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938章

作者:东鸭西楼

  可是共识归共识,一般的百姓依然喝不起开水,就如他前世的父辈一样。

  所以张异在搞出蒸汽机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通过几年的布局,完成他当初的设想。

  喝开水这件事,在教育落后的大明,张异选择了将他和药王太上连接在一起。

  所以这个行为,本身对于正一道而言,是收拢民心的关键动作。

  他的想法是,以正一道牵头,在天下每个州府设置开水房。

  然后再将开水房朝着县城延伸……

  通过降低燃料的成本,逐步将喝开水变成不算太难的事。

  当然,这个前提是,他必须把煤炭的价格给打下来……

  周通听着张异的说法,笑了笑:

  “国师做生意的本事,我是知道的!

  可惜,若是能投上一笔钱,也能跟着国师赚点……”

  “你可别投,这个生意若是用来赚钱,那就违背了贫道的初心了……”

  周通若有所思,张异看起来是真没打算用水房赚钱。

  “国师,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国师不打算赚钱,为什么不开成……”

  张异明白周通的意思,笑了:

  “你是觉得,既然我不准备赚钱,也不差钱,为什么不直接免费?”

  周通点头,张异说:

  “慈善这种事,可以做,但不能持续!

  如果投入没有回报,就算我主动贴钱做,也做不久!

  水房在保本的情况下,保持一个微薄的利润,百姓得了实惠,经营者也不至于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这才是合适的做法!

  不过这件事还早着呢,起码,将煤矿的价格打下来再说!”

  燃料在小冰期的大明,肯定是刚需中的刚需。

  煤矿产量这种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蒸汽机能解决。

  张异和周通走访了许多地方,很快选中了自己需要的一处煤矿。

  他这次没有客气,直接利用朝廷的资源,开始在附近买地,设厂,然后开始组装第二台蒸汽机。

  这台蒸汽机和春秋学院那台是差不多同时的时间做出来,所有的零部件虽然不是标准化,但也基本做到手搓的最好。

  有锦衣卫的大旗,朝廷的支持。

  地方官府和士绅哪敢去为难张异。

  从张异出现在煤矿的那一刻起,实际上,他已经接管了煤矿的所有权。

  紧接着,就是组装机器,调试……

  在这段时间内,张异还参观了矿山,对矿工的工作方式,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

  “他真的,跑去挖矿了?”

  张异的动作,总是让人想不明白。

  不过盯着她的人不少,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胡惟庸等人还是不信。

  反正京城的荣华富贵不享受,自己躲到山沟沟里跟那些矿工同吃同住。

  张异的现状,成为中书省一众官员的笑谈。

  虽然没有锦衣卫的眼线,但张异在矿山,本身就有许多官员在配合他。

  他说过的一些话,也被记录下来。

  “让天下人喝得起开水,这家伙倒也是个有心之人!”

  虽然和张异不对付,但众人对张异的想法,也是非常认可的。

  人是复杂的动物,每个读书人一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为民请命的理想。

  只是随着阅历成长,人总会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相。

  汪广洋的话,也染其他人点头。

  他们这些人,是最讨厌张异的人,却也认同张异的做法。

  “只是,愚昧!”

  汪广洋冷哼,在他看来,张异沉迷于这些奇技淫巧,是辜负了他身上的本事。

  一个能站在高位上的人,应该是把握大局,具体的事情让下人去办。

  张异的做法,无形中是降低了他的格局。

  其他官员闻言,附和一笑。

  胡惟庸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大家的话题,很快从张异那里离开,聚焦在如今朝廷最重要的两件事上来。

  都城,新旧交替。

  哪怕如今距离迁都还有一年多,但朝廷的工作其实早就开始了!

  迁都又不是搬家,大家打包收拾东西,然后就住到北京去了。

  这其中涉及到官员的迁徙,必须有一部分官员,去将顺天府运转起来。

  而与此同时,南京这边的工作,也不能落下。

  尤其是如今大明正值第三次北伐。

  大量的凋零,通过中书省,发放地方。

  无数的粮草,也在运送北方。

  如今中书省在讨论的其中一个议题,就是要不要先让一个宰相去北方主持大局?

  这件事本应该是汪广洋去,因为中书省如今,事实上掌握在胡惟庸手里。

  汪广洋能力虽然高,却喜欢明哲保身。

  这些年胡惟庸已经逐渐完成了一人专权。

  只是再次重提这件事的时候,胡惟庸却提出来:

  “不若,让汪相在此执掌大局,本相提前前往顺天府?”

  “胡相……”

  胡惟庸的提议,让所有人都吓一跳。

  他主动去顺天,这是要让权给汪广洋?

  要知道,如今整个大明最重要的,却不是迁都的事,而是漠北的北伐战争。

  徐达和蓝玉,朱棣他们,正一路扎进漠北。

  中书省身为朝廷的中枢,保证后勤的调动,也是极为重要的任务。

  这件事,如果处理得好,这诺大的军功,二人也能分得一份。

  毕竟有李善长的前车之鉴,大家伙也看到了文臣拿军功封爵的先例。

  汪广洋已经是忠勤伯,难道胡惟庸不想利用好这次关系,弄一个爵位?

  “胡相,在北伐的关口,这中书省的具体事务,可需要你定夺!”

  汪广洋感觉有一丝不对劲,用言语试探胡惟庸。

  胡惟庸道:

  “战场上的事本相又不懂,相比起汪相,本相在这方面实在不熟!

  本相觉得,我还是处理自己擅长的事情,迁都乃是内政,本相将这件事处置好更好!

  至于北伐后勤的调度,还望汪相多多上心!”

  汪广洋闻言,只能拱手,初步答应了胡惟庸的请求。

  “既然如此,咱们就去跟陛下说汇报吧!”

  胡惟庸站起来,也不管其他站他这边的官员投来问询的表情。

  汪广洋和胡惟庸出了中书省,去往皇宫。

  路上,汪广洋还有不解。

  “胡相,我怎么都想不明白,你该去顺天?”

  他再次提出自己的疑问,胡惟庸是什么性格,身为同僚的汪广洋最为明白。

  这家伙得了李善长的真传,就连那没有容人之量的脾性都学了去。

  中书省早就成了他的一言堂,若非自己退让,他们早就打起来了。

  可是,胡惟庸主动去顺天,等于将权力分给他……

  “汪相,本相这么做,也有我自己的私心……”

  胡惟庸转头,认真回答:

  “刚才本相说的话,是句句真心,但如果汪相还有疑惑,本相还可以多说一些!

  汪相不觉得,最近陛下对我有些意见?”

  汪广洋闻言一愣,旋即沉默。

  老朱自从被张异提示之后,虽然没有完全采信张异的话,却对胡惟庸多了几分心思。

  这种不经意的注视,瞒不过其他人。

  老朱没有说是为什么,大家也在猜。

  但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朱元璋有些怀疑江郎案跟胡惟庸有关。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