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09章

作者:玩蛇怪

  屋中檀香四溢,外面徐徐冬风吹进来,令人感到一丝寒意。

  赵骏把手中批完的劄子放在一边,抬起头倏地看到旁边范仲淹眉头紧锁,便笑了笑道:“怎么了老范,最近没睡好?”

  “是啊,确实有些烦闷。”

  范仲淹揉了揉太阳穴,他的两眼发黑,黑眼圈比较大,估计没少熬夜。

  他已经62岁了,这样下去可不是件好事。

  赵骏抬起头看了眼四周。

  晏殊今天去了户部,其余宰相要么各有公干,要么离得较远,正在奋笔疾书批阅劄子。

  范仲淹的桌子离得他最近,赵骏出于关心朋友的目的,于是说道:“是不是过几天提名的事情?”

  “是啊。”

  老范苦笑道:“最近富弼、文彦博、韩琦他们几個多次登门找我,让我很是为难。”

  “富弼有他岳父,韩琦有贾昌朝,不如你举荐文彦博算了。”

  赵骏给出了个主意。

  不要以为名留青史的名臣就不找关系。

  事实上仁宗时期的名臣确实挺多,但关系更加盘根错节,非常复杂。

  首先是富弼,他的岳父是晏殊。

  其次是文彦博,他爹以前是河东转运使,赵祯的宠妃张贵妃的父亲曾经是他爹的门客,有这层关系文彦博多次送蜀锦给张贵妃,以谋求上进。

  最后韩琦就更有意思,在家族联姻上与吕夷简家族、贾昌朝家族、王曾家族都有姻亲关系,政治倾向又支持范仲淹。

  这些年韩琦与范仲淹走得非常近,屡次在朝会和政治立场上对范仲淹表现出坚定不移的支持。

  所以如今朝堂格局又有了新的变化。

  最早时期吕夷简仗着控制了人事任免权,在朝中一家独大,连李迪、王曾等人都被他斗下去,势力非常强。

  这使得范仲淹上百官图,对吕夷简进行攻击。

  赵骏来了之后,范仲淹等人利用赵骏,达成了清除吕党的目的,完成了对吕党中下层的清理,让吕党元气大伤。

  接着政制院成立,吕党虽然元气大伤,但吕夷简的存在依旧中流砥柱,让吕党成为政制院第一大党。

  而王曾也有王党,势力稍逊色于吕党,却被赵祯赵骏等人特意扶持,以此来钳制吕夷简。

  当年吕夷简和王曾在政制院互相斗法,赵骏王随盛度等局外人就只能看戏,两帮人经常政见不合,或是明争暗斗,在除大方向以外的问题上,多有争执。

  那个时期赵骏虽然也是绝对权威,却也时常要被吕夷简反对,每次靠的是PUA赵祯才达成自己的目的,可见那个时候吕党影响力还是很大。

  五年之后,到庆历二年,政制院第一次换届,吕党增加了贾昌朝,王党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却也换取了蒋堂和范仲淹的支持。

  并且从那开始,赵骏也开始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把李迪弄了进来,偷偷给吕夷简上眼药,打击吕夷简的嚣张气焰。

  第二次换届是在庆历六年,也就是公元1046年10月,吕夷简虽然当时还没死,但却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再干涉政治,因此夏竦、郑戬、杜衍三人得以被选入政制院。

  基本上从第二次换届开始,就是转折点。吕党和王党慢慢因老病而退出历史舞台,赵骏的赵党开始一家独大,在政制院内只手遮天,再无人钳制。

  如今到了第三次换届的时间节点,显然将又是一次影响政制院格局的关键时候。

  因为这届政制院人员缺额会非常大,首先是蔡齐和宋绶将不会再连任,其次是蒋堂、贾昌朝虽然是和范仲淹、晏殊同一届,也就是第一次换届的时候进入,但他们并非最早八人众。

  这样按照十年限定,赵祯最多保留范仲淹和晏殊再留任五年,蒋堂和贾昌朝这次将不会再继续连任,再算上李迪和张士逊的死,缺额将达到六人之多。

  所以本来按照惯例,范仲淹和晏殊作为赵祯特许挽留额外再多给五年任期的宰相,应该是不能有推荐人员,可这一届直接少了一半人,因此赵祯特许他们有一个推举名额。

  没办法。

  特殊时期只能这样办,毕竟按照流程入政制院只能由宰相举荐,虽然这样容易出现党派势力,然而选票制度会更加扯淡,还不如让宰相挑选合适的接班人更靠谱。

  听到赵骏的建议,范仲淹摇摇头道:“富弼和晏相关系不睦,韩琦虽然与贾相有姻亲,然而关系还是较远,他们可不会帮忙举荐。”

  “奇怪,我记得富弼跟晏殊历史上不和是因为庆历新政初期,吕夷简等反对派反对新政,晏殊不仅不帮忙革新派,还明里暗里维护反对派,让富弼大怒,这才怒骂晏殊和吕夷简是奸邪,怎么现在没有这种事情了还这样?”

  赵骏纳闷不已。

  范仲淹笑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叔公早年.”

  说着略微犹豫。

  赵骏追问道:“早年怎么了?”

  范仲淹苦笑道:“早年在陛下亲政这件事上并没有出力,而是找了个由头外出避祸去了,也没有反对太后,在诸多正直大臣看来,与奸邪无异。”

  “原来如此。”

  赵骏恍然大悟。

  这件事就是典型的骑墙派两面不讨好。

  晏殊这个人属于明哲保身类型,在政治风波当中,不会轻易表面立场。

  但这种行径在两派人看来,就属于支持不彻底,等于彻底不支持。    最早祸根是刘娥垂帘听政时期,当时章献太后刘娥把持朝政。

  于是有一批大臣诸如丁谓之流,拥护刘娥执掌大权,对刘娥非常谄媚。

  另外一批大臣以吕夷简、范仲淹等人为首,要求刘娥放弃权力,还政于赵祯。

  双方互相攻讦,在朝廷上斗争不断。

  可大权又被刘娥掌握,导致亲赵祯的皇帝派系陆陆续续都被下放到地方去。

  这里面就包括了晏殊。

  但晏殊不是上书要求刘娥还政才被下放,而是自己找了个借口由头,犯了点小错误,主动被下放。

  原因也很简单。

  随着赵祯的年龄越来越大,亲政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为了表明立场,又不敢直接针对刘娥,那自然得如此。

  所以事实上在与太后党一派的斗争当中,晏殊根本就没出过什么力,完全是毫无作为。

  之后又因为下放过的事情,反而被认定为皇帝党,又被提拔上来。

  这自然引起了很多皇帝党的不满,名声就臭了不少。

  历史上庆历新政,晏殊又继续明哲保身,但却明里暗里帮助吕夷简等反对派,那结果不言而喻,让富弼、欧阳修等人直骂娘。

  现在虽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暗地里反对新政,可政制院制度后,吕夷简也还是与范仲淹有相当大的政治斗争。

  比如第一次庆历新政的时候,吕夷简的儿子涉及其中,就差点废除了考成法。

  若非赵骏力挽狂澜,恐怕吏治不会变好。

  其中晏殊再次明哲保身,富弼、文彦博、欧阳修等力挺范仲淹的人一边声援范仲淹,一边怒骂吕夷简,又对晏殊的行径不满意。

  因此虽然晏殊是富弼的岳父,但说实话,两个人的关系还真不怎么样,富弼也不会去找晏殊的关系要名额。

  “就这件事,现在我是一个头两个大。”

  范仲淹双手一摊道:“今年的情况你也知道,有六名宰辅要离开政制院,所以基本上举荐了就大概率肯定能入院,但我手中的名额就只有一个,我能怎么办?”

  “你的事情问我做什么.等会”

  赵骏眼珠子转了转,恍然大悟道:“好啊,难怪你今天一直在我面前长嘘短吁,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原来是在打我的主意?”

  范仲淹笑道:“怎么,如今诸部尚书当中,有哪位得到汉龙的青睐不成?”

  “那倒没有。”

  赵骏摇摇头。

  “所以嘛。”

  范仲淹双手一摊道:“既然没有,那不如向国家举贤能之士。汉龙你也知道,这些都是治国奇才,我也从未想过党争,但这些治国大才如果不能入主中央,从一部跃至天下事,殊为可惜。”

  “这样啊。”

  赵骏摸着下巴思索起来,片刻后长舒了一口气道:“可以,这次我可以帮你,你自己举荐韩琦,我举荐富弼,夏竦会举荐文彦博,但我希望五年后,你们得回馈我。”

  范仲淹想了想,点点头道:“这事我会与他们商议。”

  “那就这样,行就给我个准信就是了。”

  赵骏说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政治交换了。

  政制院虽然一家独大,但诸多宰相其实会把赵骏的权力分走。

  只是大方向他掌舵,在其余小细节上,地方政务、各类事情处理,都是其它宰相在安排。

  所以实际上赵骏虽然大权在握,可本质上来说,他也只是宰相的代表人物,在很多大事方面,都需要有人在政制院给他支持投票。

  就如同当初推行庆历新政一样,需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把很多比较激进的策略删除,才能换取吕夷简他们的支持。

  现在随着吕夷简王曾那一批人没了,他的权力是越来越大了,但这种权力来源于一些特殊情况。

  最直观的就是晏殊、蒋堂、张士逊三人中立。

  范仲淹暂时与他的理念和道路相同。

  李迪和夏竦是他的党羽。

  蔡齐、宋绶、贾昌朝没有吕夷简那种与他对抗的权威。

  新来的郑戬、杜衍等人没什么话语权。

  如此赵骏就能一言堂。

  若是换一批新人上来,再出一个吕夷简这样的人物,说不好会影响赵骏的权威。

  因此这些年他也一直在培养自己的后备力量。

  前些年带着王安石等人行走天下,无疑就是在培养他们做储相。

  但可惜的是无论从资历还是职务上来说,他们都不能一下子就被提拔到宰相的位置。

  杨察杨告等人目前还只是各部侍郎,需要到一级机构担任尚书才有被提名权。

  其余王安石、李孝基、陈希亮等人更不用多说,还得升到侍郎才行。

  预计要下一届杨察杨告等人入院,下下一届才轮到王安石他们。

  目前唯一有资格被提名的是开封知府包拯,开封知府被提至正二品,与各一级机构尚书同级,有被提名权。

  然而包拯有两个问题,一是资历问题,他虽然是与韩琦、文彦博同榜进士,可父母相继去世,中间有长达七八年的守孝空白期,导致资历有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