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玩蛇怪
“区区三十四万丁口,数万人马就敢抗拒大宋?”
赵骏眯起眼睛道:“这个高昌王有点意思啊,难道他不知道曾经的高昌王面对唐朝时的自信,然后就被侯君集给灭了吗?”
狄青说道:“回鹘人不修史,想来应该也不知道这些事情,何况中原王朝离他们距离遥远,或许就是如此。”
“河套地区经营得如何?粮草存储得怎么样了?”
赵骏问道。
他早就对西域有想法,奈何暂时没有动手,就在于才打下西夏,还是需要经营。
否则从后方长安调集粮草去打西州回鹘,2000多公里距离,那国力消耗实在太大,即便是唐朝也是等到巅峰时候,大破突厥这才开始谋取西域。
“现在河套已有四十余万人,以耕作、放牧为主。我们想办法从关中吸引丁口前去,奈何实在是太远了。”
狄青无奈道:“很多人即便是给他们土地都不愿意迁徙,况且关中这些年也一直在恢复丁口,要想把人往更远的地方迁徙,太过困难。”
“唔这事也不急,现在国内粮食充裕,丁口增长速度会很快,最主要还是交通问题。”
赵骏想了想,然后说道:“从明年开始,就要正式攻取西域了,等我回去之后,就会下令从各地抽调粮食来西北,到时候你可以步步为营,先至甘、沙州驻军,随后再进攻西州。”
“是!”
狄青应下。
赵骏抬起头看向驿馆大厅的门外,因为木炭可能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所以门开着。
门外不知道何时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雨点飘在空中。
他轻声道:“西州回鹘自不量力,那就合该它灭亡,丝绸之路必须要自己拿在手里才让人安心,到时候你们务必要一战而定,不可打个小小的西州还旷日持久。”
“是!”
狄青坚定而认真地点点头,他知道知院的意思。
第451章 庆历十一年,回京
庆历十一年的新年赵骏是在陕西过的,他从四川进入关中之后就先去了长安。
结果日子也恰好赶上了新年,他就干脆在长安渡过了这次年关。
相比于开封府汴梁城的繁华,长安即便是曾经大唐帝国的首都,亦是让人感觉到破败。
除了那巍峨高大,上面还残存了无数斑驳岁月痕迹的古城墙依旧在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繁荣昌盛以外。
其余地方,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宫殿被焚毁,城里百姓的居所残破老旧,很多当地百姓家中不能说是家徒四壁,那也能算得上一贫如洗。
归根到底,长安作为大唐的首都,曾经承担着政治、经济、军事等等职责,因此而兴盛。
但五代十国之后,长安和洛阳就几乎已经荒废,史料记载“东西两都,宫室、居市、闾里,十焚六七”,可见战乱造成多大影响。
整个两都到了宋初已经是十室九空,偌大的城池摆在那里却没有百姓居住。
再加上关中地区经历过秦汉、盛唐等几个大王朝数百年折腾,生态环境早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自然也无法承担起北宋首都的职责。
为此赵匡胤最终也只能选择继续定都在后周首都开封,而没有选择迁都去其它地方。
如今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关中的生态环境稍微有一点恢复,人口也慢慢有了一些增长,百姓自然而然需要一座大城市承担关中的商业活动。
只是长安城的商业活动情况还是非常差,除了东市勉强有一些摊贩以外,其余地方要么是破旧居市,要么甚至干脆就是一片荒地。
要知道这可是长安城里面,如果是开封城里有荒地,恐怕早就有无数人跑过去把地方抢占了,怎么可能会让它白白空着?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现在的长安有多破败。
赵骏见此情形,还想着故技重施,规划一下长安城的建设,就像做北平城的规划一样,招募人口进城修筑房屋,从而促进城市发展。
但当范祥把关中的数据统计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套路不太行了。
在幽州府可以用这个套路,是因为幽州作为辽国南京,人口最多,能达到一百余万,接近二百万人口,其中大部分都是汉人。
析津一战范仲淹只是把辽人打退,北平城也只是受到战乱损毁,整個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基本盘并没有受损。
关中就不同。
水土流失,天灾人祸,五代十国频繁战乱,缺粮的问题持续不断,司马光就曾经说过“关中饥馑,十室九空,流移之民,道路相望”。
唐朝时期关中在册的人口就超过319万,算上没在册的黑户,至少也有个400-500万的数量。
等到北宋时期,关中人口就下滑到了53万,整个陕西路三十个州在籍人口也才290万,就可以知道战乱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因素下,关中情况有多糟糕。
唯一的好消息是近些年朝廷已经在进行人口恢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不管是人口还是田地数量,都有所提升。
只是目前的人口数量还是无法支撑长安城的建设工作,除非从中原内地招人,否则必然会是用工短缺的结果。
而且也会影响到关中农耕和水利建设的情况。
为此赵骏只能暂缓这个计划,主要还是以恢复关中生态环境为主。
只要把森林和草地面积种植起来,让水土不流失,能养地种田,人口自然也就会慢慢升涨。
“还是人口不足所致啊。”
赵骏于庆历十一年离开陕西路的时候,把手中用于记录的纸笔收起来,感叹了一句。
他在这两年已经记录了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事有缓急轻重,有些事情可以着手进行,有些却是百年大计,急躁不得。
因此还是要一步步来。
关中的弊端在于目前生态环境没有恢复过来,无法承载那么多人口,只有把生态环境治理好,才能解决关中凋敝的问题。
不过还有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道路修好,尽快通火车。
因为关中生态环境差,时常遭遇旱灾,有严重的粮食危机,导致人口一直提不上来。
譬如《资治通鉴》记载,唐中宗景龙三年,“关中饥,米斗百钱。运山东、江、淮谷输京师,牛死。”就能知道关中缺粮问题有多严重。
但如果道路修好,有火车和漕运把粮食送到关中去,那么就能解决粮食问题,从而可以直接自内地抽调人口迁徙关中。
这种情况在古代非常常见,最著名的就是湖广填川,人多了,那么很多事情自然也就能很快办到了。
庆历十一年一月,过完年后赵骏从关中北上,至延安府,继续视察当地环境问题。
他原定计划是视察了永兴军路,然后再去秦凤路看看,包括兰州、青塘等地,最后再北上至银川,前往宁夏看看西北现在的情况。
结果还在半路上,连秦凤路都还没到,就在二月上旬的时候听说了张士逊病逝的消息。
老头终究是没熬过去年的冬天,在年底病逝了。
严格来说朝廷并没有打算让赵骏回去,毕竟他还在巡视,当初王随病逝的时候,他正在第一次巡视天下,同样没有让他回来。
这次只是告诉他这个消息。
但伴随张士逊病逝这个消息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李迪也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估计撑不了多久。
考虑到李迪是自己的小弟,在政制院中与夏竦充当自己的左膀右臂,再加上李孝基的关系,不回去送老头最后一程实在说不过去。
因此赵骏也只能取消了去秦凤路和宁夏的计划,在半路上回程。
好在如今大部分地方都已经巡视结束,两年的行程足够他走完大半个大宋,目前也就只有秦凤路和西北没有去,倒也不能说半途而废。
队伍当时已经在环州,临时又南下回关中,随后于庆历十一年二月下旬坐船顺黄河而下,向着汴梁而去。
正是春天,春暖花开,黄河还没有到汛期,水位不高不低,因为要保证赵骏的安全,船只航行速度很慢,而且都是沿着河岸行走。
结果就是虽然日夜兼程,却也花了差不多十多天的时间才总算是抵达了汴梁。
这个时候都已经三月上旬。
从黄河汴口到开封那一段的汴河上游船只少得可怜,以前这里是漕运上游,主要是为关中输送粮草。
然而关中破败,商业活动渐渐落幕,之后成为了河北永济渠与汴河的航道。
但大宋这些年开挖了滑州到汴梁的水渠,造成没有人愿意绕远路去汴河上游再去汴梁,使得汴河慢慢衰落,虽然谈不上衰败,但也比不上往日兴盛。
阳春三月,天气日益回暖,甚至略微有些炎热。
赵骏站在船头,身边李孝基额头满是汗水,据进奏院的吏员来报,李迪已经几乎到了弥留之际,也不知道能不能撑到他们抵达。
晌午时分,两岸原本的青山翠绿慢慢变成一望无际的平原,接着还能看到大量的森林地貌,村庄田园栖息。 更遥远的东南方向,一座浩大宏伟的城池映入眼帘,首先看到的就是城外的高楼大厦。
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街道纵横,水泥马路上时不时能看到自行车和黄包车在上面溜达,甚至附近很多地方都有电线杆,电线连着各家各户。
“没想到我出去了两年,汴梁就已经有如此大的变化了。”
赵骏非常诧异。
他在地方上看到的与汴梁简直是两个世界。
地方上落后、封建。
汴梁却日新月异,三年前赵祯才把皇宫点亮,三年后汴梁城就已经是满城灯火。
这样的差异,确实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就好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民国上海滩与其它地方一样,上海滩灯红酒绿,其它地方却是民不聊生。
大宋虽然不至于民不聊生,甚至还能说得是国泰民安,百姓能吃得起饭。
可这本身就是一种差异体现。
很快城池已经越来越近,远处城外渡口处,停了大队马车。
城内现在早就不让停船了,各种仓库、码头都修到了城外去,很多工厂、工坊都聚集在城外,城内已经完全商业化。
如今整个汴河除了一队从关中过来的商船以外,就只有赵骏的船队,那支商船还在他们的后面。
当赵骏的船队抵达城外码头的时候,码头看上去并没有多么热闹。
由于滑州方向的运河承担了大部分以前汴河的运输工作,导致现在只有少部分关中和山西的商人会走漕运。
一些搬运工人懒洋洋地坐在码头边等着活,见到船队过来,顿时纷纷站在码头边。
但很快他们就被官府的人阻拦在外,不准他们靠近。
没过多久赵骏的船队就驶入码头,他的东西还是挺多,卫队三百多人,需要存放的物资堆得船舱满满,江大郎就去招呼工人从另外一侧搬运东西去了。
范仲淹、晏殊、夏竦、蔡齐、宋绶、蒋堂几人迎了上去。
赵骏从甲板上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