不到朱海军,但是却比他更为了解。
父皇,真的是厉害!
他在想著,朱元璋还在继续说著:“……这些只是我从这几天你和他的对话中推断出来的。爹看不到,也听不到,到底是不是这样,后续也还要再印证一二。明天的对话,爹要过来继续听他说。”
听到这话,朱标忍不住提醒道:“父皇,明天要继续说的话,他怕是会数落父皇了!”
朱元璋一听这话,立刻严肃了起来,认真地说道:“那就更要听了!只要他有理有据,为何不听?标儿,你是要当皇帝的人,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第25章 与民争利
说完之后,他似乎是有点感慨,便又说道:“这江山才打下来,诸多事情都要你爹我去处理,一切遵循前朝的话,你看前朝才多少年便没了?有句话他其实说得没错……”
说到这里,看到朱标在认真听著,朱元璋便又接著说道:“……其实我自己也感觉到学识不够用,但是你看看,一些前朝的名家大儒却宁可隐居深山也不愿当大明的官;还有不少前朝的官,当了大明的官之后,所作所为依旧是前朝的那套。这怎么可以?”
“各方面的事情,不说军事谋略方面,就只是文治方面,爹想要有一套更好的治国方略,那都是绞尽脑汁。每天处理政务到深夜,就怕不勤勉而致国事耽搁。从某些方面来说,爹确实少眼界,因此也在努力学著做事!”
朱标以前没有听他爹说得如此之多,此时感受到他爹的不容易,表情顿时肃穆起来,垂手而立,恭敬听著。
“如果那后世之人有理有据,把爹的缺点都指了出来,那爹是求之不得。只要能说服爹,爹就听;有缺点不怕,就怕发现不了,没法改正。”朱元璋说到这里,看著眼前的儿子,语重心长地说道,“爹为什么能有今天?秘诀便是这个。伱要记住了,忠言逆耳利于行,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想法,好的用之!”
朱标听了,认真地点点头说道:“儿臣记下了!”
边上的马皇后听到这里,终于开口,对朱标说道:“这是你爹亲身历练出来的宝贵经验,千万记心里!”
朱标听了,再次认真地点头道:“母后放心,父皇教诲,儿臣谨记在心!”
朱元璋对自己这个接班人其实还是很满意的,此时见他这样子,便站起来说道:“今日之对话,也整理出来,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就先走了!”
说完之后,他看向马皇后又说道:“不要嫌麻烦,别偷偷停了御医每日的问诊!”
朱元璋知道自己妹子心软,觉得自己没事就不想折腾别人。如今大概能确认那人真是后世之人,他就不敢大意,特意叮嘱了起来。
马皇后自己倒是不紧张,笑著说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又叮嘱了之后才回去处理政务,接见臣子奏事。
他真的很忙,特别是今天还抽出了时间跑去朱标那,并且他还准备傍晚时候再跑去朱标那的,因此这两段时间原本要处理的政务,他都得抓紧时间处理掉。
下午时分,有事的臣子都给朱元璋奏事,他听完就立刻给出意见,让他们去执行。
边上的太监看著,一个处理完了,便尖声喊人。
“广平府吏王允道有本上奏!”
随著太监的喊话,一个中年文官上殿,双手呈上一个奏本,同时奏道:“陛下,磁州临水镇核实产铁,请置铁治!”
朱元璋在龙椅上坐著,埋头御笔批注奏章,一边听著禀告。此时,他听到这话,忽然抬起头来看著底下的文官,脸色明显有点不快。
当太监正要上前取奏本时,却听到朱元璋冷声开口喝道:“朕闻治世无遗贤,不闻无遗利。利不在官即在民,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今民生业甫定,若复设此,必重扰民!你上此奏本,是何居心?”
王允道一听,顿时大惊失色。
他是没想到,洪武皇帝竟然是这样的想法,正想解释时,就听到朱元璋冷喝道:“来啊,打二十廷仗,而后流放海外!”
王允道一听,连忙喊冤,但是大殿内的侍卫,岂会听他喊冤?皇帝已经发话,当即二话不说,立刻上前打廷仗,然后直接叉了出去,关入大牢,等之后流放海外。
就这,朱元璋却是还没完,因为刚才这事,他还想起了官办炼铁炉的事情。
本来的话,在刚开国那会,还到处都在打仗,因为兵事需要,他有下旨在江西的进贤、新余,湖广的兴国、黄梅,以及山陕、广东等产铁的地方,共设置了十三处炼铁机构。
如今已经是洪武十五年,天下大部分地方都已经平定,也就是北方还在继续打仗了。
因此,朱元璋想了一会之后,便又开口吩咐十三处炼铁炉要关闭几处。
忙完了这个事情,他又接著继续处理下一个事情。
一直忙到快傍晚的时候,他便或者会看外面的天色,或者问下是什么时辰了。这种事情,以前可是没有过的,他身边的宦官虽然诧异,却也不敢问他这是怎么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马皇后那边来人禀告时,朱元璋便立刻放下了手中政务,甚至连正在禀告的官员也撇下,匆匆就走了。
这让正在奏事,还有等待奏事的官员,都是暗暗吃惊:这几天来,似乎有风声在传,说太子殿下出了什么问题,连政务都没处理,全都集中到了皇帝这边。
如今看皇帝这个著急的样子,说不定传言是真的了!
不少官员在下朝之时,便开始偷偷互相打听消息,就想知道太子殿下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毛骧这边,也很快听到手下禀告了这个流言,他决定回头就向皇帝禀告,最好是尽快成立锦衣卫,给予大权,这样他就能进一步弄清流言的来龙去脉了。
至于朱元璋,他则是已经赶到了马皇后这边。
自从马皇后知道朱标的事情之后,每一次的对话,都是在马皇后这边进行的。这是朱标的要求,说这样一来,对话的时候,朱海军能看到他母后,如果母后有什么问题的话,说不定朱海军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