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454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此次走黄池河入长江,顺流而下,朱元璋要看看另一边的景色。

  其他包括西河村在内的二十一个村子的人在挥手告别,他们刚来,之前来了迎接完陛下,又回去忙着收大豆和其他作物。

  下丘村的地更完耙好,一大堆小型蒸汽机的设备扔在村子里,二十一个村子赶大马车来拉走一些。

  回去后给自己的村子耕地,换个组件便是小型收割机,没大的好,却方便操作。

  说好了的,宣城县要农业机械化,他们给车套上四匹马,怕拉不动。

  再准备大量的空车跟随,一旦轱辘坏掉,立即换车。

  船队一进到长江,朱元璋就站在船头举望远镜看。

  此时的长江非常热闹,大大小小的船只在江面上按照规矩来航行。

  船只多,在宽阔的江面上会排队,小船让大船、逆流让顺流,江面上留出来空白没有船只走。

  船宁肯排队慢慢走,也不去空出来的地方,当然,线不是那么准,但确实存在无船走的地方。

  这个是应急航道,无须官府规定,所有航船的人全知道遵守。

  一旦有船只出问题,有能力救援的去救援,没办法的立即进到应急航道躲避。

  横渡长江的船不是随便渡,两边的码头或者渡口要对应着,谁敢操纵小船在长江上面乱蹿,保证挨打。

  朱元璋的船队就走应急航道,其他的船只尽量避开,再弄出来小的应急航道。

  眼下处在秋收的使节,百姓手中有了粮,商人们运货到各处贩卖,再收上粮换个地方卖。

  四川那里的水稻比下丘村这边的提前一个月收获,商人们去收陈年的米,四川种籼米,新米出来了,陈米就可以卖掉,商人们收来后制作米线、米粉。

  “宜长,你见过一万石载重的船没?”朱元璋看一看往来的船只,放下望远镜扭头问里长。

  “图上看过,实物不曾瞧见。”里长摇头,回去能看到一艘停在南京那里的万石大船。

  用钢铁打造的万石船只造好了,等着试航。

  上面有两台蒸汽机,前后各二的四个轮子,并且有帆。

  这是大明第一艘真正的钢铁海船,重量比同等体积的木头船轻。

  别看铁比木头重,造船用的木头都是好的实木,而且早万石的木头船,为了稳定结构,里面得用大的木头来做龙骨。

  就像盖房子,用木头做的房梁重,还是用钢铁做的房梁重一样,同等强度情况下,木头的是铁的好几倍。

  木头船要修,一般一年修一次,修一回就加一层木头,通常用六年就不再修了,要么在近海晃荡,要么拆了做别的东西。

  即便抹了一层层桐油,依旧有虫子和老鼠会破坏。

  关键在于海上风吹浪打对结构有损伤,故此修的时候只能加木头,而不能拆前面的重新上木头。

  现在的木头海船和大船,技术不错,有水密舱,比起铁船还是差了些。

  “咱也没见过,若成功,木头便节省下来盖宫殿,往后大明内河船只与海船全用钢铁打造。

  嗯……要带葫芦和晒干的竹筒,不然翻了没东西用,木头船还能浮起来。

  现在也有浮环,从前面朝代流传下来的,往后让所有的船只全备上。”朱元璋还没忘了停下中都建设把木头拿来造船的事情,之后会用钢铁的船,木头船不要再造了。

  已经造的木头船继续使用,至少它们帮助抵御了倭寇的进攻和捞了很多鱼,沿海的渔民有了活计,便不去走私。

  里长一脸钦佩的模样:“陛下思虑周全、爱民如子。”

  周围的官员:“……”

  他们就想不明白,你朱宜长需要整天想着捧陛下?你的地位是靠捧才有的?

  “好说好说!”这剂马匹朱元璋领了:“载重万石的船只今年冬天先在九联城……九联城冬天结冰否?”

  朱元璋不想让一艘船出去,感觉孤单,别看它载重一万石。

  准备在大明附近转悠,突然忘了九联城结不结冰。

  “不一定,有时天冷,大沽结冰、九联城亦结冰,即便长江也有可能结冰的时候。

  其实那艘船在长江中亦能航行,由它帮忙运输,可节省许多人力。

  尤其是气温下降,纤夫拉纤的时候温度在十度以下时,手脚很疼,冻得发麻。”

  里长提议把那艘船调长江帮忙运货,一次可以运五百吨,速度快,晚上有灯照明。

  找熟悉航道的人当引水员,不怕触礁,四个轮子好调整。

  “先看看成不成,若好用的话就多多造,一些工匠的家人已经来到了应天府,那边在建厂,长江边的船坞更是在扩大。

  这两年咱得忍住,别着急,等着东西造出来,才能向外发展。

  北元一时间没能耐打回来,云南……云南……给咱等着,咱已经派人过去了。”

  朱元璋自我安慰着,他着急,以前没有如此多的辅助,他习惯了正常人的思维和生活模式。

  现在出来一大堆的好东西,他恨不能明天就全造出来。

  他思维跳跃性强,话题一转,说到了云南的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

  他一次次派人去招降,尤其是打完四川之后。

  去年又派人了,跟历史上一样,派去的人叫王祎,去年就到了,等着梁王答应,毕竟之前的夏国反抗人都被封了爵位,没有生命危险。

  朱闻天在旁边一脸憨憨的笑容听着,他也在考虑云南的问题,因为云南可以种热带的作物。

  按照历史,那个王祎冬天的时候就要挂了,因为北元的使者脱脱到了云南,梁王在等,犹豫不决。

  历史上徐达北征打输了,那么脱脱一逼迫梁王,梁王就觉得北元还能获得胜利,于是干掉了王祎。

  历史上的朱元璋知道失误在哪,忍了,等着过了八年,把北元那边打一回,稳固了局面,回头就收拾掉了云南的梁王。

  朱闻天的理解是,今天王祎不会死,除非梁王缺心眼,北元都被打跑了,和林丢掉。

  要不是想让军队都学会识字,为整个大明各地脱贫,同时训练开枪,早就大军压境了。

第661章 云南等待购虾米

  在朱闻天的眼里,云南梁王是小问题,不影响大明的发展,随时能解决,和平解决更好。

  抽调军队去云南打仗,不如把知识学好了,到各地教百姓。

  武器好的情况下,打云南的梁王用不着太多的人手,五万人足矣。

  那个火铳发射箭的方法,就是大明军队大云南的时候发明的,云南的军队才丛林中使用吹箭。

  历史上可是出动的三十万大军,死了不少,有的死于厮杀,有的死于疟疾。

  郑和就是这个时候被抓住后变成太监的,现在才三岁,以后还有郑和下西洋了吗?

  至于疟疾,有药物,不过不应该从治疗的药物上下手,那个药可以卖给当地人,或者归顺后送当地人。

  最好的办法是制造阻隔蚊子叮咬的药,比如风油精、带菊酯的花露水,现在下丘村和宫里就用着。

  朱闻天考虑着事情,忍着不出声。

  里长却出主意:“陛下,听闻云南山多路险,不如派人带着爆炸物过去帮忙开个山什么的,再带上枪械,为当地百姓猎杀伤人吃人的野兽。”

  朱元璋微微一愣,随即露出笑容:“帮忙可以,不过……那个枪拿过去,他们会不会仿造出来?”

  “陛下放心,累死他们也不行,膛线不是那么好拉的,纸壳弹也不是那般好造的,不然咱村子何必一点点来?

  尤其是那个枪管,他们如果用铸造的方式做,谁用谁死,咱现在是锻造,回头开始改进工艺,钻孔。

  加上机械,前期的钢质量好的话,钻出来的枪管比现在的热锻要好。

  技术是一步步提升的,他们拿到的后装弹的枪,子弹都造不出来。

  如蒸汽机一般,送他们一百个,他们也只能是用这一百个干活,拆了根本装不回去。”

  里长此刻已经不需要保密了,武器放在那里,别人的工业基础不行,除了干瞪眼,没有任何办法。

  “成,咱派人过去找王袆,叫他给把匝剌瓦尔密看看咱大明的诚意。嘿嘿嘿嘿……”

  朱元璋忍不住笑出声,派人到那边耀武扬威,吓死对方。

  当初自己打仗,敌人若有同样的武器,自己死定了,四五百步就能打死人,还很准。

  关键寻常的盾牌和盔甲防不住,想拉近距离攻击,冲锋的路上便是黄泉路。

  别的大臣只能听着,他们不懂技术,想学的话……想啥呢?下丘村给的技术,工匠学了必须受限制。

  文官武将不需要掌握技术,只要知道这个技术造出来的东西如何应用即可。

  “岸边的小娃娃们卖什么呢?去看看,买回来,多给钱,这几个娃娃,瞧着很着急。”

  朱元璋笑完又举起望远镜看,发现长江北岸有六个孩子在卖东西,有小船过去看看,船上的人遥遥头又走了。

  朱元璋好奇,而且是小孩子,让他想起下丘村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

  他一吩咐,立即有人向那边的一群蒸汽机小船打旗语,护卫在大船旁边的小船分出去一艘到岸边。

  一刻钟之后,小船追上来,大船向下放筐,小船上的一个人先把一堆篮子放在筐里,人没有地方站,抓住绳子,示意上面拉。如此违规操作,却没有人管,连人带筐给拉上来。

  “陛下,他们卖白虾,一篮子大概有十斤,卖二十文钱,一共十篮子,我给了他们五百文,把篮子一同买回来。”

  被拽上来的人向朱元璋汇报,不就是多花钱给孩子嘛!懂!

  “去休息,这是……”朱元璋看到十篮子小虾,怪漂亮的,跟小银鱼似的,透明,能够看到里面黄色的虾籽,这个好吃。

  不过他叫不出名字,似乎见到过,然后就没有然后。

  大臣们一起看,里长瞅一瞅后扭头看憨憨,憨憨打几个手势,里长恍然,吃过,不过不一样。

  吃的时候是干的,当海虾米那么吃,其实是湖虾米。

  “诸卿,别只看着,给咱讲讲,这是什么虾?”朱元璋自己想不起来,他问别人。

  大家互相看看,相继摇头,又看里长,意思是:该你了,你不是有高人教导嘛!啥都会,来,说这是什么?

  “宜长,指望不上他们了,你知道不?”朱元璋一点面子都不给别人留,他明白群臣的意思。

  “陛下,此乃巢湖的白米虾,咱们吃过的,只不过那时都是制作成了虾米,跟海虾米味道不一样。

  巢湖是淡水湖,虾米没有咸味与海腥味。现在是鲜的,从巢湖到此处,不到百里,有石梁河连接到这边,它进濡须水,最后是与三叉河一同进长江。

  小娃娃们估计是从那边打的虾,然后顺流到这边卖,大家都是在江边,谁会愿意买这东西?

  不过这个虾干净,咱们吃的虾米中没有杂质,钱给少了。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