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521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里长现学现用,他其实不知道呢子衣服的梭织技术代表了什么。

  朱元璋同样不知道技术代表的含义,他也不需要知道,反正下丘村说行,保证行。

  “宜长,照此说来,棉花、麻什么的,是不是都成?把原材料运过来,咱们加工好了加价卖回去,赚中间的差价。”

  朱元璋脑子还是灵光的,瞬间想到了技术优势,洛水河边的设备参股商人到处收棉花呢!

  里长使劲点头:“是啊!咱们有这个技术,就是一般情况下怕冲击百姓营生。”

  “晓得咧!往后咱市舶司要问问夷人,看看他们要不要,这技术太欺负人了。”

  朱元璋又一次承认技术的厉害,别人累死累活地干一个月,不如一台设备一天。

  关键人有数量,设备可以随时生产,把一个人从小养到能干活的时候需要多少年?造一台设备需要多少时间?

  而且设备不用天天供饭,也不给工钱。

  若一台设备是一百二十贯,相当于女子一百个月的工钱与福利相加。

  一天顶一女子一个月的产量,一百天就回本了,剩下的全是赚的。

  正如蒸汽机翻耕机和收割机一样,收割的话,还要有人去捡一捡,翻耕与耙平则不需要人再过去参与。

  “陛下,从古至今,技术一直在变,像用的犁,最开始没有犁的,是人在地上随便种,之后用工具刨,接着才出现了木犁、石犁、青铜犁。

  犁又从直辕犁变成曲辕犁,由二牛抬杠成了一牛挽犁,技术变强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心,技术变革的时候,很多产业结构就跟着变,为了追求更大剩余价值。

  咱管好政策和律法,进行引导与限制,其他的就好办了。当然,吏治最关键。”

  里长介绍了下耕地用的东西的历史变迁,以证明技术一直在前进。

  不是有了下丘村才有了技术,那火铳是下丘村做的?下丘村做的是燧发枪好不好?

  朱元璋连连点头:“是矣是矣!事之对错在人而不在术。咱找人问夷人,行的话,就帮着加工,从中赚钱,要多赚,他们不会。

  其实比他们便宜一半都划算,要不看运输费用等相关利益,咱可以五分之一嘛!

  反正咱有得赚,也叫夷人商队有得赚,不然他们就不来了。

  等咱大明的远洋水师建好,咱们出去,压榨其他夷人的利润空间,馍就那么大,有的吃得多,有的就吃得少。”

  “陛下,咱其实可以把馍做大。”里长想到憨憨说的话了。

第765章 蛋糕做大九年粮

  朱元璋吸了吸鼻子,烤鸡架凉了,拿过去热,又喷了醋。

  ‘阿嚏!’他打声喷嚏:“馍怎样做大?”

  “自然是多放面。”里长的鸡架没让憨憨热,喷醋的目的便是为了怕凉的时候吃着腥,越热肉越缩,越缩越硬,会咬不动的。

  朱元璋:“……”

  换一个大臣敢说出这句话,他保证立即骂人,面对里长,他忍了。

  “陛下,大明出海后,顺着岸走,遇到的地方受气候原因影响,本就产量高,他们的农耕技术却不够好。

  在没有高炉和平炉之前,冶铁和炼钢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产量低。

  咱们在和林时,送给牧民们的成套铁器,他们十分珍惜。

  如今大明的冶铁、炼钢技术独步天下,别人不行的,别看他们弄出来一些武器还凑合,但产量跟不上。

  咱们为他们提供一些种植和养殖技术,他们就有了更多的可以用来与大明交换的产品。

  那边以水稻为主,天竺西北地方由于降水少,则以小麦为主。”

  里长终于不说挨骂的话了,把蛋糕做大,憨憨说的。

  为别人提供一点东西和技术,利用别人的劳动力来给自己服务。

  “哦~~”朱元璋恍然,这么个多放面,有面才能放,面需要种。

  “帮他们种地,他们种完了拿来跟咱们换,咱们好储备粮食,现在咱就怕受灾,最近没有太大的灾了吧?

  然后让他们养猪和家禽,不对,让他们养牛马,咱们需要牛马耕作和运输。

  现在的储备粮不够全大明百姓吃半年的,贮够一年的才安心。”

  朱元璋想明白了,叫别人帮忙干活,大明给他们一点好处就换回来大量的东西。

  里长看一眼朱棣:“之前已提过,明年就北平行省干旱,已经开始应对,包括河北所在和部分山东地区。”

  朱棣:“……”

  他也不晓得是该高兴啊还是该难过,眼看着受灾,总归是笑不出来的,但偏偏提前很长时间预警,可以准备。

  像四川那边,大水一冲,啥都没了,好在人带着牲畜家禽跑到高的地方,房子拆了木头。

  “父皇,开春多派些打井机过去,还有挖掘机,先挖坑蓄水,夏天旱。”

  朱棣为自己的封地百姓多要东西,百姓已经在打井了。

  百姓信任朝廷,朝廷太神了,说哪里旱哪里就旱,说哪发大水哪便发大水,说地动那必然要动,只有说蝗灾的时候没那么严重。

  朱棣的意思是趁着有时间,多多造打井机,就是那个一压就从地下抽水的。

  北平行省种小麦,夏天收完了好种大豆与高粱,加上百姓种的棉花,一个大旱,万一水不够了呢?

  “好好好,造,造好了用船从海里送去。”朱元璋答应。

  他觉得打井好,不喝河里的水,百姓就减少生病的几率,哪怕要求百姓烧开水,百姓有时为了省柴火也舍不得。

  “燕王殿下放心,北平行省不会出问题,明年会派机械到那里帮忙翻耕。

  咱大明需要储备九年粮,抽空就建一建粮仓,最好三年内储备上。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里长可不想只有一年储备粮,九年粮食储备,其实年头久的陈化粮不好吃,口感差。

  那么就拿来喂牲口、养家禽,用新的粮食放进去。

  关键的时候,真没有吃的了,陈化粮很香,比草根和树皮好吃,还不像观音土一样会吃死人。

  “对对对,九年。”朱元璋见里长说九年,他就有底气:“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他把后面的话说出来,《礼记》中的内容,不过他觉得以前的礼记写的不太真实。

  怎么可能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种三年粮食就攒出来多一年的?那得是现在的轮作和套种。

  汉朝的时候有这技术?这还是下丘村琢磨出来的,要不就是专门说的南方,一年两熟。

  现在种完水稻种油菜籽的方式,没有畜力得累死。

  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收完冬小麦,都不敢耕地。

  马皇后吃了一个烤鸡架的脆骨,口感不错:“从外面买粮确实省事,今年一年没少买,粮食都拿来给将士们吃了,有的地方米很香。”

  她管着对外贸易,大量的粮食被送过来,然后发给军队,额外多给,军队有家的会送一部分到他们家。

  正常没有战事,是很少锻炼的,一锻炼就吃得多,一个士兵吃的饭是正常百姓的一倍还多。

  一养可是几十万,几十万人多一倍的消耗,相当于一个宁国府了。

  今年不但粮食给够,让将士们训练,还给肉呢!蔬菜、肉等副食顿顿有,肉哪来的?用粮食换的。

  不过大部分肉是鱼肉,海鱼肉,其实这个肉更好,蛋白质含量高,也有一点脂肪。

  军队不但战斗力强了,而且更忠心,谁给饭吃听谁的,连家人的都额外给那么多,打仗拼命没问题。

  之前都是朝廷的国库出粮,没有钱,按照当兵的官职大小给军饷,所有有逃兵,怕死。

  天天锻炼身体,浑身都是力气,军队的士气不一样的。

  加上额外多一份补助,当逃兵可就没有给家里的那一份了。

  关键有了好武器,拿这枪打敌人,纯粹是欺负人。

  “对呀!咱的军队好。”马皇后一说军队的事情,朱元璋想起个情况。

  “不晓得他们练的投掷手榴弹如何了,以后战场上要用的,要又远又准。是不是宜长?”

  朱元璋问里长,现在军队不但练枪,还要练扔手榴弹,要求最少扔三十步。

  之前战场上为了应对敌人拼死冲锋,都是用炸药包坑人,但那个是人家还没适应。

  以后遇到敌人,打仗多了,再用炸药包不但不划算,敌人也不傻傻地上当了。

  故此下丘村给出了另一种武器,这个手榴弹扔准了,即便敌人挖堑壕都没用,照样扔进去。

  同时敌人的城墙很少有达到三十步那么高的,即十五丈。

  垂直扔不了十五丈,敌人很多的都是几丈高城墙,这个还扔不上去?

第766章 兵种克制言战术

  里长知道朱元璋要问什么,下丘村给出来的手榴弹模型,重量等方面与真的手榴弹一模一样。

  但是手榴弹只造出来几枚,并未大量生产,这个技术是用来炸暗礁和礁石下面的。

  长江和黄河要炸通道,方便船只往来,潜水下去,就得有额外的爆破技术。

  跟手榴弹一样,顺便造出手榴弹,目前的难度在于碎片爆破结构。

  那个一个个的格子,在承受爆炸冲击波的时候要碎掉,用碎片杀伤敌人。

  这个东西看着简单,实际上需要标准的铁和标准的压模工具。

  下丘村得试验,一次次的,达到最佳效果。

  那么那边拼命练着,万一没有怎么办?

  “陛下放心,再调整几次就好了,手榴弹的优势在于爆炸后的杀伤面积大。”

  里长担保,不会造不出来,以后要大量使用的。

  朱元璋选择相信:“那便好,可惜他们扔得太近了,三十步,十五丈多一点。

  看咱憨憨,都不见使力气,一甩手,四十丈,这要是跟敌人打,稍微使个劲,岂不是扔百步以外?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