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卖菜的人指指小葱拌豆腐,表示多个菜。
“爹,娘今天收拾装豆子的袋子,扫出来九两陈豆子,叫我跟卖豆腐的换了一斤二两豆腐,分成三份,给你带一份。”
送饭的孩子解释为什么多个豆腐,拿豆子换的。
一般一斤豆子出二斤二两豆腐,十两一斤的,十六两自然也乘百分之一百二。
换则是一斤换二斤豆腐,多出来的算做豆腐的人工费,赚的钱。
一般用陈豆子,还有两瓣的、兔嘴儿的豆子来换豆腐,更划算,不然豆子能种能发豆芽。
九两豆子自然换十八两豆腐,一斤二两。
卖豆腐的除了赚百分之二十的豆腐钱,还能赚一份豆渣,豆渣能吃的。
豆渣和萝卜放一起能做丸子,跟野菜混合后能蒸团子,哪怕放点盐,拌着吃也不错,里面还有很多蛋白质和油。
“不错,很好!”朱棣看完满意了,至少这个卖菜的家里情况挺好的。队伍往前走,铃儿在那吩咐,让人把桥上的菜全买了。
燕王殿下来一次,走桥的时候全跪下,白跪了?
队伍总是要吃饭的,在哪买菜不是买,难不成真去抢?
北平城现在也修了一修,之前打仗有所损毁,不过不算大,该跑的人全跑了,留下的人哪还有什么士气?
至少比朱棡的太原府阳曲县强,两个地方不是一个级别的,要比也应该比朱樉西安府的长安城。
“四弟,回头真要给你三哥那里多送点东西,咱那里也是。”
朱樉很怕三弟哭出来,这两边全是曾经的都城,哪个地方发展得都比太原府强,这……
“二哥,弟正有此意。”朱棣刚刚看完了太原府的情况,再一见自己的北平府,哎呦我滴个老天爷呀!简直太欺负人了。
“无妨,咱那里晚,地方不好,以后……”朱棡眼圈更红了。
“以后啥呀!回头给太原府送东西,发电报,从应天府送,再送去一百军士,多送的。”
铃儿出声,她发现北平府比太原府繁华多了,尤其是城的位置。
看看路边百姓面上的气色,就不一样,再想着方才人家吃的饭,打击人喽!
之前不方便额外给太原府东西,毕竟还有个北平行省没看呢!
如今见到了,再给太原府好处,朱棣说不出什么来。
众人不乘车,就是用脚走,走到地方需要很长时间,元朝给修的很大。
走个故宫还要走不少时候,何况这个可不是仅仅是故宫,包括外城。
当然,现在的北平不是四九城,四九城代表皇宫四个城门,外城九个城门。
如今的北平内外应该叫四十一城,皇宫的宫城有四个门,小门不算。
然后外面一圈是十一个城门口,除了北面两个门,其他三个方向都是三个门,加起来正好十一个。
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原来它就是元朝的都城,格局在那摆着。
如今又修了修,加上许多设备通过海运送到此,朱棣感觉比西安那边还好。
“里长,咱的封地是不是……”
朱棣不好意思了,他看到街道旁边卖各种吃食的地方,还有卖衣服的、陶瓷的,感觉跟南京差不多。
至少百姓没有在街头要饭的,也没有穷的穿不上衣服,目前为止,百姓脚上的鞋即便是草鞋,也很完整。
草鞋不代表价钱高,代表了家里有人有时间帮着编,草鞋越漂亮、结实,用时越久。
如果吃不上饭,没有力气,也找不到工作,又怎么可能把草鞋编这么好?
加之大家的衣服穿着还算合身,没有破了不补的,生活水平比阳曲县高了不止一筹。
里长心情愉快,之前来过一回,在这里帮忙出谋划策,终于见到成果了。
“殿下,北元被打跑了,故此太原府与西安府所受威胁小,而北平不一样。
按道理来说,殿下的年岁小,不可能很快过来就藩,当时给殿下封燕王,实际陛下没指望殿下快速撑起来。
女真那里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把资源放到北平行省,等着需要的时候,北平行省必须出力。
尤其是殿下的北平府,打起仗来,南京来不及送的东西,全靠北平府支撑。
殿下自然知晓打仗打得是什么?光有士气和武器不行,后勤跟不上,会弹尽粮绝。”
里长使劲说北平府将要为将来的事情付出的代价,如此才能平衡其他人。
第1053章 稻谷处置出新术
“殿下,在此安营可好?”又前行一段时间,眼看要到中午,徐达负责安排地方。
今天不能去皇城,距离太远,三十多里地呢!
走了三分之一的路,应该休息,明天再去皇城看看,元朝的皇城,朱棣的燕王府跟秦王府和晋王府一样,修建停了。
大量的资源被用在了基础建设方面,王府继续设计,才用新的技术,尤其是砖混结构,防火好。
朱棣的燕王府在元朝皇城西边,太液池旁边,太液池是后来的中南海,往北面一些距离是北海。
现在北海可不是那么小的地方,叫积水潭,也称呼为海子,北海就这么命名的。
换成西藏那边就不称呼为海,叫措、错,如纳木错,大湖。
“劳烦将军了。”朱棣也不想继续走了,赶路赶两天,水路晃悠,确实想休息。
他不称呼徐达为右丞相,也不叫参军国事和太子少傅,哪一个都不好。
有坊间小道消息说当丞相没好果子吃,小道消息,不作准的,反正胡惟庸压力很大。
参军国事,以前确实可以,现在下丘村管国事,虽然明面上未体现出来。
太子少傅属于太子的,太子府那里一群人挂名,跟自己有啥关系?
当然,太子村跟自己有关系,必须抓住不放手,手不够用,把脚也要盘上去的那种。
众人去营地,铃儿跟徐仪华拉着手哇啦哇啦说话,主要问徐仪华到北平后对这里的了解。
其他人未必能说得全面,有的人会选择性不说一些事情,但徐仪华对铃儿没戒心。
“铃儿姐,水稻都种下了,去年的水稻留着,知道你们要来,就没给运到南京。
我也是去年才来,今年回去,跟你们一起走,这边不如南京,没有人一起玩儿。
我又是以后的燕王妃,又是大官的闺女,别人都怕我,还是在下丘村好。”
徐仪华跟铃儿说着她在这边别扭的地方,没有说话的人,就府里的宫女丫鬟平时聊聊天。
她一出门就一群护卫,不像下丘村的人,下丘村的人出去身上带武器,别人不可能针对某几个下丘村的人进行攻击,没意义。
攻击她有意义,抓住她可以威胁徐达,还能让朱元璋的儿媳妇布局被扰乱。
目前被扰乱的只有一个,秦王妃,还有晋王妃,朱樉不成亲,朱棡只能等着,很着急。
在南京则不同,徐仪华和其他的将领、官员家里闺女能去下丘村,只要身份地位够高就行。
铃儿连连点头:“北方的大米好吃,之前吃的太原府晋祠镇的大米,你吃蛤蟆不?青蛙,不是癞蛤蟆。
等你跟着走的时候,到定辽都卫咱们吃当地的林蛙,那里的大米也好吃。
当地的稻壳怎么处理的?跟着其他的东西一起发酵了?”
“没呀!发酵是一部分,按照村子给的法子,做绿肥。
把马粪、牛粪什么的跟青蒿、稻壳,加上土,一层层堆起来,然后点燃,从下面点。
这样把生土给烧成熟土,跟着其他的一起再沤,适合北方,天冷正常温度发酵不行,得额外点火。然后又试了个阴燃,没敢直接教百姓,怕中炭毒,去年冬天用在牢房里。
牢房下面挖出来坑道,堆满稻壳,压实,外面的口子点燃,立即封口。
稻壳就慢慢在里面烧,真的烧了一冬天,牢房中始终暖和,还有……”
徐仪华说着稻壳的应用,北方跟南方不一样,反正这东西喂牲畜和家禽不怎么合适,不好消化。
一般用来沤肥,下丘村给出好几种应用方法,沤绿肥、保暖阴燃、新盘的火炕需要烘干放稻壳慢慢燃、做枕头里面的瓤,一般都用麦麸,没钱就拿稻壳,麦麸能喂牲畜,比稻壳贵。
要么北方烧煤打煤坯,在地上先撒一层稻壳,打好的煤坯放在上面晾晒,方便拿起来,不然都粘地上了。
徐仪华讲着,她家执行能力最强,她爹徐达相信下丘村,下丘村那是真厉害!怎么在和林打赢的北元他自己心里清楚。
那王保保军事才能让人很无奈,每次对阵他都提心吊胆的,结果用武器和望远镜欺负得对方狼狈而逃。
“好的呢!”铃儿开心,能用上就好,去年给牢房用,没死人,今年就能给正常的百姓用。
这個最适合放在养济院,一般人家还真用不起,得先挖坑道,然后把稻壳楦满,再压实,外面引燃并密封。
寻常百姓谁家专门在地基下面挖这个?简直是开玩笑。
唯独公共建筑能够采取,看病的惠民药局,需要保温的地方、养济院、学堂……
“妹妹,现在村子里有的新的技术,拿稻壳酿酒,酿完酒的稻壳又成了好肥料,我给你,你交给徐将军,在这里安排一下。
那酒能喝,也能当医用酒精,看蒸馏吧!蒸馏的头一道度数高。
实在不行就拿硫酸来提纯,在一些情况下,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比肥皂处理伤口更好用。
伤口太大比较麻烦,用酒精容易痂下结脓,村子里在研究工业生产碘酒,比单纯用酒精更好,却还是能痂下结脓。
实验室有一点碘伏,无法普及,太难了,只能给咱们这些人自己用。”
铃儿又给出一个稻壳的应用方法,酿酒,受工艺限制,酿酒完了就不能重复利用再次酿酒。
“这个不需要保密?对夷人……”徐仪华第个想到的是出口。
“保密不划算,种水稻的地方多,为了向夷人保密,耽误大明自己的整体经济水平发展,损失更大。
要教商人,准备前期把技术卖给商人,商人买了后,他们自己会保密。
夷人想从商人手上获得,难度并不小,夷人不允许离开市舶司范围。”
铃儿摇头,她相信商人花大价钱买了稻壳酿酒的技术后不会随便告诉别人。
“那就好啊!铃儿姐,队伍里有栗子鸡罐头吗?我想吃了,又不好意思发电报到南京去要。”
徐仪华点下头,突然害羞地说想吃罐头,现在没有栗子,想吃需要等两个多月。
“有,一直没吃,这次出来,罐头基本上没动用,一会儿我给你拿一个。”铃儿笑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