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道长途 第857章

作者:大脑被掏空

  曾经,飞鸟群各自捕食,为了生存,他们都快速的张开嘴不断的吞食着其他生物,互相伤害,互相躲避。

  眼前的云鲸感受着弱者的无助与弱肉强食的无奈。

  于是他便做了这个决定,作为云鲸,他以自身来供养这些追逐的生物,于是便有了现在这一幕。

  “真的是,好标准啊。”看见云鲸所想的一切,李启忍不住发出感叹。

  真的是太过于范例了,这般故事,这般心路历程,简直就是模板式的“慈悲”。

  最关键的是,这不是演的,对方只是一个不入品而已,根本不可能在李启面前演戏。

  他是发自内心的这么认为的。

  于是,李启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那我就先不打扰你了。”

  李启说着,身体消失在原地。

  他确实不准备打扰对方,先看看这头云鲸,最后将会走向什么地方吧。

  云鲸感觉到李启离开,心中虽然有些茫然,但倒也没耽误事情。

  他确实茫然,李启的突然出现,然后又突然消失,有一种诡异的感觉。

  怎么说……如果在外人看来的话,大概就好像是祝凤丹的作风,突然出现,说几句没头没尾的话,然后又突然消失。

  真的很像啊,一样的诡秘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道这人在想什么,只觉得对方好像随心所欲,有点让人火大。

  怎么说呢……不知不觉间,李启的行事作风都已经开始朝着自己的老师靠拢了,可是祝凤丹分明没有怎么教他。

  只能说,确实是师徒呀。

  但云鲸没有纠结太多,他只当这是一次插曲而已,他依然在做自己的事情。

  他继续以己身供养着诸多鸟兽,他大声歌唱,将大气之中的灵气汲取到自己的身上,然后用来修复自己被不断啃食的肉身。

  这种献身,甚至持续到了数年之后。

  数年之后,天上降了灾祸,有一些空岛上闹了饥荒。

  饥荒出现,大量的生命都陷入了饥饿之中,众生无以为食,互相杀害,彼此啖食维生。

  云鲸仅仅依靠身体上的寄生,已经无法救下众生了。

  于是,却见他直直坠落,身体四分五裂,分给众多饥饿之物。

  不过,每天都有鸟兽饥肠辘辘而来,在鲸鱼王的身上任意的割下他们所需要的鱼肉来维持生命,云鲸庞大的身躯被切割啄食的遍体鳞伤。

  几个月过去了,云鲸忍着痛,身体已经四分五裂,但居然还活着。

  观看的李启讶异。

  他只是一个不入品而已,裂开的时候就应该死了,如今被粉碎成这么多份,竟然还活着,并且还在不断再生,供每日前来进食的鸟兽食用。

  于是,李启再度出现,来到了鲸头上,问道:“你用自己的身体养活众生,每天还要忍受他们啄食割切,这样的痛苦无法形容,但你却依然坚持不死,为什么?你已经将自己所有的肉都献出去了,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却听见云鲸回答道:“我不能这么做啊!如果我死了,这鱼身很快就会腐烂掉,众生将再度陷入饥饿的困境,又会开始互相杀害啖食以生活。我实在不忍心见到这种惨状再度发生,所以,我一定要坚持活下来。”

  李启叹服。

  但他马上又说道:“那你为什么不修行呢?你修复身体所做的努力,完全足够你入品了,你到了九品之后,以这幅肉身的天资,你能供养更多的人。”

  但是,云鲸却回答道:“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是出于不忍心才供养他们的,这是我想这么做,而不是为了供养他们而供养他们,何必如此呢?”

  这个回答,给李启整愣了。

  但他还是马上理解了云鲸的意思。

  云鲸的一切都很单纯。

  他不忍心,于是以身供养终身。

  这和修行没有任何关系,他不会为了供养而去修行,也不是为了供养而供养。

  为了更好的供养而去修行,那供养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答案是,供养什么都不为,就是慈悲在心,仅此而已。

  所以,他不会为了“更好的供养”而去修行,因为供养根本就不存在“更好”的这么一说。

  阿弥陀佛锻造阿弥陀净土,广纳万亿世界的生灵,并不比一个小沙弥将自己的馒头捐出去更高尚。

  二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慈悲”。

  同理,不入品的云鲸以肉身供养众生,也并不比九品的云鲸更卑微,既然如此,那修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何要修行呢?

  根据这个问题,李启和云鲸的内心,开始互相映照。

  李启阅读着云鲸的内心,云鲸也看着李启的内心,两者就像是互相对立着的两面镜子,开始不断的反射同样的事物。

  理论上来说,站在两面面对面放着的镜子之间会出现无限个像,因为相对镜像可以反复反射,但实际上不会是无限,最终有多少映射,主要取决于镜子对光线的散射及吸收效果,换句话说,叫“分辨率极限”。

  就看那一面镜子更光滑,反射率更高,那么就能重复更多次。

  而李启感受着这种不断的映射,最终,李启停了下来。

  云鲸的内心太过于纯净。

  李启虽然也能映照内心,但他却不如对方,所以这种无限的映射只会停在李启这边,这是李启不如对方的表现。

  这让李启惊叹。

  与此同时,关于云鲸的答案,自然而然也就浮现了出来。

  大光明镜!

  这是大光明镜!

  佛门的大光明镜,也被称为“大圆镜智”。

  这是一个比喻,比如僧人就像一个圆满光滑的镜子一样,可以照内照外,照天照地,通彻无碍,法界一切众生,无处不至,无时不照。

  不忘不愚,一切境相。

  性相清净,离诸杂染。

  纯净圆德,现种依持。

  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相。

  说人话就是,他的内心太纯净,太无暇,以至于没有任何尘埃,所以可以映照别人。

  有偈语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你的内心完全没有尘埃的时候,纯净的精神便可以映照出别人的精神。

  其实普通人也可以做到,所谓的“共感同情”便是如此。

  你看见别人撞到了脚指头,你也会痛,这就是一种“共感”。

  你看见别人的悲伤,你似乎也能感受到某种悲伤浸染了你,这也是共感。

  但普通人的心如明镜台,被尘埃所覆盖,以至于失去了和其他人共感的能力,只有极其强烈的情绪才能够引起这种共感。

  但是眼前的云鲸不一样。

  他真正做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是真正的大光明镜,大圆镜智,通过自己的内心,映照出了李启的内心,于是得到了李启的共感,进而体会到了李启的思考与心情。

  就好像是一个目光敏锐的观察者,一个具有深沉智慧的深思者,只需要观察一个人的动作,就能窥破别人灵魂深处的隐秘。

  那些高僧所能看破人心,靠的应该就是这般力量。

  这是一个普通云鲸能做到的吗?

  怪不得会被长桥的人搜集到,这……简直就是佛子应有的素质啊!

  李启心情大好,他觉得,自己肯定是找对人了。

  这般素质,除了佛子转世,还能有谁?

  要知道,大光明镜,可是佛门“慈悲”的一大来源啊。

  李启也曾研修佛法,知道这代表什么。

  佛祖割肉饲鹰,为何?

  因为,他就是大光明镜,能够理解鹰那饥肠辘辘的痛苦。

  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所以他对众生都抱有真正的慈悲,就好像对自己一样。

  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羊就能够理解狼的饥肠辘辘,所以不会怨恨狼之前吃掉了自己的家人。

  狼明白了羊血肉撕裂的痛苦,所以不会再去捕食羊群。

  人和人,不再互相把其他人当做敌人,因为完全的感同身受,使得他们可以互相理解了。

  人和人不再敌对。

  人们互相帮助,互相友好,伤者得到良好的救治,死者得到妥善安葬,之前的仇敌握手言和,曾经的敌人互相帮忙。

  人们不再孤独,每个人的内心都被展露了出来,能够放下一切仇恨,因为他们理解了“敌人的苦衷”,理解了先前和自己厮杀的人的“想法”。

  当你真的“理解”他人,而不是站在自我的角度“曲解”他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情有可原,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你不会埋怨他们,因为大家都能互相“理解”。

  所以,这种供养,和修为完全无关,仅仅是心中的选择而已。

  佛性。

  李启在这里面看见了完全的佛性,这必然是佛子才具备的特质。

  那么,还差最后一点,就能够证明对方是舍利弗了。

  那就,修行与智慧。

  仅仅有慈悲和大光明镜,那只能说具备佛性,有成为佛子的资质,但佛子那么多,也不一定是舍利弗就是了。

  所以,在彻底领会了对方的“佛性”之后,李启对云鲸说道:“我有办法,能让你救更多的生命,也能让你从另一个层面普度众生,你想要吗?”

  “另一个角度普度众生?”云鲸茫然,他不知道李启在说什么。

  但下一刻,大光明镜映照李启的内心,让他知道了李启说的是什么。

  李启想说的是,肉体的供养只是一时的,他的肉总是会被吃完,他总会死。

  但是,若是教育,普及佛法,让众生皆能领会佛法,那么,众生皆布施,皆供养,岂非人人都不必再布施供养?这样所有人都能得到好的结局了。

上一篇:仙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