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55章

作者:玩蛇怪

  如赵骏入学的那一届是2018年,人大硕士研究生有4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等他毕业的时候,硕士就一万多人了。

  大宋就不一样了,现在全国大学都才五十多个,其中超一流大学只有汴梁大学一所,然后是十多所一流建设的路重点大学以及一所直属于农业部的农业大学。

  其余大学则是最近两年兴办的师范类学校和钢铁厂办的职工类技能培训以及扫盲夜校。

  前者还算正规大学,后者就干脆只能算职业培训学校。

  因而现在大宋不仅仅教育资源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也非常少。

  即便以现在充盈的国库,财政拨款,想要多办一些学校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难的地方在于目前化学院、数学院、物理学院、生物学院的相关研究知识水平,普遍在后世高中以及大学知识。

  只有极少数专业知识达到了后世研究生水平。

  并且基础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当年全国小学建了一百所,现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也才一千多所而已,基本上也就是各地县城保底一所小学。

  而初中和高中很多县城都没有,只有州府或者路治所,相当于后世的市和省城才有那么几所初中跟高中,基础教育自然跟不上。

  所以眼下大宋能够攻读博士的层次,其实并不是后世在读博士研究生的水平。

  而是能够接触到目前大宋最前沿科研知识的级别。

  应该勉勉强强算得上专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或者某些科研水平较为落后专业的大三到大四级别。

  甚至如果再把专业分细一点,比如物理学当中的热动力学,那干脆连初中水平都没有,科研能力可谓是极度缺乏。

  不过即便如此,现有的博士生就已经是大宋的宝贝疙瘩。

  其中尤其是以数学方面的博士生最多,毕竟古代数学成就不低,在几何、代数、数列、高次方程、函数等高等数学方面多有研究。

  在赵骏帮助树立起了数学体系之后,数学院甚至已经把微积分搞了出来,其余高等数学同样在扩展。

  因而目前博士生最多的就是数学博士。

  今年报考名单才六十多人,其中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博士加起来也就十二个,可见除了数学水平以外,大宋其余学科还是相当落后。

  而沈括考的却是物理学博士。

  大宋现有的物理学经过十多年的归纳总结,依旧是高矮不齐,有些专业能达到大学水准,有些连初中都不如,大部分都处于初中和高中层次。

  根据上报来的资料显示,沈括在力学、光学以及目前大宋物理最先进的电磁学都很有研究天赋,成绩也是排名第一。

  如果他能够在物理学院成功读完博士授业,那么以这个学历参加科举,优待就不是一点两点,甚至于只要他参加科举,哪怕儒学只是个秀才水平,也得名列前三甲。

  因此足以见到政制院对这样的科研人才有多看重。

  “在后世博士研究生是科研的主力军,很多前沿技术的突破都依赖于他们,一个教授带几个博士和一些硕士研究生搞科研是常有的事情。”

  赵骏说道:“未来二十年内,大宋的重心要放在科研上来,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以国家的力量进行全面知识累积,相信五十年内,完成所有基础科学的补齐并不是难事。”

  “五十年内完成所有基础科学?”

  晏殊惊讶道:“汉龙的意思是,把所有的科学水平提升到后世阶段?”

  “嗯。”

  赵骏点点头道:“你们可能不知道,其实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早在二战后就已经完成,到我们二十一世纪之后,基础科学已经百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因为人类在那个时期已经发现了所有最基本的自然规律,科学进展主要是在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常规问题,而不是通过改变或推翻已有知识的基础来解决反常问题,所以基础理论不可能再有成果。”

  “居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众人愕然。

  “别小看人类的智慧。”

  赵骏笑道:“很多时候,一个厉害的科学家就能实现重大突破,牛顿、爱因斯坦都是其中翘楚,只要人类把重心放在科学研究上,诞生几个厉害的科学家,未尝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基础科学的累积。”

  “原来如此,这或许就是之前看的电影里所说的科技大爆炸。”

  “可惜啊,当年吕夷简常唉叹于生得太早,死得太早,未能看到很多事情,只见到了火车出现,现在我才能体会这种感觉,真想看看五十年后的大宋是什么样。”

  “你们这群老头子就别想了,在场估计就汉龙多活几年,活到八十多岁,或许还能见到那样的盛世,咱们啊,就老老实实进棺材吧。”

  “哈哈哈哈哈。”

  众人打趣笑了起来。

  范仲淹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说道:“光靠国家推动就能实现吗?”

  “当然不止。”

  赵骏笑了笑道:“除了主观推动以外,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毕竟国家只能把控大方向,真正的脉络细节,一个国家很难控制得那么方方面面。”

  “哦?”

  范仲淹来了兴趣说道:“你有什么主意?”

  “当然有。”

  赵骏的目光深沉地看向门外,轻声说道:“还记得我曾经说过吗?我的导师文教授曾经说过,近代科学的催生是因为战争,因为欧洲没有完成统一,为满足战争武器需要,从而大力发展。”

  “所以?”

  范仲淹思索了起来:“你想挑起战争?”

  “不。”

  赵骏看向他,咧嘴一笑道:“我只想带来和平,以大宋为名的和平!”

第492章 三喜临门,传国玉玺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不管是大宋卖不卖火器给西方世界,他们都会打仗,都会死人。

  那还不如让大宋把火器卖给他们,催动科学发展。

  而这种发展并不是说西方会突飞猛进。

  他们没有接受大宋的科学体系教育,哪怕有火器,也只是像明清人一样会火器的封建社会人而已。

  所以仗是西方在打,真正催动的,却是大宋的科技水平。

  这是赵骏此次布好的局。

  最简单的一点就是那么多西方使者过来,看到大宋如今的强盛,势必会希望把先进的种子带回去。

  那么军火贸易,首先就催动了军工体系,西方的订单将源源不断地用来。

  其次催动的则是相关产业链,包括各类金属制品、皮革纺织品、纸张书籍、铅笔墨水等等,都将大幅度发展。

  之后再辐射到其它产业。

  就像霉帝在一战时期根本就没有参与,二战也是后期才下场的一样。

  光靠着发战争财,让霉帝一个一战前二三流国家,一战后跃至一流国家,二战后更是成为全球霸主。

  因而大宋官方主导基础科学的全面发展是国家在推动产业链的形成,而西方的大战将会成为这一系列的催化剂,加快它的进度。

  按照赵骏的估算,他认为只要这样对基础科学进行针对性地推动,原本需要一百多年才能完善的基础科学,或许在五十年内,快的话三十年左右就能完成。

  现在的形势就是最好的时候,前面的十多年,整体的吏治建设、经济建设、产业布局都已经做好。

  就像用材料搭建一个人体模型一样,骨头和血肉构建完成,剩下的就是完善各类内脏、皮肤组织,精修五官和体魄,如此这个模型才能算是完整。

  眼下的大宋就属于骨架搭好的阶段,之后就是扩展的时候。

  很快时光飞逝。

  眨眼间就来到了年底。

  庆历十二年十二月初,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海上颠簸,使节团总算是抵达了广州。

  消息传回来,振奋人心。

  十二月六日,早晨时候,武安钢铁厂那边就送来了一個好消息。

  下午时分,崇政殿常例会议,赵祯高坐主位,在他的书桌上,已经略显沧桑的笔记本放在那里,旁边就是大宋的玉玺。

  “蔡质经过几年的研发改进,终于弄出了内燃机,不容易啊。”

  看着手中的劄子,赵祯十分感慨,说道:“工业这东西,果然没那么简单,哪怕能指明方向,有后人给予指导,亦是千难万难。”

  “蔡质把图纸给了我,我看了一下里面的构造,说复杂也不复杂,其实就是通过燃油动力让一个杠杆带动连轴杆做往复冲程运动,换到春秋战国时期,什么墨家鲁班,应该都能做出来。”

  赵骏说道:“它的难点在于工业进步,之前蔡质一直试图用蒸汽做动力,但动力很差,并且润滑油不太行,刷子也不好清理灰尘跟锈迹,能做功,但太容易坏。”

  “还是汉龙你提点的好,用猪鬃做刷子,用桐树果榨的桐油做润滑油,再用蒸馏出来的石油当燃料推动取代了蒸汽,它才能真正实现。”

  晏殊笑着说道。

  赵骏也笑了起来:“这东西还真就是运气好,以前在网上看过一篇帖子,说为什么猪鬃和桐油是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看完才知道它们的用途居然这么大,能够对工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才适当地给蔡质提了一句。不过现在的内燃机应该还只是属于初代内燃机,随着工业的进步,以后会越来越好。”

  “那是不是意味着朕可以有汽车坐了?”

  赵祯笑得合不拢嘴。

  “没那么容易的,蔡质前几年就已经基本完善了内燃机构造,之所以现在才出来,是因为点火装置一直没搞好。”

  赵骏摇摇头道:“我记得后世是用电火花为点火装置才真正把内燃机完善,这次也是物理学院给力,将点火花装置做出来,而且还是摇杆式点火。但除了内燃机,一台汽车还要有完整的冷却系统、燃油供给系统以及别的大量装置,不然光靠一个内燃机,温度一高马上就抛锚趴窝,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研究改进。”

  “这样啊。”

  赵祯有些失望,他没想到一台汽车居然如此复杂。

  赵骏见他神情失落,便安慰道:“不过也别太担心,内燃机作为汽车动力源是最难做的地方,内燃机搞定的话,其余部分只要好好做很快就有结果,估计也就一两年内吧。”

  历史上英国开启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九年,法国人就造了第一台蒸汽动力汽车。然后在一百年后,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正式搞出了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

  内燃机发展史从雏形到真正能够运用到汽车上,用了足足一百年的时间,它的难度真的那么大吗?

  事实上并不是。

  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工程师都在对它进行研究,百年时间,内燃机的构造再复杂,早就已经摸得一干二净,如何做工冲程,简单明了。

  真正的难点在于内燃机应该用什么燃料来推动。

  从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工程师们就以火药、蒸汽、煤气甚至是空气作为动力尝试制造内燃机,但都因为无法长久而失败告终。

  这种情况直到卡尔·本茨与戴姆勒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造出来,才算是内燃机真正出现在世间。

  所以很多时候某种机械并不是说它因为复杂而难以制造。

  难点在于材料、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