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234章

作者:玩蛇怪

  吕夷简点点头:“汉龙说,他出去不到半年,就查到、听到、甚至亲眼见到多起。比如在应天府,他就见到一个寡妇带着儿子,状告亡夫的弟弟侵吞她的家产,胥吏被亡夫的弟弟贿赂,反而把寡妇给抓捕起来。”

  “而这样的现象,在大宋可以说四处都是。几乎每个县都有发生,汉龙因此对这一点极为不满,指出将来必须要做出吏员改革,至少要大范围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才行。”

  王曾也说道:“臣觉得或许确实要考虑一下做出相应的变革。”

  “那大孙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了吗?”

  赵祯问。

  其实这个问题赵祯不是不知道,以前也常有正直的官员把胥吏问题摆在台面上,但一直没什么解决方法。

  整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从秦朝到清朝,这基本上属于一个两千年难题了。

  不是古人不想改变,而是实在没什么办法改变啊。

  “汉龙说,可以参考西方公务员制度,把官和吏进行区分,同样设置品级。给予他们相应的俸禄,表现优异者,通过考核,可以成为官员。”

  吕夷简把赵骏说的办法复述了一遍,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无奈的表情。

  赵祯更是苦笑道:“这怕是行不通吧。”

  “是啊。”

  蔡齐叹道:“大宋官员数万,就已经造成了冗官冗费,若是再给胥吏俸禄,资费耗重,国库根本承担不起。”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的那样:“天下吏人,素无常禄,唯以受赇为生。”

  给官员们开那么高工资,冗官冗费就是个大难题了,再给吏员们开,那朝廷还怎么坚持得下去哦。

  “汉龙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的意思是等以后解决冗兵、冗官、冗费问题,再提高生产力,从日本引入白银,朝廷有钱之后再做计较。”

  吕夷简补充了一句,随后又说道:“他认为将来朝廷税收更要以商税为主,农税可以适当减少,将每年农业税收大部分保留在地方,用来做县衙开支。到时候将国税和地税分开,方便经费管理。”

  “嗯,还是大孙想得周道。”

  赵祯点点头道:“他还是能明白朕的难处。”

  “第二件事是汉龙考察了江浙商贸,发现杭州、常州、泰州、苏州等地多有日本商人,他建议我们在周边多增加通商口岸,加紧与日本之间的商贸往来联系。”

  王曾说道:“日本白银内流是大势所趋,是大宋想要崛起的必经之路。先以商贸发展,想来也不会引起辽国的注意。”

  “嗯,这倒是没什么问题。”

  赵祯想了想说道:“不如朕以国家的名义,向日本发送国书,希望能加紧双方之间的贸易如何?”

  “却是不妥。”

  宋绶道:“日本臣服于辽国,若是大宋发国书的话,辽国那边必然警觉,到时候引起辽国的插手就不好了。”

  “不错,还是加紧民间商贸联络更好,继续打探日本石见地区的情况,以做准备。”

  盛度也说道。

  “那好吧。”

  赵祯点点头。

  “第三件事……”

  吕夷简见前两件事议论得差不多,才略微犹豫地说道:“此事还是事关重大。”

  “何事?”

  “是汉龙已经查出了淮南赈灾贪腐的真相。”

  “哦?”

  赵祯皱眉道:“是哪些人?”

  吕夷简就把情况说了一下。

  当初淮南旱灾,朝廷发常平仓以及国库赈灾粮米数百万斛解灾民危急。

  说实话这些米其实也只能管灾民一时,救不了一世。

  但本身这些东西就是应急用,先把灾民的肚子填饱,再慢慢兴修水利,开挖渠道,想办法让下一个季度粮食保产才是正确的办法。

  可杨崇勋、黄惟、郭承祐、孙沔等人相当贪婪,在地方上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又恰好都在淮南西路附近,臭味相投。

  赈灾粮食下来之后,这些人见到那么多粮食,本来按照往常惯例,贪个几百上贯意思意思得了。

  然而杨崇勋却不满足,于是在他的撺掇下,众人干脆大捞特捞,并且还把不少官员都拉下水,光淮南西路转运使和发运使衙门就有十多个从六品以上官员参与其中。

  造成的结果就是原本给灾民应急的粮食被他们倒卖之后,六个县除了安丰县属于瞒报谎报,情况稍微好一点以外,其余五个县饿死了不少百姓。

  数万人在这场灾民中丧生,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像赵骏在亳州遇到的那个方彩霞,便是寿州人,因那时旱灾被迫跟家人逃离寿州,北上应天府讨生活。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以杨崇勋、黄惟、郭承祐、孙沔为首的一大群贪官污吏。

  赵骏大为震怒,还在淮南那边的涉案官员抓了十多个,其余还有二十多个调走了,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赵骏上书要求朝廷把他们逮回来处理。

  听到这个情况,赵祯顿时老毛病犯了,犹豫起来,问道:“大孙的意思……这些人要怎么处理?”

  其实不用想,基本上是杀了,毕竟他们可是害了淮南几十万百姓。

  果然。

  吕夷简苦笑道:“自然是砍头,抄家。”

  “都杀吗?”

  “都杀。”

  “嘶……”

  赵祯深呼吸了一口气,面色开始变幻起来。

  要是赵骏在,估计就不会那么犹豫了。

  但他的性格天生就这样,优柔寡断,且妇人之仁。

  想到那么多官员又要被杀,他还是心中不忍。

  迟疑片刻,赵祯问吕夷简他们说道:“诸位相公的意思是?”

  吕夷简他们就不说话了,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

  还是晏殊说道:“官家何必问我们的意思呢?应该问汉龙的意思,若是我们说不能杀,汉龙回来,打上门来,我们可惹不起啊。”

  “那就按大孙的意思来办吧。”

  赵祯也苦笑起来。

  是了。

  赵骏现在就是个小霸王。

  要真不按他的意思来办,估计消息传到他耳朵里,怕是立即折返回汴梁,杀进皇宫,揪着他的衣领子质问他为什么不砍了那些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们了。

第197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

  考虑到惹怒赵骏的后果,赵祯思量再三,决定还是不犯傻,一切以赵骏的意思为主。

  结果就是朝廷正式下发了淮南赈灾贪腐案的诏书,事情始末都发在了邸报上,还有汴梁的报纸也大肆渲染,将那些人的可恶公布于众。

  一时间汴梁不管是官场还是民间,都因为这件事情引起了轩然大波,满朝议论声音不绝于耳,对这些人的行径群起而攻。

  说到底,宋朝官场确实黑暗。贪污腐败、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几乎是常态,真正清廉和正义的官员只是少数。

  然而朝廷中央官员其实更讲究清流名声,甭管私底下怎么样,至少表面上奉公守法,维持清官形象。

  即便是夏竦这样的卑鄙小人,也只是在合法范围内自己做生意,从不敢贪污受贿。

  所以赵骏虽然对夏竦的感官很差,可他确实没什么把柄将他处置掉。除非赵骏直接以为了一己私欲把他降职,否则在律法上还真拿夏竦没什么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自诩清流的官员在得知有人做了这样的恶事之后,自然是弹劾遍起,势必要将这些害群之马给处置,彰显朝廷正义。

  有了这样的大义在手,政制院便顺水推舟,下达了政令,让各路的负责人将所有涉案的案犯羁押起来,押回汴梁受审。

  而且还特意提及,这次审判将由大理寺、审刑院以及御史台联合执行,务必要做到公平公正。

  听到这个消息,三个衙门高兴坏了。纷纷喜形于色,弹冠相庆。

  赢了赢了。

  他们总算是获得了胜利。

  赵骏不在汴梁,大宋的司法权终于又再一次落到了他们手里,不再像以前那样,被皇城司垄断了一切权力。

  于是三个司法衙门立即行动起来,联合发出通告,立即捉拿犯法的官员。

  不过他们还是慢了一步。

  名单上除了离得远的,比如在河北、陕西、四川、山西等地的,只要是在东南区域,基本都被赵骏给逮住。

  毕竟赵骏行动是在六月份,而朝廷得到信,再把这些人的罪行公布,引发舆论关注,让赵骏的行动占据名分大义基本上已经是七月份,中间相差了一个多月。

  这段时间足够赵骏四处抓人了。

  而且杨崇勋的陈州虽然就在汴梁南面,离汴梁咫尺之遥,可离淮南也不远啊。

  所以几乎是三司衙门联合执法的队伍欢天喜地去拿人的时候,陈州的地方官就告诉对方,几天前杨崇勋就被军队抓走了,让人白高兴一场。

  跟黄惟等人比起来,杨崇勋可是做过宰相的大鱼,可惜没落到他们手里,这令大理寺、审刑院以及御史台的人非常遗憾。

  不过抓到黄惟也不错了,马上开审。

  而赵骏这边。

  等到七月份的时候,他就已经把所有能够抓到的犯官全部逮住。

  抓杨崇勋也没费什么手脚,他手里确实有一支小军队,那些县令被暗杀就是他所为,但还是没法跟正规军相抗衡。

  在百姓眼里,不管是杨崇勋、孙沔,甚至是地方上那些县令,都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大人物。

  这些人能够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弄死他们。

  他们给予人们的是无尽的绝望,以及如一座大山般的压迫力。

  可那是在底层百姓眼中是这样。

  换了另外一个层次那自然又截然不同。

  对于赵骏来说,他们也不过是南巡下基层路上,顺便处理掉的一群阴沟老鼠罢了,根本费不了什么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