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寥 第92章

作者:中原五百

  这也是周清安心踏实睡觉的原因。

  一夜过去,周清休息得很好。

  他照常起来晨练,然后准备好出发所需的物品,依旧不改过去的谨慎。

  不忘初心真豪杰!

  这种谨慎,他会一直保持。

  一切准备好,威远镖局的武镖头到来。

  武镖头听说周清要去太和派观礼,特意绕道过来,打算和周清一起去。周清自无不可。

  现在威远镖局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武镖头在镖局的话语权也由此变重。

  他很是感激周清对他的支持。

  武镖头看着周清的小院很是感慨,以这两年周清获取的财富,将院子扩张十倍都可以,而且周清贵为解元老爷,绝不会显得突兀。

  但周清依旧住在小院里,或者在山中宫观居住,远离尘嚣。

  “周解元做事无论巨细,皆十分用心,寂寞豪华自有深意。无论是合作,还是追随,只有他这样的豪杰,能令人在即将到来的乱世感到踏实。”武镖头心想。

  “武镖头,咱们出发吧。”

  武镖头看着气定神闲的周解元,脑海里闪过金光寺、海沙帮的遭遇。

  平日里斯文有礼,动手若雷霆霹雳!

  作为周解元这一方的人,他一个走镖的,都感到满满的安全感。脑海的念头一闪而过,武镖头行了一礼,

  “好,请解元公上马,咱们这就出发。”

第62章 文胆进阶

  常年处在江城和山中,周清对外界的感受还不深刻,直到路上见过好几处化为废墟的村庄,看着一些破败已久的废庙,才深刻意识到,世道的败坏,比他想象的要糟糕。

  其实能来到江州城的灾民,都可以算是幸运儿。

  许多跟他们一样的灾民,都死在了路上。

  “灾民啊,那还能是人吗?”武镖头感慨道。

  他还说,自己往北方运镖时,路过数省,几百上千里路,路过的村庄里,都从来没听过公鸡打鸣的声音,路边甚至有白骨出现,死了许久,没人收尸。

  “其实,最可怕的不是灾荒,而是瘟疫。”

  瘟疫?

  周清内心有所触动。

  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这个世界的古书,包括回春符典,都有治疗瘟疫的法子,但是没有系统整合过,关于瘟疫的论述,很粗略,并不具体,而且不是很好的大夫,容易产生歧义。

  周清脑海里泛起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论》、明末吴又可《温疫论》以及前世所认知到的一些防疫常识,还有相关的杂书,回春符典的一些理论和病例同时在脑海里泛起……

  许多他知道的,自己理解的相关知识,汇聚到了一块。

  每个镖局经过常年摸索,会有自己的地图,在常走的路线里,懂得哪里有危险,哪里是陌生的道路……,武镖头为人谨慎,这次入夜前,一行人住进了距离太和山数十里地的磐石城。

  磐石城,原本也算繁华。近来遭了疫病,眼见整个城比以往安静许多,弥漫着莫名的恐慌……

  周清见状,心中关于疫病的种种知识开始汇聚。

  他取出笔墨纸砚,在油灯下,开始编撰文章,尽量用简短、直白不容易产生歧义的文字,写下自己对疫病的理解。

  写到天明才收工。

  又反复读了好几遍,将字句斟酌,一些容易犯忌讳的地方隐去。

  古代著书,着实不易。不但容易被人挑刺,还可能被举报,连累身家性命。

  因此文章写得艰涩隐晦,有时也是不得已为之。

  好在周清通篇近乎白话,都是世人常用,能理解的话语。他读书时,早已将种种忌讳牢记于心,又检查了早几遍。而且记忆力惊人,打腹稿时都无比注意相关方面。

  最终成稿定型,除了内容没有文采外,完全能算得上防疫治疫的手册。

  写完之后,他心中豁然开朗。

  观察养生主,文胆已经提升到了(中阶)。

  纯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这才是他穿越而来最好的文章。

  ……

  ……

  太和宫。

  这次观礼,实则是太和派确定继承人的日子。虽然人选早就为江湖同道熟知,但举行观礼,仍是重要的事情,往后萧若忘完全可以用太和派少主的身份,与江湖同道和官场中人打交道。

  并且加箓之后,本身便有虚职的官衔在。

  江湖上,能这样获得朝廷加封虚职官衔的大派,实是寥寥无几。

  清福宫最盛时,都只有清福宫宫主才有官衔,后来那场动乱之后,也被朝廷收了回去。

  “周解元好。”

  “萧道长好。”

  萧若忘知道周清上山,亲自带人过来迎接,并请他到内殿一叙。太和派内有文武两殿,文殿专门用来招待达官贵人,规格较高。

  当今天子崇道,是以上行下效。

  太和派在西江省扎根多年,又有清河王府撑腰,着实结交了不少达官贵人。今次连西江省布政使都来了,其余知府之类,都只能当陪衬。

  除此之外,还有清河王元华和郡主元明月,将在观礼正式开始的时候到来。

  萧若忘知道周清喜静,给他安排了一个僻静的位置。

  在他看来,周清能来观礼,已经很给面子了。

  毕竟周清在他的感官里,实是古之隐士一流。哪有中了解元之后,不换大宅子的。

  周清便是。

  住了一个老宅,连仆役都没有。

  不慕奢华,颇有道家恬淡养真之举。

  即使周清在孝期,其实以世人的眼光来看,在大宅子一样可以守孝,而且是光宗耀祖。

  然而周清没有如此做。

  两年多来,始终如一,没有好名利的举措。

  只有江州城知根知底的人(金光寺)明白,全特么是扯淡。

  金光寺明明知道智通长老和海沙帮他们出事,和周清、林家、清福宫等脱不了关系,偏偏一点证据都没有。

  案子已经结了,金光寺找到宋巡抚那里,都别想重新立案。

  在宋巡抚眼里,如今冯致远冯知府正是能臣干吏,宋巡抚有心用这个举人出身的家伙,压制如今代理布政使王珣的野心。

  快两年了,朝廷一点都没有去掉王珣代理布政使的“代”字打算,也没有将他调走。

  弄得王珣觉得自己还有机会。

  他可不想入京。

  在地方上,布政使是大佬,去了京城,只要不是三公九卿六部尚书的位置,哪有做布政使来得好。

  还得看好多人眼色。

  周清本以为自己就是走个过场,安心等观礼开始便是。

  没想到有人叫出了他的名字,

  “阁下便是周清?”

  直接呼名,甚是不礼貌。

  出言不逊的是一个中年文士,有人介绍他是致仕的商阁老家的三公子商邴,在顺天府中了举人,但没当官,而是回到西江省,操持家业。

  商邴那年参加顺天府时,房师座师都是商阁老的门生。

  高中了乡试第七名亚元,不高不低。

  他自认为是有解元之才,完全是父亲害了他,门生不敢点他头名。

  他其实不知道,将他点为第七名亚元,两名门生已经背了很大的压力,毕竟乡试中举的卷子可是要公示的。

  好在顺天府的乡试,向来不止一个关系户,商邴不是头名,自也没背最大的压力。

  商邴为了此事,还找商阁老闹了一次,有老母护持,商阁老拿他没法,于是将他赶回了西江省。

  京城深似海,商邴如此不明大局,早晚会闹出事来。

  商邴到了地方上,仗着是阁老幼子,吞并田土,还和江湖人多有来往,海沙帮正是他一力扶持做大。

  商邴自认为有经世之才,却被老父嫌弃,一向不爽。

  毕竟他老老实实的大哥,仗着父亲的荫蔽,好几年前便坐到了户部侍郎的位置。这也是常例,本朝首辅的儿子当户部侍郎,时有发生。

  商邴认为大哥可以,他为什么不可以。

  他也能考进士。

  偏偏商阁老不许。现在商阁老致仕,他大哥也转任了工部尚书,虽然没入阁,也算是地位显赫了。

  但是大哥为人沉默,惜字如金。

  怎么看,都不似他交际广阔,在官场上吃得开。

  这些日子,商阁老致仕回来之后,更是对他严加管教。

  商邴十分郁闷。

  而海沙帮出了事,虽然只是死了帮主秦豹和一些头目,再安排人上去,海沙帮照样能运转,可是秦豹向来是商邴的铁杆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