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81章

作者:玩蛇怪

  不得不说,张俭不愧为耶律宗真最倚重的大臣,跟刘六符比起来,实在是老谋深算得太多。

  不怕跟敌人打架,就怕敌人跟你玩命。

  我一个月几十万上下,你一个月三百块的,打赢了没赚头,打输了赔光光。

  的确让范仲淹感觉到为难。

  只是辽国这边提的条件又让范仲淹有些难以接受。

  赵骏曾经嘲讽宋真宗赵恒,说澶州之战宋国打赢了,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件,每年要给辽国那么多钱,实在是丢脸。

  这次他打赢了保州之战,还要给辽国增加岁币,那不闹吗?

  到时候别说他自己不乐意,就算是把这件事情送回给开封交由官家跟赵骏处理,他们估计都不能接受。

  所以面对这样丧权辱国的事情,范仲淹是万万不敢答应,免得赵骏来戳他的脊梁骨。

  “岁币之事……我可以向陛下保留。”

  沉吟许久之后,范仲淹说道:“但增币之事,就不要再提了。当年澶州之战,我们大败辽军,击杀你们辽国大将,却换了一纸澶渊之盟,已是国耻,此番再胜利,又增币这么多,跟官家怎么交代,跟百姓怎么交代?”

  “岁币必须要增,因为若是少了,我主就不能安抚各属国和部落,那么他就只能带着那些不满于此战失败的属国和部落人,再南下跟宋决一死战。”

  张俭摇摇头道:“这对于大宋来说,最多也就是颜面问题,而对于大辽来说,却是存亡的根本!何况颜面问题你们也根本不会有失,此战你收复涞水南岸那么多土地,回国之后,你怕是在宋国威望已到无可复加的地步了,若你再取消岁币,就不怕功高盖主吗?”

  “呵呵。”

  范仲淹笑道:“这倒是不劳仲宝公牵挂,我主陛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自是能得到官家信任,不会有失。”

  开玩笑。

  再功高盖主,盖得过赵骏?

  只要赵骏一天在,赵祯就绝不可能猜忌他。

  所以老范心里清楚得很,自己的底牌从来都不是带着宋军打胜仗,而是背后有赵骏在支持。

  “老夫并不是在挑拨,只是提醒一下经略相公而已。”

  张俭没有丝毫被拆穿后脸红的意思,只是淡淡地道:“经略相公有这份忠诚是好事,不过有些事,该做与不该做,希望相公能明白,相信大宋皇帝也能理解相公之苦心。”

  “唔……”

  范仲淹沉吟了起来,他知道张俭是在提点自己,没必要让赵祯去猜忌他。

  虽说有赵骏保着肯定安然无恙,但收复燕云一部分土地的功劳确实太大了,再加上取消了岁币,到时候朝野上怕是让他辞官致仕的都数不清了。

  南北两宋,对于有天大功劳的臣子,甭管文官还是武将,巅峰就打压,几乎都成为了惯例。别的不说,赵骏不就跟他说过,童贯收复燕云十六州,封王后眨眼间就被罢官了吗?

  想到这里,老范竟还真有点觉得对方说得有道理,只是他最终还是摇头道:“不止是颜面,这增加二十万贯赋税,又要多多少民脂民膏,我不想给百姓增加负担。”

  “你呀,真是死脑筋。”

  张俭皱眉道:“老夫问问你,若以往萧太后之时,每年寿诞要送多少礼?”

  “这个都由皇家来送,我等除非问陛下,却是不知。”

  范仲淹老实回答道。

  “每年不固定额,但基本上不会少于二十万贯。”

  张俭轻笑道:“如今大辽与宋国重修旧好,而我们陛下寿诞将近,宋国一来道贺陛下寿诞,二来欢庆于辽宋罢兵,送来寿礼,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嘛。再不济,大不了我主陛下请天后回归,再过一次天后应圣节即可。”

  范仲淹一下子就明白了。

  辽宋之间除了岁币以外,其实也还有别的互相赠礼。比如辽国与宋国皇帝、太后过生日。

  史料记载,辽宋建交一百多年,宋遣辽使节共680人次,辽遣宋671人次。

  其中光接待辽国使者的费用就达到两到四万贯,然后向皇帝、太后送礼,基本上都维持在十到二十万贯之间。

  只是由于对等关系,宋国皇帝和太后过寿诞,辽国也往往会回赠,只是没宋国那么多,但几万贯到十多万贯还是有,勉强不会让宋国亏得太多而已。

  如《契丹国志》记载,某年宋皇过生日,辽国送了大一堆礼品,包括马匹、兽皮、金箱子、银箱子、水晶腰带、海东青等等。

  礼品名单非常长,基本上都是东北特产,什么牛、羊、野猪、鱼、鹿腊肉之类的野味都每样几百箱。

  虽然不如宋国直接给绢布、金银铜钱那么大方,但林林总总算下来,其实也是价值不菲,并没有完全就是宋国给辽国厚礼,辽国打发叫花子一样给宋国薄利,否则宋国颜面上也挂不住。

  显然张俭的意思很简单。

  既然你为了颜面不直接给岁币,那就把这二十万贯当作是寿礼,双方互相给个台阶下。

  即宋国并未增币,取得了大胜,碍于与辽国兄弟之邦,不愿意你死我活,依旧维持原来的三十万贯岁币,多出来的二十万贯是什么呢?

  那是宋国给辽国皇帝庆贺生日的礼品。

  要是觉得辽国皇帝这生日过得有些奢侈的话也没关系,那就让萧太后回来,反正宋国刘太后已经驾崩了,辽国也不会再给宋国太后回礼,宋国只需要按照以前那样给萧太后庆祝生日就行。

  如此一来,双方一个拿了土地的实际好处,又有了颜面。另外一个多出来二十万贯,也能有钱安抚部落。算是大家既保住了里子,也保住了面子。

  一时间,范仲淹陷入了两难境地。

  这钱。

  该不该给呢?

第234章 挺起自己的腰杆,把脊梁骨接上

  康定元年一月,范仲淹把辽国希望和谈的条件写成奏折送回了汴梁。

  他甚至在奏折里提出,可以把增币压缩到十万。

  也就是原来岁币三十万贯,辽国那边要求增币二十万贯,他认为只增币十万贯就行。

  当奏折送回汴梁的时候赵骏在做什么?

  他在参加葬礼。

  王随的葬礼。

  老头终究没熬过去,即便喂了一些药,撑过了年底,但到了一月,还是一命呜呼了。

  葬礼上,李迪悲伤不已,嚎啕大哭,把吕夷简都给整得嘴角抽搐。

  其实从政制院成立开始,人员就是恒定的,而且赵骏规定五年一届,即便这五年干得不让人满意,也不会换届,除非犯法。

  而下一届范仲淹这么大功劳,把候补去掉提上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老范都提上来了,晏殊该不该提呢?

  吕夷简肯定是希望把晏殊再提上来壮大自己的势力,但他很清楚,晏殊提上来了,赵骏肯定也会把李迪提上来,以此制衡日益壮大的吕党。

  所以到了最后,又会变成政治交换,以后所有人都去掉候补同知的帽子,正式成为政制院同知,与他老吕头平起平坐。

  不过政制院里面有三票归他也已经很满足,赵骏不在的时候,他依旧会是头一把交椅,执掌大权之人。

  葬礼结束之后,李迪就去求见了赵骏,赵骏那边倒是没给肯定的答复,现在他也会玩政治了,只是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暗示了一下,就让李迪欢天喜地地离开。

  下午时分,范仲淹的劄子就送到了政制院,政制院内,赵骏正在有条不紊地处理各地政务,改革事宜这段时间已经整理得差不多。

  虽然王随死了,但并不影响政制院的运行。事实上现在政制院的工作压力已经没以前那么大了,普通事情下面的各部门就能自己处理,政制院要做的就是监督以及做大范围规划。

  只是这帮老头权力心太大,争权夺利,不仅在政制院内拉帮结派,还把下面的各部长提名都希望换成自己人,让赵骏烦不胜烦。

  他在的时候还好,一旦他不在了,以后这帮人还不得翻了天了?

  不过他倒也懒得去管。

  因为吕夷简他们不在了,自己都活得好好的,年轻就是优势啊。

  老头们都熬死了,以后政制院还是自己一手遮天啊。

  “工部这个计划不错,发动黄河两岸沿线百姓,挖建小水渠,一两条可能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如果千百条呢。”

  赵骏看着手中的项目说道:“几百上千个小工程,就累积成了一个大工程,暂时应该能缓解将来可能出现的黄河改道问题。最主要的是还能灌溉河北,一县之地也能承担起它的工程量。”

  “这样的水渠以前不是挖了不少吗?”

  吕夷简扭过头来。

  “还得挖,水渠这个东西多挖多好,还有运河,我们后世新时代交通那么便利了,还要继续挖。”

  赵骏说道:“我大学朋友是江苏的,他们那边有条运河叫通吕运河,这条运河还连通了很多其它运河,就是在五六十年代开挖,到千禧年后还在不停地疏浚。内陆运河并没有因为交通更便利而失去它的意义。”

  “嗯,但是现在手头上还是缺钱。”

  王曾应了一声。

  “以后就有了,老范不是打了大胜仗吗?都打到辽国去了,省下这点岁币,多修几条水渠也是好事。”

  赵骏笑了笑。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急匆匆进来送文书的吏员,说道:“知院,前线急报。”

  “哦?”

  赵骏扭过头看向众人笑道:“说曹操曹操到,让我看看老范又给了我什么惊喜。”

  说着接过文书,打开开始看起来。

  众人也都好奇,凑到边上,但还未等看,就见赵骏的脸色瞬间拉了下来,表情很不高兴。

  “怎么了,出什么大事了?”

  晏殊见他脸色不对,连忙问道:“是范希文轻敌冒进,进攻燕京受挫了?”

  “不是。”

  赵骏把手中公文扔到桌子上,没好气道:“这家伙旧病复发了。”

  “老夫看看。”

  吕夷简就把文书拿了过去。

  一大帮老头子也凑了过来,几个白花花的脑袋盯着那劄子看。

  过了片刻,吕夷简面色一沉道:“范希文糊涂啊。”

  赵骏双手一摊道:“可不是吗?”

  吕夷简砸吧砸吧嘴:“他怎么能一下子降十万贯呢?还是维持二十万贯就好。”

  “嗯?”

  赵骏的脸色就更加不对了,望向吕夷简道:“你啥意思啊,丧权辱国你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