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135章

作者:玩蛇怪

  王曾问。

  “很简单,官府机构应该层层分级,明确官府职能以及官员职能,在后世,我们把这个叫做集体责任制度以及个人责任制度。”

  赵骏便解释道:“后世我们有大量部一级的部门,用来统筹全国事务,将大量的事务进行细分处置,如外交部,国防部,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族事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督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资源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等等。”

  “这些部门的作用就是在各自领域实行自己的职权,实际解决百姓的困难,成为职责部门,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帮助。”

  “大宋的国情不一样,还处于封建社会,就应该按照目前的情况进行整改。比如枢密院可以单独做为一个部门,但政制院下面依旧需要有国防部,也就是兵部,如今的六部名存实亡,还是要负担起它的责任。”

  “我的建议是在宋朝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职责明确划分,确立个人责任制度。明确各个衙门的领导任期,政制院只做要求,比如我设立一个农业部,要求今年的农业部提高全国粮食产粮10%。”

  “等会……”

  赵骏的话还没说完,宋绶就打断道:“我记得你教过孩子百分比,10%,是不是要求提高全国粮食产粮十取一?”

  “是的。”

  赵骏点点头。

  “那怎么能做得到呢?”

  宋绶愕然。

  其余人也是一脸惊诧。

  虽说赵骏提出过要去海外寻找高产农作物。

  但这种东西是个长远计划,可能要好几年才能够做到。

  在原有生产力就这么大的情况下,根本就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指标。

  赵骏不满道:“怎么做不到?缓解土地兼并,进行品种改善,建立直属农业部的大学,细分农业学科,培养农业专家,研究更多的农业知识,政制院会提供指导方向,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必然会达到任务目标。”

  “那要是还达不到呢?”

  “如果政制院已经提供了正确引导,他们却还是达不到的话,就说明下面都是群尸位素餐酒囊饭袋之辈。能力不行就换人,贪官污吏该查的查,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不用我多说了吧。”

  “好吧。”

  众人只好应下,现在赵骏是老大,而且他说的好像也没什么毛病,就只能点头答应。

  “具体各个部门我会在最近的几个月做出章程,在今年之内,我要完成数据上的统计,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调查报告。而且要放出风声,告诉大家明年要进行各部门重组改革的事情。”

  赵骏环顾众人说道:“部门的名字还可以用原来的名字,比如兵部不需要改变为国防部,礼部也不需要改变教育部,但必须要明确这些部门的职责要求。将来政制院必须要看到各个部门都有自己部门的内务事情,而不是出现什么你不管,我不管,大家互相踢皮球,明白了吗?”

  “是。”

  几个人看到赵骏的雷厉风行,不自觉都应了一下。

  事后再想,就觉得既惊讶,又感慨。

  惊讶的是他们竟然已经发现自己渐渐开始服从起了赵骏的领导。

  感慨的是赵骏的领导能力已经得到了他们的承认,甚至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好。

  原因在于他的规划是合理,且有目的性的。

  如果他一开始就大刀阔斧地改革,他们肯定心里会抵触,从而希望能够劝解。

  但现在赵骏并没有马上进行制度变化,而仅仅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职责明确,细分权力。

  这对于官僚士大夫来说,并非一件坏事。

  毕竟以前皇帝特意把这些职能部门的职权模糊、重叠,就是为了防止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对皇权造成威胁。

  赵骏却反其道行之,细分权力,不在乎是否出现官员权力过大的问题,那么对于官僚士大夫们来说,这反而是一件提高他们权力的好事。

  这种情况下自然无人反对。

  并且到现在为止,赵骏也并没有立即提出罢黜大量官员,进行如范仲淹那样对门荫入仕严厉把控,让九成官员都反感的情况。

  那么就说明赵骏至少暂时还没有打算动士大夫们的基本盘,也没有触碰他们的底线。

  改革的路程,相对温和了许多,自然让他们能够接受。

  唯一的问题就是赵骏的处理方式属于温水煮蛙式,明面上提高了官员的权力,但在职责划分清楚之后,又拆解了一些部门,单独列出来。

  比如把三司拆解后,计相的权力就会弱化许多,还把三司的部分职能转移出去,财政权被大大削弱了。

  不过这也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反正他们又不是计相,程琳等人要是反对,那就让他们去头疼去吧。

  “今年的任务就是数据,一切以数据为标准!”

  赵骏最好做出会议总结,随后咧嘴一笑道:“我听说你们的工资一个个都挺高的,先把全国官员收入数据统计上来吧,官员级别不同,工资待遇可以不同,但不能差得太远,你们说是吧。”

  “啊?”

  场间一片傻眼。

  什么意思。

  刚上台,就要砍我们工资了吗?

第120章 太祖的子孙当不了皇帝

  政制院新立,但却并没有立即就对各个部门指手画脚,而是以收集数据为主。

  离年关还有不到三个月,赵骏提出了一些要求。

  一是要求各个部门把今年部门内部的数据统计交上来,二是要求吏部把目前的官员名单交上来,三是建立几个新部门。

  目前裁定的几个新部门主要有统计部、地质部、火器局、创造局、交子部等等,用于统计数据,勘探开发,火器研究,发明创造以及银行金融业之类。

  至于其余部门的拆解、职权细分、官员责任制度以及新的国家政策问题,大概要等到明年才会开始。

  不过赵骏已经让吕夷简他们放出风声,算是给各个部门反应时间。

  而且顺便也能看看其它部门的风向。

  如果有些部门想在这个使绊子,一些人想要搞事情,那趁着这个时候一并解决。

  省得将来真开始干事业的时候,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面一套。

  不得不说,他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老道。

  这得益于大学时选修了《政治史》,研究的就是古代政治与现代政治。

  其实不用特意研究,看古代的职能部门和现代职能部门比对就知道,大体是有相似之处的。

  比如古代兵部和现代国防部,职能就大差不差。户部掌财政,跟后世的财政部与民政部几乎没什么区别。

  所以古今对比,基本上就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

  赵骏做的事情并不是大刀阔斧改革,只是把宋朝混乱的官场职能划分明确,拨乱反正,回归到它们应有的部门任务上。

  而不是到处踢皮球,最后屁大点事还要政事堂处理。

  因此在这方面的阻力上,应该会小很多。

  具体的职能划分,就是赵骏接下来的任务,只不过他已经有了一定想法。

  比如目前三司、六部,完全可以进行拆解,重新组部。

  把三司改成民政部和财政部,把六部里的户部做为人口统计以及税收部,工部拆解出一个地质部,刑部改成司法部,改大理寺为法院体系,再增加一个检察院体系,做到司法三权分立。

  然后就是把御史台做成监察部门,吏部做为人事部和组织部,兵部做为国防部,礼部分出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以及宣传部等等。

  严格来说,这些部门古代都有相应职权,只是职责划分的没那么明确,权力有大有小。

  现在拆解重组,有的会保留原有职能,有的从原有职能里分出一些新的部门,还有的干脆增加一些部门,把原来混乱的职权、不能明细的责任划分清楚,国家发展规划就会清晰许多。

  如此一来,宋朝权力机构就会变为以政制院为首,下面分出如民政部、财政部(原三司)、户部、工部、刑部、礼部、教育部、宣传部(原礼部职能)、地质部(原工部职能)、大理寺(法院体系)、检察院(检察院体系)、御史台、统计局、火器局、创造局、交子部等部门。

  这些部门相当于后世的高官单位,在古代也相当于原有的三省六部机构,职责上和作用上都没有太大变化,就是把职能确定清晰,什么部门做什么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你可以管我可以管,你可以不管,我也可以不管这样混乱的情况。

  所以总得来说,赵骏上手后的第一件事,还是很有规划。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没有大面积淘汰官员,只是梳理,甚至还增加了部分官员岗位。就如同要修理机房,就得先把机房的线路都清理得整整齐齐。

  之后开完会议,众人就各自回自己的办公桌上处理自己的事情。如今政制院新建,没有直接出调政策,就先按照以前政事堂的职权继续进行。

  范仲淹是候补人员,他的本职是开封府尹,就去了开封府,晏殊也去了三司。

  赵骏现在有像吕夷简王曾他们那样行驶宰相的权力,但他并没有立即插手政务。这些事情吕夷简他们应付起来更得心应手,自己去就属于添乱,所以他就没留在政制院,出去办自己的事情去了。

  而就在政制院新建,大宋百废待兴,即将迎来曙光的时候。

  早朝发生的事情也迅速传遍整个汴梁。

  赵骏是先帝幼子的事情喧嚣尘上,惊动了很多人。

  第一个自然是大宗正赵允让。

  因赵祯二十六岁了都还没有儿子,为避免国本有失,早在去年赵祯就在朝臣的建议下,抱养了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入宫,由曹皇后抚养。

  所以面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先帝幼子新闻,赵允让是大惊失色。

  晌午时分,宣平坊赵允让宅内,赵宗懿急匆匆地步入厅中,赵允让正在喝茶,他最喜欢喝花茶。

  外面秋风吹拂着树叶,发出沙沙作响的声音。

  见到长子冒冒失失闯进来,赵允让板起了宗正那张脸,低喝道:“慌慌张张,像什么样子?”

  赵宗懿忙道:“父亲,出大事了。”

  “何事?”

  赵允让将手中的茶杯放下。

  赵宗懿说道:“早上官家设政制院,节制百官,位比古之丞相。”

  “嗯?”

  赵允让听到这个消息,皱起眉头道:“怎么能这样呢?宰相本就权重,现在又恢复丞相,难道官家忘了曹操之事乎?”

  赵宗懿苦笑道:“关键是设政制院也就算了,这政制院的知院,却是赵骏。”

  “赵骏?”

  赵允让瞪大了眼睛,问道:“皇城司的那个赵骏?”

  “是的。”

  赵宗懿说道:“现在汴梁都在传,这赵骏是先帝幼子,所以才得官家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