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衡山 第219章

作者:一片苏叶

  二河村有几十户人家,村头有条大腿深浅的清澈小河,一条支流朝农田方向去,便算第二条河了。

  来到河边,哗啦啦的水声清脆悦耳。

  水草顺流歪倒,还有一些青蚱蜢趴在上面提着腿啃食。

  又见水底有些滑溜的柳根鱼,穿梭来回。

  赵荣心神放松,清洗一番后,便在一块大石头上盘坐,脑海中回想着昨夜嵩山太保的剑法。

  又想着塑工老人那一剑。

  心思越来越开阔,不禁抽出剑来,一剑接一剑刺出。

  河中流淌着秋水,手上拿的是秋水,两汪秋水相映,却映不出这一剑剑中的奇妙韵味。

  “哞~哞~!”

  傍晚时分,两声牛叫后,赵荣睁开了眼睛。

  又听到一个小孩的歌声和着牛叫,那牧童身上无任何饰物,连一块布帛包髻也没有,骑着黄牛却一脸无忧无虑。

  黄牛下到水中,牧童还骑在它身上。

  穿着草鞋的两只脚探入水中滑动,又将脚绷直,防止鞋子被水冲走。

  看向赵荣时,牧童带着好奇之色。

  “大哥哥,你是在练剑吗?”他约摸六七岁,声音嫩得很。

  “是。”

  忽然,牧童嘻嘻笑了几声,“不对不对。”

  “哪里不对?”这下轮到赵荣好奇了。

  “前段时间村上路过好多武林高手,我远远看过一些人练剑,那些招式很精彩,比官亭集上的卖艺人还厉害。”

  牧童笑着用手上抓着的木棍比划了几下,似乎是那些武林人用的招式。

  又趴在牛上笑道,“大哥哥就练错了。”

  “只是往前刺,与我用木棍削草差不多,卖艺人像你这样,可就没人给赏钱了。”

  赵荣嗤嗤一笑,心道童言无忌。

  虽不反驳他的话,心下也稍微有点不乐意。

  ‘我这样一刺,天下有多少武林人能接得住?’

  转念又一想,我与小娃娃说这些做什么。

  于是笑着摇头,也不说话逗趣。

  那善良的牧童却以为赵荣因他话语而伤心,又赶忙道:“大哥哥,别生气。”

  “你若不会那些招式,我可教你一些。”

  那黄牛倒也乖巧,牧童在它身上甩动木棍,竟也纹丝不动。

  赵荣何等眼力,牧童拿棍一耍,却有几分招式的样子。

  牧童又极为认真,连耍几遍,终于让他有了一丝兴趣。

  于是,赵荣又刺一剑。

  牧童看完,脑海中有点奇怪感觉,但还是摇头。

  赵荣忽笑问:“你认为怎样才算最厉害?”

  牧童朝河中一指,“二河村河里的鱼最机灵,大哥哥能刺中水里的鱼,便算最厉害。”

  刺中水里的鱼?

  他眉头一皱,忽然想到什么。

  要刺水中鱼,须得朝鱼下方刺一点,这般技巧打渔人自然知道。

  此间道理与“这山望着那山高”如出一辙。

  可乍一寻思,其中虚实相接的奥妙,着实叫他心神略有一阵朦胧感。

  衡山剑法,便是有虚有实,幻剑更是如此。

  赵荣神色一凝,水中正有一条大板鲫逆流而上。

  黄牛上的牧童只觉眼睛一花,盘坐在河边的大哥哥像是一下飞了出去,他的目光完全跟不上那道青影,似乎在河中滞留一瞬,再定睛一看.

  隔壁河岸上,那位大哥哥正一脸入迷地盯着那柄发亮的宝剑。

  剑上,一条乌黑的鲋鱼被穿透,鱼嘴一张一合,鱼尾啪啪甩出几滴水珠来。

  牧童使劲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瞧着那条鱼。

  又使劲揉了揉,鱼还在。

  他的表情,就好像是某天去村头土地庙中进香,突然瞧见土地爷活了一般。

  “好厉害,你好厉害!”

  他惊讶地站在牛背上,两只脚激动地连踩牛背,那黄牛不满地甩动尾巴“哞”叫一声。

  赵荣的视线转移过来,笑问:

  “我的剑有没有练错?”

  牧童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没错没错,很厉害。”

  “我从未瞧见有人能刺中二河村深水里的鱼,那些武林人都没你厉害。”

  “原来练剑,只要刺一下就行。”

  赵荣跳回之前的岸边,把鱼从剑上捋下来,牧童不管水里的黄牛,反过来瞧鱼。

  “你在帮谁放牛?”

  牧童一边用手指戳鱼,一边扬脸道:“帮村里的张伯伯。”

  “你爹娘呢。”

  “没有爹娘,张伯伯说,他们去了很远的地方,等我长大了他们才会回来。”

  赵荣瞧着他脸上的表情,见他眼神没什么变化,一脸真诚。

  显是没有说谎。

  “你叫什么名字。”

  牧童笑着说:“没有大名,张伯伯一直喊我阿飞。”

  “飞起来的飞。”

  他又带着期待的眼神问道:“大哥哥,你能教我怎么刺中河里面的鱼吗?”

  赵荣沉吟道:“那些武林人的招式看着复杂,你却能学到几分。”

  “我这招式看着简单,却又不一定好学。”

  “嗯。”

  阿飞很赞成,用手中的棍子朝水中一刺,却不能刺出一条鱼来。

  他略有失落,但很快就忘了这点失落。

  “我教你一个能练剑的法子。”

  “大哥哥,怎么练?”他现在对赵荣的剑法佩服得很。

  赵荣站起身来,“这几日,除了那头黄牛,你不要对其他人说这边的事情,这是练剑的第一重考验。”

  “嗯。”阿飞用力点头。

  “再过几天,村上会有一队过路人,他们有马有车,装了许多货物,动静肯定不小。”

  “你到时候站在路边,一边唱歌一边接近。”

  “若是有许多人转头看向你,说明这是你要等的人。之后便上前打听,说有人叫你找一个姓冯的师父。”

  “接着再单独把河边的事说给她听,给她磕头,你准能练剑。”

  “练会了她的剑法,你若有悟性,再回想我今天这一剑,也许你就有机会学成。”

  话罢,赵荣迎着夕阳满披霞光,转身给牧童留下一道难忘背影。

  老黄牛哞了两声,牧童唱着牧歌相送。

  ……

  这牧童是有些天赋的,配上他的名字,赵荣更觉着是练剑的苗子。

  但他自己生不出半分收徒打算,兴许二十年后,才能有这般兴致。

  若这牧童与衡山派有缘,拜冯师妹为师是极好的。

  衡山十五代弟子可是少得很。

  晚间,赵荣和其他人一样早早睡下。

  大家养精蓄锐,翌日一早才分出七八人骑马去六里外的官亭集上打探消息。

  隅中时分,出去打探消息的回来了几人。

  高根明,陆大有与凌兆恒去时骑马,回来时却走路。

  他们身边跟着两位僧人。

  凌兆恒瞧见门口的赵荣,连忙上前递话:

  “师兄,这两位是从凤阳府一路南下的大师,他们对庐州与北地的情况很了解。”

  赵荣目光朝两位僧人扫去。

  他们僧袍破旧,各背一竹制行李架,绑腿着草鞋。架上垂一油灯,似为夜行照路之用。

  这是标准的行脚僧打扮,与游方道士一类,称作云水之士。

  “辛苦两位大师。”

  “阿弥陀佛。”

上一篇:我的玩家好凶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