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西路军从那边打过来的,同时也在冷空气流波及范围内。
有往山西和陕西跑的,这两个不是一路,需要分开,西安府的治所在长安,太原府的在阳曲。
这是中路军与东路军的行军路线。
另外一路去大同府,到了大同后,顺便去一下北平。
主要告诉百姓可能有倒春寒,让提前准备一番,尤其是种冬小麦的,别等天暖和了,提前追肥和浇水,让苗起来,这样就不怕冷了。
朱闻天也不晓得是不是真的会出现倒春寒,反正别人催苗没问题,没有倒春寒,可以提前收获,就是额外浇水比较累。
倒春寒特殊事件,跟洪水、大雪、冰雹等都会有记载,前提是必须在大明管的地方。
那就可以查到,比如大水,朱闻天会提前说,朝廷那里规避一下,还有地震。
至于蝗灾,蝗灾是受干旱影响,之前的一大片地方干旱,于是有了蝗灾,山东干旱,也有蝗灾。
结果百姓挖井浇水,大片的土地就湿润了,百姓知道大旱之后有大蝗,已提前预防。
“今年还有什么事情?二月的崇明县应该提前跑了吧?七月的嘉定府想来也动作着,反正不跑就死。
今年七月,北平、山西、河南、山东有蝗灾,这个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因为是随着之前的情况出现的。
百姓们受了旱灾后饿,都没心思去捕蝗虫,地空了,随后蔓延的,如大同与山东的莱州等地,不治就使劲繁殖,来年影响到其他地方。
加上地震,一直震,损失倒是不大,太原的阳曲都是小震,没有什么房屋倒塌的记载。
有年饥,不过那是因为之前的旱灾产生的,加上蝗灾,现在旱灾解决了,还能饥饿?
像去年,济南、莱州、东昌三县历史记载百姓把草和树皮都给吃没了。
今年是苏州、扬州、真定、延安饥饿,百姓没吃的,怎么可能?朱元璋从夷人那里换了大量的粮食,加上宁国府、太平府多的粮食。
河北的真定府与延安府同样是受之前的旱灾影响,减少的粮食不多,一成半到两成,都免田赋了。
哎呀!不会是倒春寒又影响了吧?把去年种的冬小麦给冻死了?还有什么来着……”
朱闻天嘟嘟囔囔地写下来,现在他最愁的是崇明县有没有听安排把人撤走,嘉定府那边要等到七月才有大水。
崇明县是潮水上涨,把整个县给淹没了,嘉定府是河流的问题。
一个在东边,长江入海口,崇明县是个小岛,还没那么大,它被淹了。
一个在西边,是四川的,这个地方大,是嘉定府,然后就受了灾,说是房屋什么的都漂在水上,那人显然……
所以历史上过了两年,嘉定府变成了嘉定州,因为没有人了,人口少,经济也上不去,降府为州。
崇明县人少,打仗打的,之后又把一些人给迁徙走了,说搬就搬,海水没便没。
嘉定不一样,嘉定两个被冲得最严重的县有段距离,证明水大,沿途都完了,其他的县也受影响,最后那水进了长江。
七月份的事情,现在三月份,还有四个月,若要搬家,现在就得开始了,房子都冲跑了,搬家必须搬房子,把木头拆下来带走,等水结束,再回来。现在那里还没种粮食,冬天不冷,不适合种冬小麦,要再等一段时间,然后种水稻。
显然是不能种了,等大水退下去,水稻来不及了,小麦也种不了,高粱不合适,大豆也一样。
“哎呀!这可怎么办?搬家,躲起来,大水过来,大水走,然后地空着?只能种蔬菜了。
蔬菜,蔬菜什么值钱?至少让百姓把损失降下来,朱元璋再给点补贴,田赋显然是不能收了,劳役也不能征。
若是有土豆的话,还能种一下,他们那个地方适合种……榨菜?
青菜头疙瘩,如果他们有种这个,现在开始收获了?嗯!先不管了,回头再说,不急。
就让他们种青菜头,然后高价收购,制作成榨菜,放到居必七里卖,他们冬天还能吃到青菜头上面的叶子。”
朱闻天终于想到用什么来帮助当地百姓了,榨菜,现在可没有榨菜,工序不少呢!
而且榨菜好吃,价钱便宜,产量高,能当咸菜,也能炒其他的菜。
事情确定下来,朱闻天心情跟着转好,发大水冲吧!冲完了损失能够弥补回来,以后还能多赚钱。
今年就这两场洪水最令他担忧,其他的没问题。
……
朱标和朱樉不知道有人惦记着给要搬家地方的百姓寻找其他的生活收入,他俩忙着修土堡。
牧民们继续帮忙处理鱼,内脏要看大小,鱼鳔得单独拿出来,这个是菜,鱼肠子就算了,扔给鸡鸭吃。
它们产蛋,然后人工孵化小鸡小鸭,之前孵化的小鸡小鸭已经长大一截了。
一眨眼,就到了谷雨的时节,正常来说,北方地区也不是很冷了,至少河水上面的冰成了薄薄的一层,随着流水上下起伏,逐渐断开,然后说化一夜之间,或者一场雨就化了。
不过现在又有点冻上了,正如朱闻天分析的那样,倒春寒。
“真冷,关键有风啊!感觉在外面脸被刀割了一样。”
朱樉出去转一圈,回来后立即用温水敷面,再抹上护肤品,他抢了小丫头铃儿的一盒面霜,兰花味的。
铃儿最喜欢兰花味的各种东西,兰花香不固定,却不管哪一种都好闻,而且淡而不散,香味悠远。
朱标也是一样,用兰花香的护肤品,这个味道男女都适合。
里长在旁边出声:“倒春寒之前有的雪水融化,湿气重,空气含水量高,风一吹落到人的皮肤上,就有了刀割一样的感觉。
高原和草原,由于防护措施不好,就与海边的人相同,皮肤粗糙,而且黑。
等以后有了更多的护肤品出现,可以出售给他们,皮肤不好也容易生病。”
“天一冷,土堡的水泥则不容易干,还好提前给他们送了信,不然又减产了。”
朱樉说起他封地的事情,之前旱灾减产,有了蝗虫,又少了一点产量,今年倒春寒……
第579章 组织能手父刘基
“在蝗虫未成气候之前,有足够多的鸡鸭即可应对。今年若是降水还少,需要百姓主动捕捉蝗虫,千万别给它们产卵的机会。”
里长按照憨憨说的教,蝗虫产卵后,生长速度非常快,而且那个卵,在土里埋好几年都不死。
种水田的话还好说,需要翻耕后泡水,蝗虫卵就被淹死了。
旱地的话,除非是先翻耕,然后日头使劲晒,不然虫卵还是活着。
“百姓们自己会想办法,不然他们就等着减产,免了租又如何?”朱樉觉得自己封地的百姓会积极消灭蚂蚱。
朱标抹完脸和手,闻一闻,满意地点点头:“跟着你们出来,说吃苦吧!确实是不容易;说享福吧!也没问题。
反正就是吃苦不是持续性的,吃了苦,立即就能找补回来,可惜百姓没有如此条件。
父皇那边不方便往此传消息,大队人马回去了,不知道怎么样了。”
“是我们跟着太子你和秦王出来。”里长纠正一下。
“咱是太子还是你是太子?”朱标不接受反驳。
“殿下是。”里长顺着说,这太子估计是在外面被风吹迷糊了。
“外面的雪化了许多,有的枯草露出来,有的地方也有青草,青草打蔫了。”朱标换个话题。
“殿下放心,再过一些天,到立夏时,所有的冰雪全消散,倒春寒没有多少日子。
它主要的威胁乃突然降温把麦苗给冻死,像有的地方种蔬菜,白撒种子了。
百姓不怕辛苦,就怕干了活儿之后跟没干一样,那种打击才最大。”
里长以前的日子过得都是跟其他人相同,最难受的是干活后白干了。
朱标掏出来朱闻天雕刻的碧玺牌子,看看上面那个可爱的小宝宝,再翻过来看同样可爱的字,摇摇头。
“一个倒春寒耽误咱们不少时间,咱得什么时候能回去啊?”他想儿子了。
南京没有消息传过来,他看雪融化,就是明白出去报信的雪橇船无法再回来。
去的时候有雪,在雪上飞奔,想往这边来,就是草,那船走不了草。
换成骑兵队伍,需要过一条条的河,大漠不能穿,绕个远在没融化完雪的草地上前进,唉……
里长其实也想念下丘村,憨憨说了,自己的身体好,回去还能继续生孩子。
以后可不能往外跑了,一跑一年多,谁受得了啊!
“殿下,若不把很多堡修出来,修几个关键的,咱们就完成任务了。”
里长想了下,觉得队伍不需要在这里一直呆着。
“既然有了好工具,又不缺少建筑材料,为什么不修,咱至少要把好名声捞到手。”
朱樉不答应立即走,那是来之前的考虑,到这里看看,然后设计一下修堡的事情,接下来交给别人。
看看现在有什么?蒸汽机那么多,等天一暖和,挖掘机干活很快的。
这边集结了十三万人,没有老人、女人和孩子,都是好劳动力,五千技艺高超的工匠,下丘村的技术支持。
就算修万里长城都能修出几百里了吧?看看运输的车辆速度和载货量。
总归是来一次,如果能够把整个防线的土堡给修好,将来的史书要怎么写?
朱标有着同样的心思:“不错,咱们过来便把所有的堡建好,工匠和大量的将士带回去。”他主要想带工匠走,这些工匠太好用了。
本身工匠就都是在各自领域里厉害的存在,赶路的过程中又与其他人相互学习。
工匠中许多人的副业比其他寻常工匠的专业还厉害,加上下丘村的图纸指导、实际建造,工匠又进步一大截。
如此的工匠不能再放走,得集中使用,到时候多给工钱。
其他的工匠干一天活儿,给个三五十文的已经不错了,能拿到一百文的要出类拔萃。
现在的五千工匠,一天给三百文,一个月十贯,属于平常价格,翻一倍都没问题。
里长看看两个殿下:“如此,咱们抓紧时间,倒春寒只影响农作物,对土地影响很差。”
事情决定下来,大家开始分散,去一个个地方打地基,各种大型设备上阵。
大牲口更不用说,它们需要帮忙拉车。
蒸汽机轮子的车也在草地上艰难地前进着,总比人扛着、挑着走强。
坏了就修,对普通人来说带轱辘的车坏了,是件麻烦的事情,对熟练工匠来讲非常容易,哪个坏了换哪个地方。
他们不修,就是换,换下来的坏零件,包括轱辘,到时候有人专门负责带走,集中起来维修。
如果河流之间能够连接上,或者两条河距离不算远,那么大牲口就单独跑过去到河边等着。
从和林的浑河放船,船上装东西,送到某个位置,或者是直接在旁边修建,或者送上岸,再让牲口套车拉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