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26章

作者:玩蛇怪

  在刨除掉所有开支之后,一年下来,也能存个几贯,置办点别的东西。

  只不过维持在200多文一石是最好了。

  要是再低的话,那农民收入反而会暴跌,“谷贱伤农”这句话可不是空话。

  洪文穿过来来往往,贩卖粮食的农民群,又往东走了十多分钟,进崇明门外大街,就到了他上值的南镇抚司。

  其实今天不上班。

  毕竟到了年底,休年假了,上班的时间很少。

  不过最近官家正在搞关爱贫困、孤寡、残障人群的活动。

  开封府和皇城司负责调查登记全汴梁的贫困人口,由官家内帑拨款,挨家挨户发送油盐米面,所以临时需要加个班。

  等洪文过来的时候,昨天还是小山一样堆积的南镇抚司衙门大院里的物资已经被发放了大半。

  但恰好孟家商行的人又送了一批粮油过来。

  这个孟家以前只是个中等卖粮的商人家族,可家中次子孟承起巴结上了知院,竟然获得了一定国营买卖,自此崛起。

  此次活动也是官家从各个公私合营的商行当中低价购买的一批物资,交由开封府和皇城司发放。

  皇城司的文书在门口登记出货的货物,吏员把货物装到车上送到指定的人家里去。

  等回来的时候文书再进行登记,而且名册上都是有数的,一旦知司事后回访,发现东西没有送到指定的人家中,那谁都跑不了。

  所以大家都尽心尽责,门口六个文书正奋笔疾书,几十个吏员搬运着货物上车马,按照家庭地址启程离开。

  见洪文来上班,一大早就在那登记的一个下属抱怨道:“主事倒是悠闲,咱们忙了一上午了。”

  “没办法,走路慢。”

  洪文属于是掐着点来上班,拍了拍大腿自嘲了一句,他跟下属的关系不错,亲密得像是朋友。

  “主事来得正好,我得去出恭,快帮我替下值。”

  另外一个下属招招手。

  洪文就走过去接过毛笔开始登记,边写边问道:“如何了?”

  那下属边往厕所跑边说道:“今天发了五百多石了,又送来了一千二百石。”

  皇城司和开封府各司其职,南镇抚司主要是发南城贫困人口,而且不止是城里,还有城外,每天都要发一千多石。

  算上北镇抚司和开封府,每天要发出去差不多四千石粮食,数百石油盐木柴,合计一天1400余贯。

  搞笑的是赵骏由于在江浙地区入股了不少海外贸易的公司,这些钱都入了内帑,搞得现在赵祯的内帑存了两千多万贯的钱,他一次性就给了10万贯,都快够发到明年三月份了。

  也就是汴梁贫困人口确实多,而且多居住在外城的城外,很多人在土地兼并的情况下,不得不进城打工,又付不起高昂的房租,只能在城外搭个木屋子。

  这些人群以及城内的孤寡老人、乞丐、贫困人口就是发放物资的主要对象。

  洪文就坐下来开始进行登记。

  过了大概十多分钟,属下回来,又继续过来接替他。

  正当洪文以为可以好好当他监督大家的主事官员的时候,外面擦着汗跑进来的刘主簿喊道:“还有没有人,快来点人。”

  洪文纳闷,便过去问道:“怎么了?”

  “知司让我们在元夕前把所有名单上的都要发放下去,这怎么发得完哦,大家都快忙疯了。”

  刘主簿看到洪文,眼睛一亮,一把拽过来道:“走走走,老洪,你也来帮忙。”

  洪文由于腿疾,经常摸鱼,现在也只好苦笑着跟着他出去。

  他搬不了什么东西,就过去帮忙扶一下麻袋。

  片刻功夫又装了一车,他认识字,就拿着要发放的名单跟车徐徐离开。

  运货的马车跑得飞快,驾车的车夫那技术像是跟赵光义学的,一路穿过热闹繁华的大街,从南面的广利门出去。

  蔡河两岸,建起了大量的民房。

  这里是外城的城外,按理来说应该是荒郊野岭。

  但又仿佛是新的城区。

  一栋栋木屋建在河边,有些是砖瓦结构,大多数则是普通的木屋平房。

  开封府对城外也重新进行了规划,各条街道鳞次栉比,虽然不如城内,但至少有了那么几分秩序。

  马车在新民街停下,说是街,其实就是沿河边大概十多栋木屋房子,孩子们打着赤脚在夯土街上跑来跑去,身上打着补丁,面有菜色的人不时出来,有去打水的,有去城里上工的,还有坐在街角做着手艺活的。

  “13号房张家……”

  洪文从马车上走下来,一瘸一拐地走到一栋破旧的木屋前,屋子前有个老人正在做竹编品,他问道:“是张四家吗?”

  老人抬起头,直到这个时候洪文才注意到,老人骨瘦如柴,右腿下面的裤子被截去了一半,里面空荡荡的,旁边的木墙上还放着一个拐杖。

  “是,足下是?”

  老人问道。

  洪文忙道:“我们是皇城司来送米油的,官家嘱咐,今年要发放米面。”

  说着挥挥手,示意身后的吏员拿东西。

  吏员就从马车上拖下一麻袋的粮食,另外一个吏员又拿了一小袋油盐,还有一大袋柴火。

  老人见到这个情况原本疑惑的脸上露出喜色,连连感激道:“谢,谢谢。”

  “阿忠,阿忠。”

  他对外喊了几句,一个小孩匆匆跑了过来。

  老人忙道:“快给客人沏茶。”

  “不了不了。”

  洪文示意吏员把东西放在家里,又帮老人打开麻袋,将米倒入米缸之后,有些局促地摆摆手道:“我们还要去送下一家。”

  末了又说了一句:“年关到了,过个好年。”

  他没有问老人的家人去哪了,资料显示,这老人是澶州之战时的老卒,战场上断了一条腿。

  妻子早些年病死,长子不学好,加入了汴梁一些黑帮,成天好勇斗狠,死在了一场帮会冲突中。

  次子在四年前也死了,死在了与西夏的战斗中,一个儿媳病死,另外一个改嫁,现在只有三个孙儿。

  洪文发现,跟老人比起来,或许自己还算幸运。

  至少以前过过苦日子,但他读过书,也还能在街边赚点钱去酒店温碗酒,要一碟蚕豆。

  送完了这家,又马不停蹄去下一家。

  这户人家的处境跟张家差不多,命运自然不一样,但一样的贫困,一样的挣扎在饿死的边缘。

  户主是个快死了的女人,原来他们家也有那么几分地,可后来家里的男人摔断了腿,为了医药费就只能去找人借,这借可不是九出十三归,而是九出二十归。

  结果腿是养好了,可那年县里出了灾祸,粮食颗粒无收,男人被迫把地卖给了地主,还是资不抵债,就只能带着妻子连夜逃难来汴梁做工。

  没想到几年前在汴梁居然被债主发现了,带着人过来将男人活活打死,只剩下妻儿几人,为此女人不得不去做暗娼养活。

  勉强养着孩子,却最终染上了一些难以启齿的绝症,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已经到了弥留的边缘。

  洪文这一次连“年关到了,过个好年”都不敢说,只是从自己怀里又拿了一串钱,约莫有个一贯,放到了女子枕头下,便静静地退了出来。

  他出来的时候,脸上只剩下复杂的情绪。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年底,这家人的几个孩子怕是只能哭着过这个年,唯一幸运的是,长子已经十五岁,勉强能撑起这个家。

  “主事心善,这女子是绝症,怕是活不了太久了,纵使给钱,亦是不能活命。”

  一个见到洪文给钱的吏员感叹了一句。

  “能帮一点是一点吧,这也是官家和知司希望的事情。”

  洪文亦是叹息了一声。

  这世上的穷人是救不完的。

  但正如海边的男孩救鱼一样,这条鱼在乎,那条鱼也在乎。

  如果不去救,那么谁会在乎他们呢?

  他回过头,看着这破旧的木屋,只是低声说道:“年关到了,过个好年。”

第268章 工业的第一步,由此开始!

  汴梁的穷人很多,天下的穷人更多。

  赵骏照顾不了所有人,他也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一些事情。

  大宋还是太缺钱了。

  但搞钱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搞到,国内的蛋糕就这么点大,做大蛋糕,把生意做到国外去才是正道。

  然而古代的海贸和陆地贸易永远都受限于一个条件——交通。

  在生产力提升之前,基本上泉州和广州那边往中亚做生意,每年有个几千万贯出口额就是极限。

  现在唯一的大买家就是挖到银矿,陡然乍富的日本。

  根据后世西方学者安德烈·贡德·弗兰克所写的《白银资本》当中记载,14世纪到16世纪这一百多年间,日本四岛除了石见银矿以外,还有其它存储量不算少的银矿。

  其中以石见银矿存量最多,每年产银30吨,巅峰时期产银38吨,开采了400多年,预计总储备量达到1.2万吨,价值约3亿多两。

  加上其它银矿,每年从日本生产和供应到明朝的白银达200吨左右。

  只不过目前才刚刚开始,石见银矿虽然已经被发现,但开采量还是太低,去年一年也就采了15吨左右,哪怕大宋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可那边的发展也才刚刚起步,哪那么快建设起来?

  所以实际上虽然发现了大型银矿,可宋朝这边每年的进口额其实主要还是以铜矿、硫磺为主。

  白银加上其它原本就发现的产地,每年也就为大宋供应约50多吨,双方之间的白银流入额目前只有明朝的四分之一。

  按照比例来算,差不多相当于每年一百三十多万两白银的样子。

  黄金倒是有不少,根据日本学者森克己在《续日宋贸易之研究》中认为,从北宋到南宋,日本每年输入到中国的黄金在一万两以上。

  现在日本那边又在宋彩的帮助下“发现”了佐渡金山,而且这个金山还有大量伴生的白银矿和青铜矿,发展起来的话,又能为大宋提供更多的黄金和白银。

  如此金银铜铁、硫磺以及其它大量矿产,组成了大宋与日本还有高丽之间的贸易,双方贸易额差不多四千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