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嘟嘟雪球来啦
是因为他们买不起、或者说嫌弃强五不好用吗?
很显然,不是。
一个有战斗机的武装力量和一个没有战斗机的武装力量,影响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上。
它就像某种标志,某种标志着这股力量已经正式进入“政治化”阶段的标志。
横向比较来看,这个世界上能调动战斗机的非国家武装力量,有且仅有两个。
第一个,与美国密切合作的MPRI。
第二个,与俄罗斯密切合作的瓦格纳。
而其他所有PMC、佣兵组织,他们如果要使用战斗机,就只能向他们自己的上一级雇主申请,要雇主为他们安排资源。
并且,执飞的飞行员也不受他们控制,更不接受他们的指挥。
可以说,哪怕只有一架战斗机,东风兵团都可以彻底跟其他军阀划清界限。
两架?
整个蒲北都是我说了算。
所以,这就是小鱼之前说“他们会同意的”这句话的底气?
陈沉难以置信地看着小鱼,开口问道:
“你确定这东西能交到我们手里?这么做的政治风险.”
“没什么好说的。”
小鱼摆手打断了陈沉的话,继续解释道:
“事实上,我们就是需要东风兵团。”
“就好像美国需要MPRI、俄罗斯需要斯拉夫军团一样。”
“但是,我们的政策不允许我们像他们一样直接在国家层面为你们提供更多帮助,所以,卖一些东西给你们,其实也很合理,对吧?”
“.对。”
陈沉缓缓点头。
他没想到小鱼会把话说得这么透、说得这么直接。
大概,她的位置确实变了,她所面临的“大势”,也已经变了.
“所以什么时候能到?”
“不会太快。”
“但我可以保证,你执行完有关唐尼戴维斯的任务回来之后,飞机就能到位了。”
“明白了。”
陈沉笑了笑说道:
“我还以为你让我在勐卡等着就是等飞机呢,合着白乐了。”
“要是等飞机,我会直接跟你说的。”
小鱼摇摇头,继续说道:
“这几天你要做很多事情,以防你漏掉,我一件一件跟你讨论.”
陈沉本来以为跟小鱼见面的第一晚会是“温情脉脉”的,但实际上,他们真就熬了一个通宵,讨论陈沉回到蒲北这几天时间里需要做的事情。
陈沉没有想到的小鱼想到了,小鱼没有想到的陈沉想到了。
这么一层一层堆积下来,最终的结果就是,短短几天的时间,陈沉的日程紧张到令人发指,甚至连晚饭时间也安排了跟其他关键人物的见面。
密集且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几乎把陈沉的精力榨干了,但好在,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与彭德仁、何邦雄、何布帕三方势力的沟通,陈沉重新划定了各个势力的范围和边界,终结了从克钦之战后略显混乱、犬牙差互的态势。
同时,他借助彭旭成之手,从商业上加强了跟所有势力的利益联系,抛出一部分产业、买进一部分产业,如果以商业术语来表达,这就是交叉持股。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搞定了跟佤邦的关系。
就像陈沉之前说的一样,鲍晓梅确实把他当成了一个“性转”后的目标,所以为了达到陈沉已经在的高度,她势必会不择手段地抓住一切机会。
而蒲甘公路和蒲甘铁路,就是她面前最大的机会。
这两个重大项目实际上都在佤邦的辖区之内,并且在“大其力分配”的时候她就已经说了,自己要的就是这一波大机会。
所以,在蒲甘公路项目正式启动之后,她始终牢牢把控着主导权,并隐约已经有了排他性的趋势。
不过,现在摆在其他人面前的蛋糕还太大,一时半会儿吞不下去,他们也顾不上去跟鲍晓梅争。
可这样的势头一旦继续发展,蒲北很有可能会因此脱离掌控。
陈沉不可能坐视这样的事情发生,小鱼也同样不可能。
在经历了相当艰难的“谈判”之后,陈沉最终跟鲍晓梅达成了一致。
后者对陈沉的条件、或者说威胁相当不满,但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她那种愤怒的眼神里,却是实实在在地包含了几分哀怨。
陈沉不管这些。
他只是重申了东风集团对蒲甘公路、蒲甘铁路项目的主导地位,并且借助“回乡阅兵”的机会,狠狠秀了一波肌肉。
携带着从叙利亚带回来的死亡气息,哪怕是没有真正去过那个战场的东风兵团的佣兵们也染上了几分肃杀之气。
炮声响起时,整片蒲北大地立刻陷入沉寂。
或许在这次阅兵之前,那些东风集团势力圈之外的大小武装力量还有多多少少有那么些反心。
可在这次阅兵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去挑战老大的权威。
与此同时,一个消息也渐渐在这片土地上悄悄流传。
东风兵团,很快就要有战斗机了
这个消息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哪怕还没有看到传说中的战斗机,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消息能被散播出来,背后的真相,已经不是他们可以揣测的了
所有事情处理完毕,终于到了要前往密支那的时候。
小鱼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与陈沉同行,而在单独乘坐的直升机上,她也终于给陈沉带来了那个他期待已久的消息。
“唐尼戴维斯的队伍已经出发。”
“10天之后,他会到达格鲁吉亚。”
“你要在他之前赶到那里。”
“好好养伤,准备打好这最后一仗吧。”
第605章 战术准备
“讲一下。”
“这一次的作战任务,地点是格鲁吉亚乌什巴山附近。”
“当地为高原高山地形,平均海拔4100米,常年积雪覆盖,气候环境恶劣。”
“基于地形、气候及边境敏感因素考虑,我们无法在当地使用任何空中载具支援,包括投送、撤离都只能使用当地组织提供的普通民用载具。”
“同时,我们没办法继续使用熟悉的枪械,因为HK416的低温适应能力相对比较差。”
“为了保证稳定性,我们要在未来10天里进行突击训练,换装AR-70、G36突击步枪。”
“狙击步枪方面,我们使用AX308狙击步枪,搭配M107反器材狙击枪。”
“机枪不做调整,仍然可以使用M240、M249或其他俄系机枪,机枪手按自己的习惯挑选。”
“防护用具方面,因为我们很可能要在雪线上作战,所以携带装备重量越重,行动就越困难。”
“重型防弹衣很可能要被放弃-——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话音落下,聚集在作战指挥室里听陈沉做简报的几人都皱起了眉头。
事实上,对他们这支队伍来说,厚重的防护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他们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这种属性就好像烙印一样,早就已经刻在了他们的本能里。
哪怕是在行军压力极大的时候,也基本没有人会抛弃防护装备。
因为他们都知道,能扛住哪怕只有一枪,都是生与死的差别。
所以,现在陈沉说要抛弃重型防弹衣,没有任何人能立刻表态。
他们的思路是显然的,那就是在不抛弃防护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重量。
“实在不行,减一点配件吧。”
“护裆、护颈什么都可以抛弃,只防护重点部位?”
石大凯首先开口问道。
“可以是可以,但减重重量有限。”
陈沉摇摇头,看向其他人问道:
“别的想法呢?”
短暂的沉默之后,鲍启举手问道:
“没有空中载具支援,那无人机呢?”
“无人机可以,超近程侦察无人机没问题。”
“不是。”
鲍启摇摇头,继续说道:
“我说的不是超近程无人机,是运载无人机。”
“在雪线上作战,负重问题影响最大的阶段不是战斗阶段,而是作战转移阶段。”
“这个阶段,双方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我们可以在这个阶段削弱防护快速转移,然后在进入战斗之前重新装备部署。”
“如果有无人机支援,哪怕没有直升机,我们也可以保持高机动性.”
“问题是,什么无人机能在4000米海拔上起飞?”
上一篇:你也不想秘密被人知道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