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61章

作者:玩蛇怪

  赵骏说道:“现在的主要发展方向其实我已经给你们定下来了,一是继续扩大钢铁产能,然后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和蒸汽火车、蒸汽轮船业,要把大部分产能自己消化掉,提升强大国力。二是以后每年的税收政策要进行调整,适当地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用来建设基础教育和公共建设投入。”

  “增税?”

  “仔细想想,确实也该增税了。”

  “是啊,咱们这些年的税率确实太低,造成朝廷经常无钱可用。”

  几名宰相顿时来了精神。

  要论起征税,他们可是专家级别的专家。

  当初大宋那刮地三尺的税收,可不就是朝廷这些重臣们制定的吗?    “当年我也是矫枉过正了。”

  赵骏说道:“从极高的税率大幅度降低,而且一降就是那么多年。虽然促进了民间发展,但对于国家还是有些不利。”

  庆历新政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减轻百姓负担,所以新政施行的第一年,朝廷收入直接跌了4000多万贯。

  从庆历元年的10375万贯,到庆历二年掉到了不到6000万贯,减少了40%的收入。

  而且如果不是赵骏在那几年扩大外贸交易,让外贸收入增长了约700多玩贯,并且大量出售国有矿山、茶山、盐场等资产,恐怕财政还得暴减。

  由此可见庆历新政对于农业税的降低,以及商业税的宽松程度达到了多少,简直不是腰斩,而是直接在原有比例上降低了三分之二。

  税收太高了不行,会让民间贫困,百姓生活困难。但税率低了也不行,太多的钱在民间流通,供过于求,会造成通货膨胀。

  所以税收同样也是经济循环的一种,加上银行和信贷,一起维持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

  这是高中政治教的知识。

  赵骏现在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当初虽然做好了不少准备措施,通过出售国有资产,扩大外贸,又陆续解决三冗问题,缓解国家财政困难。

  通过大幅度降低税收,让民间农业和商业进入高速发展的繁荣期。

  可国家是繁荣了,政府的财政却是减少了许多。

  别看现在一年财政收入两亿,再算上分给地方的30-40%左右的地税,总税收约2.6-2.8亿贯。

  但占GDP的总量却只有9%左右。

  这显然是不健康的财政收入。

  因为后世很多国家的税收都超过GDP的20%以上。

  霉帝那边是20-18%,我国比例逐年下降,年年调低税率和起征税点,已经下降到15.1%,

  而大宋的税率比后世我国都要低6%,要花钱的地方却非常多,教育、基建、国防、科研、军事等等。

  造成了每年都要维持一定的财政赤字,通过发行的国债来维持每年额外的支出,造成大宋朝廷欠交子务很多钱。

  然后国债还得给利息,这样下去就跟后世霉帝和日本一样,通过举债来发展国家,接着不断发国债,用新发的国债还旧债和利息。

  虽然这个套路只要GDP和经济一直能维持下去,国家一直在持续发展,那么就能无限循环,没有止境地搞下去。

  但问题在于过低的税收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国家没钱发展,又怎么可能会继续增长?

  所以现在也是时候该提高税收,以此让经济和发展更上一层楼。

  赵骏继续说道:“较为宽松的税收政策虽然给予了农业和经济蓬勃发展,但还是要有国家这只宏观的大手进行调控,不能任由民间搞自由市场,因为持续下去,很容易让资本冒头,然后形成垄断。”

  “眼下我们的发展已经走上了正轨,就需要国家这张宏观的大手继续往前推一推,就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

  “目前的情况是以前我们一年铸币不过300-400万贯,甚至到后来的宋神宗时期,大宋一年也只能铸币500万贯,财政收入严重不足。”

  “现在则想铸多少就铸多少。”

  “可以用金银做为锚定物,发行银元和绵钞。”

  “加上如今我们从国外大量引进金银铜矿,让朝廷可以每年铸铜币超过一千万贯,银元和绵钞都是数百万贯,年年能多出很多钱花。”

  “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无限制的印钞,因为这样只会造成民间通货膨胀,让原本健康的发展变得不健康。”

  “因而就必须要配合税收、银行和信贷完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体系,通过税收回收钱币,防止市面上的钱币过多,造成供过于求的情况。”

  “不过眼下百姓已经习惯了低税率,贸然增税,肯定会引起反对声音不断。”

  “虽然我们完全可以无视这些反对的声音,但这事关百姓的利益,就不能够搞一刀切,直接大幅度上调。”

  “所以就一步一步来,年后新政提高各类税1%左右,明年再继续往上提,最多维持到GDP的15%左右,应该就是比较合适的税率了。”

  他环顾众人,最后看向夏竦道:“至于具体征税制度,就由财政部拿出个章程出来。可以适当减少低收入人群的税收,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像那些大商人,大资本家,就不要手软了。”

  “现在这些有钱人可富得不行。”

  夏竦笑道:“听说江浙有盐商斗富,拿丝绸挂彩船,直接百艘百艘地包,豪掷千金啊。”

  “是啊,还有那些卖茶叶的,卖酒的,咱们汴梁身家数百万贯乃至上千万贯的大富商都有不少。”

  晏殊也说道。

  他在汴梁有很多房产出租,自然知道汴梁商业情况。

  “所以就更不需要手软。”

  赵骏说道:“当初盐山、矿山、茶山进行半私有化改革,造就了大批富贾。他们站在时代的风口上起飞,也应该回馈这个时代。”

  庆历年前,大宋富商的最高财富积累也不过是百万贯,很少有突破数百万贯乃至千万贯的商人。

  但到了明朝时期,江浙盐商动则千万两白银的家产,清朝和珅的家产更是达到了约8亿两白银,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这其中固然有明清时期日本和美洲白银大量流入,造成白银巨额增多的因素。

  可也有宋朝对于大商人的高额征税政策。

  一旦到达一定的财富值,宋朝朝廷对于你的搜刮那可以说是敲骨吸髓。

  有些数十万贯身家的商人,甚至能一夜之间被朝廷吃干抹净。

  不像明朝时期,朝廷很难收这些顶级大商人的税,造成了这些人财富的迅速积累。

  所以宋朝看似繁荣,但只听说过宋朝百姓穿绫罗绸缎,却从未听说过宋朝首富多有钱,就在于宋朝首富上限被限制死。

  甚至百姓穿绫罗绸缎也不是百姓多有钱,而是汴梁百姓有钱。

  欧阳修里描述的贩夫走卒穿绫罗绸缎,那是因为汴梁的人工收入高,一天工资在150文左右,一个月收入4-5贯,这才穿得起绫罗绸缎。

  你换成乡野农民试试?

  因而大宋的情况就是高额税收,造成了虚假的繁荣。

  朝廷有钱,民间积贫积弱,百姓和商人不得不拼命干活,才能养家糊口,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现在不一样。

  税收大降之后,有钱人就能突破财产上限。

  据说江浙一带,已经出现了身家千万贯的大商人。

  所以赵骏就打算实行阶梯式的收税策略。

  继续提高富人的税收比例,以此达到让税收每年稳固提升的地步。

第424章 开灯,照耀这盛世大宋

  庆历八年大年三十,上午政制院总结了一下今天的发展,下午就暂时先各回各家。

  不需要去崇政殿开会,也不需要再办公了,总要回家陪伴一下家人。

  因为晚上的时候时间就不属于百官了,而是要参加活动。

  傍晚时分,汴梁街头就已经是一片热闹。

  张灯结彩,爆竹声响。

  东华门外的夜市无比繁华,很多商贩就住在街上,跟家人吃了饭就出来摆摊。

  顺着东华门一路到马行街,来来往往已是人山人海。

  人潮并不是单纯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而是有游街,有舞龙,有狮舞,有花船,有彩轿。

  从清晨开始,初霞绯红映街巷,大年三十的早上人们就已经为春节做准备。

  街道两旁,五光十色的灯笼高悬,如飞龙翻腾般舞动,彩带在清风中飘舞,繁花似锦的装饰点缀着街头。

  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卉、领巾、靴鞋、玩物,商品琳琅满目。

  街头巷尾各类杂技表演“扑旗子”“爆仗”“抱锣”“硬鬼”“舞判”“哑杂剧”“七圣刀”“歇帐”等节目让人应接不暇。

  宋人忙碌地穿梭在张灯结彩的酒楼、茶坊、集市中,被新年的喜庆氛围包裹。

  傍晚时分,阳光逐渐西沉,街头更显得热闹非凡。

  高门显赫之家的女眷们恣意观赏关扑,或围坐一团,或举杯畅饮。

  炊烟袅袅升起,家家户户张罗饭饮,亲戚朋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共同庆贺新年伊始。

  普通人家则走上街头,大人将小孩举过头顶,沿着街道跟在游街的队伍后面,或是为子女买些糖葫芦、虎头帽,或是跟着人群欣赏杂技表演。

  最令人期待的是皇家的花车游街和东华门外盛会,因为有些时候皇室会撒铜钱。

  这个习俗从唐朝开始。

  顾况的诗《宫词》中描写唐玄宗时期过年酷爱扔红包雨的李隆基:“嘈囋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

  到北宋的时候,《资治通鉴》里也记载了宋太宗赵匡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时期撒钱的景象。

  虽然最近几年,赵祯这个习惯被赵骏给劝阻了,不是朝廷缺这点钱,而是很容易引发踩踏事故。

  朝廷已经好几年没有再扔过钱。

  可普通百姓却不知道,哪怕是知道也期盼着今年再变回来。

  而且即便不扔钱,跟着花车也能图个喜庆。

  所以每年过年,花车游街的时候,就是人们最高兴的时候,往往从高空俯视,就是万人空巷,人山人海。

  赵骏的家就在西华门外,从家里出来之后,他就带着妻儿上了马车,向皇宫的方向而去。

  走了不到二百米,顺着新建好的西华门就进入了宫中。

  如今皇宫扩建之后,宽阔了许多。

  他的马车继续前行,上面挂着宫牌,被特别允许可以在皇宫内行驶,不然扩建走的皇宫靠走路,那得走很远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