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玩蛇怪
现在的赵骏也早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喷大宋的愣头青。
虽然大宋确实需要剪除国内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以此尽量削减地主的数量。
但这就并不意味着要把地主全部铲除。
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大地主财产丰厚,别看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可不动产加上存储的资金,很多名下拥有数万亩田地的大地主,不能说是富可敌国,那也能称得上家财万贯。
如果朝廷引导让他们把钱拿出来投资工业建设,显然要比直接杀了他们,杀鸡取卵要强得多。
其次是很多地主,特别是南方的地主往往都是一个大宗族的族长、官员近亲家属或者庞大族群的话事人。
他们的权力往往能够决定一个族群成员的生死,宗族虽然是糟粕,可很多事情也不能全看一面。至少在生产力上,宗族还是有凝聚力。经常农具共用,互相帮扶,提高农业发展。
要是一次性全都打碎,让族群成员全部变成自耕农,那么不管是在凝聚力上还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上都会差很多。
而且古代农民生产工具往往都比较缺乏,打散之后没有宗族帮衬给予,底层自耕农很难借到农具。
这一点我国建国初期是有过这方面的困扰,所以在吸取教训的情况下,赵骏并没有全盘否定大宗族的意思,只是慢慢化解,一步步过度到工业时代,让他们自然消亡。
如此一来,既能维持住了面前的局势,还能等以后生产力上来之后,就不用担心宗族这个阻碍社会进步的毒瘤依旧存在。
因此在面对地主的安置上,他主要有两点。
一点是希望地主顺从,乖乖让利,朝廷允许他们继续当大地主,只是利润要比以前少一些。
二是如果不接受利润减少,那朝廷也会帮助他们进行工业化建设,扶持他们兴办钢铁厂、水泥厂、纺纱厂、砖头厂。
这样双管齐下,保住了农业基本盘的同时,还能催动工业振兴,属于一举两得。
但若是这两点都不能接受的话。
那么就怪不得他了。
机会以后给过了,只能怪那些大地主们不珍惜。
“那为什么要拖这么久呢?”
吕夷简不解。
“因为这事本身就需要循序渐进,要向地主们解释,同时也要让他们看到效果。”
赵骏说道:“所以朝廷的手段就是能拖就拖,拖到明年,新政下达,各路商人都会涌入工业这块大蛋糕,要让地主们看到有人在抢夺,看到这一块的利润丰厚,他们就不会再犹豫,到时候全国性资本涌入进工业,整个工业体系的进程将大大加快。”
“难怪你之前说拖下去会引发全国性骚乱,你是打算拖个一年半载啊。”
众人顿时醒悟过来。
如果只想放长线钓大鱼,其实推波助澜一下,几个月就行了。
到时候两浙路那边的地主消息传出去,见朝廷对他们的抗议没什么太大动作,很容易在几个月内引发两浙路不少地主的大规模抗议。
那样朝廷再忽然以雷霆之势,皇城司、地方厢军以及地方衙门一起动手,该杀头杀头,该流放流放。
一通操作下来,迅速像割韭菜一样,杀鸡儆猴震慑全国地主就完事了。
但赵骏显然是还想拖得更久一点,希望把全国的地主调动起来,让他们从土地当中脱身,把他们的财富投入到工业当中,加速工业化的进程。
不过这也是条走钢丝的路子,要是地主们不答应,继续闹大了,就真是全国性规模了。
虽然现在由于生产力提升,没有大规模饿殍遍地的情况,地主和百姓都没有太多造反的土壤,但那样下去显然对国家不利,对稳定发展不利。
所以这个办法是双刃剑,搞好了,能解决很多事情。要是搞差了,那全国上下就得死不少人。
是大建设还是大屠杀,基本上也就这一次了。
第312章 大宋发展与国债
庆历五年十一月,两浙路转运使杜杞得到了赵骏的回信,便按照他的吩咐,开始与地主们进行沟通。
但显然效果不是很理想,地主们并不接受朝廷的建议。
杜杞刚开始还算是有耐心,将带头的十多名大地主请在杭州延定坊东的春风楼,亲自和他们详谈。
然而这些地主表面上对杜杞恭恭敬敬,可一说起朝廷的政策就吱吱唔唔,推三阻四。只是各种说自然是支持朝廷,却又希望朝廷缓缓,以后再说。
这种事情谈了几次,眼看没有下文,杜杞便失去了耐心。
没有继续跟他们商量,自己下乡去,前往各州县,视察乡野,丈量土地,严厉督促地方官员推行朝廷摊丁入亩的政策。
其实很多地方官员对这件事也有抵触,主要原因在于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
虽然这些年朝廷已经在想办法削弱这些大地主的影响力,比如给吏员发工资,给吏员上升通道,严查地方官员的贪腐行为,打击官商勾结等等。
可一来赵骏只是打击官员腐败,并没有打击这些大地主以及全国那么多地方吏员。
他们在地方上经营那么多年,关系盘根错节,并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朱元璋杀那么多贪官,可他在世的时候贪官就一直是屡禁不绝,死后更是层出不穷。
即便赵骏这些年依旧严打,还出台了多项监督办法,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今贪官们不仅贪污手段更隐蔽,连朝廷派下去的监管都有可能受到腐蚀。
如庆历五年这一年的时间里,朝廷查处的地方御史、皇城司、州府、路台等多项监管单位官员、副职官员多达86人。
这还是查出来的,没查出来的还不知道多少。
所以很多地方面对朝廷摊丁入亩的新政,上个到州府官员,下到县衙官吏,其实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愿意。
不过再怎么不乐意,政制院正盯着这件事情,压力给到了各路转运使、按察使等四司。
路一级的官员也不敢怠慢,在本路持续推行政策,又迫使州衙和县衙履行义务,严厉督促下面今年缴纳秋税的事情。
就这样从六月份传达下去的政令,基本上到十一月秋税缴纳上来的时候,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到十二月,已近年关,就是一年当中最繁忙之时。
目前朝廷统计数据是要求各部门把去年十二个月的数据要在来年二月份之前完成。
但官员们要回家过年,春节时期除了过年长假以外,还有元宵节长假。
一月份长达大半个月的休假时间里,根本不可能上班解决。
这样就迫使所有的部门必须要在十一月和十二月这两个月内把去年一月到十月份的数据统计完,等到来年再算上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
所以最近包括政制院在内,都在忙碌着数据的事情。
十二月十四日,天色越来越寒冷,汴梁也下起了风雪。但风雪仅仅只下了三天,到第四天的时候就开晴,雪很快就化去。
城外的山岭郁郁葱葱,虽然有些光秃秃的落叶树煞风景,可常青树的存在亦让世间不至于充满了枯寂。
赵骏上午去了一趟统计部,要求统计部部长吴育从明年开始,又新增一些数据统计。
除了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经济、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原来要求的数据以外,还要新增钢铁产量、纺织品产量、粮食总产量等数据要求。
很多时候,数据治国不一定对,但数据一定是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衡量手段。
而数据又很容易造假,吴育这个人性格比较刚直,眼里揉不得沙子,干了好几年统计部部长了,也确实做得不错,让人放心。
回到政制院后,就又得检查起上个月的数据报告。
下午崇政殿常例会议。
赵祯现在越来越少玩电脑,主要是电脑损耗的问题。
虽然笔记本只要不玩大型3A游戏,损耗不会太大,但CPU硅脂是个大问题,大宋可产不出硅脂来。
所以为了笔记本的安全着想,除非是必要的情况下,否则能少用还是尽量少用。
今日赵祯上午在书房看昨天政制院处理好的劄子,提了一些自己的意见,证明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下午就要对事情进行商讨。
屋内也改了煤炉铁桌,上面用棉布包了一层,众人围着大铁桌子把脚踩在暖烘烘的踏板上,近距离展开工作。
“陛下,这是上个月的数据报告,十一月份自新政实施以来,下半年的农业税就暴涨,达到了两千七百四十三万贯,较去年增长了足足40%。”
吕夷简摸了摸老花镜,自从赵祯发明高纯度玻璃之后,随着天然碱的应用,朝廷也开了一个小型玻璃厂。
主要是生产玻璃制品,比如放大镜、眼镜、望远镜等等,专供权贵使用。
没办法。
高纯度玻璃需要苏打,可没人合成苏打,只有自然界的天然苏打用,自然没办法大规模产出透明玻璃。
至于水晶,自然界没有一丝杂质的高纯度水晶是非常少的,也不能满足需求。
所以现在就暂时这样,等以后合成碱问世才能普及。
不过少量玻璃出现,自然也就够赵骏大展拳脚,利用初中物理知识,很容易就能发明出这些东西。
倒是让吕夷简、王曾、李迪、张士逊这些眼睛不好的老头沾光。
此刻吕夷简继续汇报道:“这样算的话,加上上半年的夏税,今年的农业税已经能够达到差不多四千万贯。商税、征榷和外贸税还没统计上来,但根据往年推算,今年的税收应该能超过一亿贯了。”
“大孙,这不算是剥削百姓吧。”
赵祯看向赵骏。
赵骏笑道:“生产力提升上来,税收慢慢跟上来也是正常的事情,这说明咱们做大了蛋糕,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百姓刮地三尺,导致只有财政收入好看,民间却是一塌糊涂。”
“这就好,这就好。”
赵祯放下心来,笑着对大家说道:“朕一直担心新政会损害百姓利益,如此朕便安心了。”
“现在大家就明白做大蛋糕的好处了吧。”
赵骏环顾众人。
“可是朕还是觉得好慢。”
赵祯叹息了一声道:“朕好希望不久之后,就有火车、飞机、轮船乃至高铁、手机、电脑。”
“慢慢来吧。”
赵骏安抚了一句。
从景祐三年开始,到如今马上庆历六年,已经刚好满十年。
十年对于一个国家的改革进程毋庸置疑,变化是巨大的。
后世我国从90年代到2020年,三个十年,就是改天换地般的不同。
但赵骏还是对现状不是很满意,因为除了生产力有所提升以外,工业变革也仅仅只是个起步。
想要达到后世那样的丰功伟业,怕是至少还得十个十年,甚至二十个十年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