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417章

作者:张菇凉

  蔡瑁被这突如其来的变脸吓的后退了两步,赶忙单膝下跪作揖道:“主公何出此言,末将对主公忠心耿耿啊!”

  “忠心耿耿?”

  冷着脸的曹操嗤笑了一声,随后从台案上拿起一张帛布丢到了蔡瑁面前,“我看你是对吕布和林墨忠心耿耿吧。”

  蔡瑁忙不迭的捡起地上的帛布,这不看还好,一看把他吓的脑袋一缩,脸色当即铁青。

  上面的内容是一封复信,简单说来就是痛骂曹操是国贼,现在已经着手联系各方力量,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将他铲除,到时候会献上曹操人头,落款署名,蔡瑁。

  最要命的是,这笔迹,竟然跟他的一模一样,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来。

  “无话可说了吧?”

  曹操冷冷的看着因为诧异而双眼瞪大的蔡瑁,冷哼一声,“拖出去,斩了!”

  话音刚落,一旁的许褚就走了过去,他右手扣在蔡瑁肩头,出于武夫本能蔡瑁便欲起身挣扎,可伴随着许褚另外一只手也压下来,蔡瑁就动弹不得了。

  水战当然是很猛的,可这陆战,许褚能把蔡瑁按在地上摩擦。

  “这……这是构陷啊主公!主公!末将从未写过什么信给林墨,末将是被小人构陷的呀!”伴随着许褚将他倒拖而去,蔡瑁歇斯底里的怒吼。

  对,我是想投奔他,可根本没来得及行动好吧。

  其实有这样的念头,当真怪不得他蔡瑁。

  当初归顺曹操,看重的就是他雄踞中原,臂挟天子,口衔天宪,形式这么强势的时候,荆州多半人都愿意下注曹操的。

  谁知道司州一败折损了这么多兵马,中原二州搭进去不说,连天子都丢了。

  反观吕林,势头之猛,堪称是天下大乱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度,就算是曾经的董卓、袁绍、袁术之流绑一起都没他们翁婿现在这么强盛啊。

  旁了不说,连黄祖都投奔他吕林了,我怎得就不能投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想法才刚刚出来,还没有着手进行,结果就闹出了这种事情,蔡瑁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

  同时他也清楚,曹操肯定是动了杀心,因为动手的人是许褚。

  眼看着蔡瑁就要被拖出门口的时候,程昱站了出来,拱手作揖道:“主公,蔡将军是个耿直的性子,若真是他所为必定不会这般抵赖,万不可冤枉了好人。”

  程昱这么一开口,曹操才终于朝着许褚扬了扬额,示意他停下。

  蔡瑁抓住时机连滚带爬的靠向曹操,近乎是带着哭腔喊道:“主公,末将愿指天盟誓绝无此事,这……这……”

  眼看蔡瑁语塞,程昱再帮一把,“或许是林墨的离间计,他就是希望我们内乱,当初在司州破关中十部的时候,就是凭着一封真假莫辨的书信使得马腾与韩遂相互大砍大杀,主公万不可上当啊。”

  “啊对对对,程先生说的对,这定是林墨使的离间计!”蔡瑁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甚至顾不得身份,磕头如捣蒜。

  曹操也不看蔡瑁,而是看向了程昱,狐疑道:“那你怎么证明这是林墨的离间计呢,万一是真的,那我的脑袋岂不是随时可能被他拿下?”

  程昱一怔,显然也没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于是看向了蔡瑁。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啊,蔡瑁现在对这句话理解更深刻了。

  如果不能自证清白,那今天的下场怕是躲不过戮颈之刀。

  问题是,这种无中生有的事情,没办法证实也没办法推翻,蔡瑁能怎么证明,只能拼命解释了,“主公啊,这这这定是贼人模仿了末将的笔迹,请主公试想,若真的是末将要投敌,为何不下大印?”

  曹操只是侧着脑袋打量他,不说话,满脸写着不相信。

  蔡瑁又道:“主公啊,若末将真有意投敌,至少会把家小护离吧,至少会跟部下通气吧,主公可以令人调查,若末将有一丝异心,不需要许将军动手,末将引颈自戮!”

  铿锵有力的保证并不能让曹操释疑,他依旧是冷冷的打量着蔡瑁,无动于衷。

  “程先生,先生救我……”实在无话可说的蔡瑁只能拉着程昱的衣袂祈求道。

  “主公,在下也无法证明蔡将军的清白,可在下愿意相信他的为人,这样吧,让蔡将军以荆州水师都督的名义上书朝廷,为主公歌功颂德,并痛斥吕林挟天子令诸侯,借陛下之手下矫诏。”

  程昱看了蔡瑁一眼,继续道:“用不了多长时间此诏就会传扬天下,那么世人都会清楚蔡将军是清白的了。”

  曹操眼前一亮,满意的点头,“这倒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啊这……

  蔡瑁一听心就凉了一截,这样做的话确实可以自证清白了,可那不就相当于自己斩断了投奔林墨的路。

  有了这样的奏报,哪怕以后真心实意的投奔林墨也会怀疑的呀。

  蔡瑁当然是不想这么做的,可现在也由不得他不想。

  诚然,蔡家在荆州影响力非常大,曹操如果真的动手,那么善后的工作他都未必压的下来,可如果拿出了这封信,又未必不能堵住悠悠众口。

  蔡瑁可不敢去赌,当即拱手保证道:“主公,末将愿意立刻回府写奏报!”

  曹操没有说话,而是站起身来走上前一把将他扶起,随后蹲下身子拍了拍他膝盖上的尘土,倒是让蔡瑁有些受宠若惊。

  “德珪,莫要怪我多疑,我们异位而处,你看了这样的信会怎么想呢?”曹操一脸痛苦的说道。

  “末将明白,也请主公相信末将的诚意。”蔡瑁内心竟然生出了一丝感动,深刻理解曹操的不容易。

  “去吧。”

  曹操双手压在他的肩头,语重心长道:“若未来证实了这是林墨的离间计,我会亲自向你道歉。”

  “末将不敢!”蔡瑁点头过后,一甩披风转身快步而去。

  看着他的背影,曹操脸上的和善退去,眸子里映照着凌冽的杀意。

  “哈哈哈……”

  直到蔡瑁走后,许褚才大笑了起来,“主公就这么一诈便把他吓了个半死,看来他确实没这胆量投敌的。”

  “你当他不想投吗?”

  双手负背的曹操半眯着眸子冷声呢喃,“我若不趁早斩断这份妄想,他就是下一个黄祖。”

  说罢,曹操转身回到帅椅上。

  许褚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厅外,随后不解道:“主公既然不信任他,那为何不干脆借着这个机会杀了他,一了百了?”

  “不能杀啊……”

  “主公忌惮蔡氏一门势大?”就连许褚都知道蔡家在荆州的底蕴有多庞大,所以下意识问道。

  “蔡家算什么。”

  曹操不屑的嗤了一声,一旁双手掬在前的程昱低着头接过话道:“蔡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势之下明知道他有异心却不能杀之。”

  “这话我可就听不懂了。”许褚挠了挠头。

  程昱叹了口气,解释道:“淮南一战,江东的水师悍将近乎折损殆尽,留下的几人也难当大任了;荆南方面,黄祖叛逃,刘备手上虽有两万水师,可却无将能用。

  而接下来吕林要南下,必将会在万里长江上展开一场激烈的水师大战,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把蔡瑁给杀了,那么就连我们也会出现无水军将领可用的局面,到时候可就真的没人能阻止吕林一统天下了。”

  说到这里,许褚便恍然的噢了一声,“所以主公才要设计这么一出,既能震慑蔡瑁,又可以斩断他投敌的念想,妙啊,哈哈,太妙了!”

  “要论算计人心,只怕我还得跟林墨学着点。”曹操露出一抹苦笑。

  四道圣旨下来后,足够引发三方动荡了,不得不说对于天子的使用,这小子比我还在行。

  什么人用什么圣旨,什么人不用圣旨比用圣旨还有效,他全部都清楚了然,玩的好啊。

  “主公。”

  厅外,文聘快步跑了进来,手里握着一捆竹简,“夏侯将军来报,称驻扎在武陵的一万刘军忽然就撤走了。”

  闻言,曹操和程昱交换了一个眼神,显然都有些迷茫。

  刘军到底想干什么,放出空荡荡的武陵城来,难道就不担心自己顺势而为取之?

  又或者,这是诱敌之计?

  刘备被刘琦赶去了巴丘,但曹操知道,其实军政方面的选择,刘琦还是会愿意听刘备的,至少能听得进诸葛亮的话。

  所以,这应该不是刘琦自作主张的行为。

  但,这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迟疑了一会,曹操的眸子便泛起了光芒,随后释然一笑,“还是个聪明人啊。”

  说罢,他站起身走向文聘,“仲业,我在司州大败,又丢中原二州,荆州人心浮动,可我知道你一直是没有动摇过的,你的心意我都会记在心里的。”

  “主公言重了。”

  文聘拱手道:“末将既然奉将军为主,只有尽心竭力,除此,唯死耳。”

  文聘是个忠肝义胆的人,这一点曹操是真的相信。

  当初刘表死后,荆州文武纷纷归降,只有他是秉持着对刘表的忠心,始终没有主动示好过,足见他不是一个谄媚求荣华的人。

  包括这次的两州动荡,文聘自始至终也没有发表过任何的言论,只是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这样的将军,谁会不爱呢。

  “仲业,那么,我想再辛苦你一件事。”

  “请主公吩咐!”

  “替我去一趟长沙吧。”曹操长叹了一声。

  “长沙?”

  见文聘狐疑不解,曹操便解释道:“你知道刘军突然撤走武陵驻军是什么意思吗?”

  文聘摇头。

  “他们也明白到吕林势力过大,若是我们再各自为战,最终肯定难逃被吞并的命运,尤其是在黄祖投敌之后,他们的手上已经没有像样的水师悍将了。

  所以,现在最明智的选择便是同盟对抗吕林。”

  曹操顿了顿,露出一抹不屑,“可是我们这位刘皇叔以仁义为本,又曾多次放言我乃国贼,他又如何有脸面派使者来与我同盟呢。

  所以,他便撤走了武陵的兵马,这样一来是想告诉我,江陵方面不需要驻扎太多的军队,要把力量对准北方的吕林。”

  文聘恍然点头,“所以,主公想让末将出使长沙,给刘备他们一个台阶?”

  “也不全然是这样,你毕竟与刘琦相熟,你的话他也能听进去一些。”曹操远眺着厅外的风光,显得有些神思不属。

  其实,内心里他依旧是瞧不上刘备,也瞧不上刘琦的。

  同盟不同盟的,压根就没什么意义,这些年来的对峙状态,不是靠一句同盟就能消除彼此隔阂的。

  但曹操还是愿意这么去做,主要是他确实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提防刘备了。

  更何况,刘备的手头上,还有两万水师呢,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人嘛,生死存亡之际,总是会愿意先放下旧恨自保,等危机过去之后,再于彼此论恩怨吧。

  这一点曹操倒也认同。

  “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辱命!”文聘铿锵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