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脑被掏空
李启脑子里萦绕着这些情报,他在长桥那里就已经提前看过了舍利弗的资料,整理了很多,对舍利弗还算是有一些了解。
于是,看着到来的舍利弗,李启先是回礼,接着直入正题。
李启有一个疑惑已经埋藏的挺久了。
他好奇的对舍利弗问道:“舍利弗尊者啊,就在不久之前,我亲眼看见,你道心灰暗,智慧已经蒙尘,道心也已入魔,是如何在次生天魔吞噬之后,反而破茧重生的呢?”
听见李启的问题,舍利弗笑道:“智慧被蒙尘,便不是智慧了吗?”
他双手维持合十的姿势,说道:“我曾听闻一个故事,或许可以解答施主的疑惑。”
舍利弗开始讲述:“曾有一名智者,叫做富楼那,他发誓在得到智慧之前,不穿戴华丽服饰,不着香花蔓,不观听歌舞伎乐,也绝不夫妻欢聚。”
“富楼那割舍所爱,辞别父母,妻子,入山学习。被草衣,忍受饥寒困苦,立誓要学习并通达九十六种经书记论,否则不回去与所恩爱的一切相见,富楼那花了一半的生命去学习,最终通达了一切学问论典,然后再返回家乡,当时他头顶火炬,胸腹前挂着铜鍱,边走边对着其他人说:“我已经具有了智慧!””“于是,有菩萨告诉他:“愚痴的人,如果有了一点学问,便骄傲自大,就如同盲人手持烛光,能照耀别人,自己却看不见光明”。”
“富楼那听闻此言,霍然了悟,便舍弃火炬、卸下铜鍱,五体投地恭敬礼拜,惭愧忏悔自己的过错。由于其多闻智慧、诸根明利,觉悟后再经修行,便断除三界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这是个很寻常的故事。
舍利弗说着,看向李启,收敛微笑,而是以庄严的神色对李启说道:“我五品之时,世人皆知我的智慧,认为我有大智能,到处鼓吹我的智慧,这样的话,我和富楼那头顶火炬,胸腹前挂着铜鍱的行为又有什么区别呢?”
李启若有所思,微微颌首:“所以……你让智慧蒙尘,道心入魔,便是舍弃头顶的火炬,卸下铜鍱,破而后立,借助次生天魔的力量破茧重生,得到解脱……等等,你会这么做,是因为魔王子点破了这点?”
李启突然意识到一点!
舍利弗很自信自己可以重生,次生天魔绝对赢不了。
因为他知道了五品的自己,就好像是富楼那的事情一样荒唐不堪,于是主动选择了转生,蒙蔽了智慧,他很坚定的认为,蒙蔽了智慧,反而是真正能认清楚“智慧”为何物。
但这却让李启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于是,他问道:“舍利弗啊,你受到魔王子的启发,然后又以天魔的触手作为孕育自己的“茧”,再以入魔得以破而后立,你不觉得……这样和魔道沾染的关系太多了吗?”
舍利弗微微躬身,说道:“关于这个……我恐怕不能告诉施主了,施主与我有恩,但我却不能多说,真是惭愧……但此事确实事关重大,有关天魔跟脚,我不便多言,还望恕罪。”
他的态度让李启一惊。
这话的意思是,舍利弗很清楚天魔要做什么?不对……舍利弗不可能清楚,也就是说,佛祖很清楚。
佛祖知道天魔的跟脚,并且告诉了舍利弗,只是舍利弗不能告诉李启。
李启自己也有分寸,他点了点头:“魔道危险……你还是小心。”
“铭记于心。”舍利弗如此说道:“不过……虽然不能告诉施主天魔之事,但施主与我有恩,我见施主与我一般,也是以智慧为引,愿与施主探讨一二,可否?”
虽然舍利弗说的很普通,但李启知道,这是对方想告诉他智慧是什么,以作参考。
李启的智慧并不差,虽然他并不一定智慧闻名,但见过他的人都知道,李启的思考速度和顿悟频率都相当的吓人。
舍利弗也是领会到了这一点,所以想要和李启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愿闻其详。”李启也不推辞,能够得到舍利弗关于智慧的思考,那肯定是非常有用的。
舍利弗立即点头,便开始说了起来。
“我观施主,虽有智慧,但仍然烦恼缠身,烦恼习气是尘垢,智慧观照能够涤除,所以我可以用智慧观照,扫除内心所有的烦恼尘垢。”
“智慧聪明、通晓义理,是由于亲近明师,谦虚辛勤、努力学习而得,想要远离三恶八难的苦患、想求一切福德,应修学智慧。由勤苦学习,具有智慧力,虽因造业堕入恶道中,但因为智慧力而能识知宿命,也因为能识知宿命,所以知道改魔修正,而速得脱离魔道。”
“成就智慧解脱者,有七德才,为信心、精进、戒律、惭愧、多闻、能舍、定慧。施主才智广博,非同凡人,这是由于曾经就有能慎护身口意,心念专一修习智慧。由于智慧力,而得解脱,又能以智慧转教天下人。”
“善知识能教导我们发菩提心、断魔修正,趋向解脱,有菩萨行者,欲离苦得解脱,应亲近善知识,修习正法,令智慧通达,并进而转教他人,成就自利利他之菩萨行。”
“欲得多闻智能,应亲近善知识,如《六祖坛经》云: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
“多闻令志明,以明智慧增,智则博解义,见闻行法安。听闻并受持正法,能端正知见,心智开明,智慧增长。”
“佛陀成道时曾叹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然则虽说佛性本具,却非人人能够觉察、觉照心中的妄想与执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须知“诸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外境,唯心所现——”舍利弗滔滔不绝,引经据典,不断阐述着他的理解,各种各样的词汇像是流水一般淌出,配合着演法,以及身周的异象,向李启展示着其中的奥妙。
但李启却越听越皱眉。
他承认,舍利弗所说的智慧,能够指导修行,甚至他还加入了一些克制魔道的手段,似乎是想要告诉李启,用佛法抵抗魔道的方式。
但这样的智慧,在李启看来,有点……不对劲。
这些知识和方法,太过于专注“自我”,专注于“内心”,所思考,所设想的东西,全都是内心主观的事物。
如果按照舍利弗所说的思路,继续下去,那……最终陷入的,难道不也是魔道吗?
但李启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静静的听完。
对方的讲道还没有结束,李启也不好打断,再说了,万一后面还有精妙之语呢?
他耐着性子继续听。
过了一会,舍利弗终于说道:“世尊专念不乱,曾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是由心生,天下诸天,世间万物,唯“我”而已,般若智慧乃是佛母,一切由此而来。”
听到这里,李启立刻起身:“胡扯!一派胡言!舍利弗,你是不是被魔道侵入了?!怎么能说出如此荒谬之语?!”
“如何荒谬?”舍利弗并没有动怒,而是对李启问道。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世间万物,唯“我”而已,这不是天魔之语是什么!?”李启怒喝道。
李启当然不会肤浅到认为这句话是佛祖在自夸,实际上,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自我意识本身。
舍利弗这话的意思是,众生心与佛心,无二无别,本来一体,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一切众生都具足佛性,但被世间众多因果大网捆住,被自己心中的贪嗔痴所蒙蔽,做事便如聋如瞎,有耳不能闻真法,有眼不能见如来,心中本性被遮蔽,就此沉沦。
而证得智慧,便能永离妄想执着者,自于身中见得如来,广大智慧,是谓佛陀。
所以,这就是“佛母”的来源,般若智慧,就是终极的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是消除见者和所见结合并引向解脱之道的方法。
般若智慧,或者叫“般若波罗蜜”就是诸佛之母,但这个“母”并不是指母亲,而是寓指佛的理体、真如法性、般若智慧,因为人世间的母亲能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所以舍利弗用它比喻:“智慧能生诸佛”这一观点。
佛从法生,般若波罗蜜能遍观诸法,分别实相,无事不达,无事不成,功德大故,名之为母,故“智慧”即是佛母。
只要在自我心中能够证得般若智慧,那便能在心中见到如来。
这就是李启忍不住站起来暴怒的原因。
若是如此,那心中所见的不是如来,而是天魔,又当如何?
而且,你如何分辨那是如来,还是天魔?
这种情况下,佛和魔,还有区别吗?天魔和佛陀,都是心中之物,而天下诸天,世间万物,唯“我”而已,无论如何,这和天魔有什么区别吗?
答案就是,没有任何区别。
面对着暴怒而起的李启,舍利弗却依然不动不摇。
李启却已经准备动手了。
若是舍利弗已经入魔,那现在杀了对方,算是救人。
不过,却见舍利弗继续说道:“如是我闻: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观自在,见如来,一切由心,自由自在。”
“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李启施主,此是为如来心第十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随着这句话,李启手中已经启动的术法突然消散,李启眼睛猛的瞪圆!
佛祖!
我去他奶奶的!
李启想都没有想过这个可能,他的内心直接爆出了粗话,震撼从李启的表情里溢了出来。
佛祖不愧是佛祖啊!
佛祖仅仅是如此轻易的,就是反驳了天魔的存在!
第754章 佛魔之别
如是我闻: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观自在,见如来,一切由心,自由自在。
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此是为如来心第十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这是佛祖的原话。
因为“如是我闻”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指在世尊如来座下听说的,只能用在这个情景之中,这是舍利弗在对李启明确表示,他在佛前聆听到的这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但实际上,一切由心,并不代表心由一切,所谓的“心”的自由,是有限度的。
而心的边界,便是自由的边界,而自由的边界,是由智慧所定的。
“心中如来”并非是唯一主观,而是自身的主观。
换而言之,我的主观不是“天魔”,而是“我自己”这是个很通畅的逻辑。
如果真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心”也就是自我意识是最大,最极致的自由,那么……天魔是怎么被封印的呢?
所以,天魔的自由,实际上也是需要天魔运用智慧去斡旋出来的自由。
哪怕是“一切现实的总和”,“诸法之末”,天魔认为自身便是一切事物,万物的都是他的一部分,但他自由的边界却依然是自己的“智慧”。
天魔想要追求绝对的自由之心,成为一切的完美事物,所以……天魔却达成了绝对的不自由。
看似自由的天魔,看似“一切由心”的天魔,因为佛陀所阐明的这点,进而导致了佛魔之间的绝对分别。
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混沌如同污浊的水一样,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呢?谁又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
谁都不能。
世界是混沌的,一切都将处于变化之中。
所以,“道”不会自满,正因为“道”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保持进步,不断的革新出崭新的现实。
这才是自由,以“道”驱动的世界,这般变化的世界,才有进步的动力,因为满足智慧本身,才会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完成曾经无法完成的事情。
所以,佛门选择了去教导众生学会思考,学会利用智慧寻求本心,最终得到智慧与自由。
佛与魔的区别,便是如此,这是对自由的定义。
佛坦然的承认了“自由”的边界,和“心”的局限,佛不像是魔那么贪心,并不将自己认定为“终极”,不是什么都要,反而因此得到了自由。
魔,将“心”扩展到了一切的边界,让“心”成为了所有一切的原因,成为了所有事物的根基,却因此而将自己的心束缚在了“所有”之上。
既然“心”是“所有”,那么“心”也就绑定在了“所有”之上,所有之上,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佛将心的束缚完全解除,佛的自由,是人在觉悟之后达到了大智慧,从所有苦因中解脱之后的自由。
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佛祖是如何压制天魔的。
是的,佛,就是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