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鸭西楼
张异转头看了徐家丫头一眼,对方已经跑远了……
她狼狈的模样,让张异心中泛起一丝涟漪。
“张真人,我还能有机会一雪前耻?”
张异看着不甘心的徐达,若有所思。
所谓一雪前耻,自是找到王保保,再击败他一次?
他回忆前世的记忆,似乎还真找不到这一段?
徐达洪武六年巡边,再次击溃元军,但他想要一雪前耻的王保保,似乎并没有遇上。
张异明白徐达的痛苦,这是他犯下的错误,但却很难弥补。
所谓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
大概就是如此。
“将军此去,有立功,但你所求之人,却未必与你有一战的机会!
且,老天爷给你留下的时间不多了……”
既然要做神棍,张异自然不会吝啬指点江山。
“是我命不久矣?”
徐达的声音颤抖,这货不是预言完他要死儿子,接下来还要死自己吧?
张异哑然一笑:
“叔叔你若是死了,谁给许夫人生那一子二女,你想到哪里去了?”
“是我迷糊了!”
徐达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苦笑道歉。
“等等,你是说,王保保命不久矣?”
“两年后,就是那位北元齐王的死期……
所以,叔叔你怕是没有机会了!”
洪武八年,王保保病逝!
正是所谓的天意弄人。
徐达听到这个预言,久久不能平息……
这就是朱元璋让他打听的消息,可惜答案出乎君臣二人的预料。
最大的对手,将死。
这对于大明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只是徐达心里空落落的,若没有岭北一败,他大概会很高兴吧……
张异打了一个哈欠,发现徐达整个人都傻在那边。
“贫道不胜酒意,先告辞了!”
酒醒,但困意还在。
张异和徐家丫头聊天的时候,还能勉强支撑。
徐达反应过来,赶紧说:
“多谢真人指路,这个消息,对我大明十分重要……”
张异摆摆手,进入屋子,呼呼大睡。
徐达想了一下,也回去睡了。
“明天一早叫醒我,我要马上入宫,”
他交代完,沉沉睡去。
……
第二日,三更天,徐达早早起来。
应天府的街道,都没有多少人。
只是许多官员,此时正开始起床,然后洗漱之后,去皇宫门口等待皇宫开门。
徐达早早出门,然后找到特殊的渠道,进入皇宫。
朱元璋此时已经起来,正准备上朝。
“这是张异说的?”
皇帝早就知道徐达昨天宴请张异,但锦衣卫却没有监听到他们对话的内容。
听闻王保保只剩下两年的寿命,皇帝的表情阴晴不定。
两年,眨眼就过去了。
那么,此人的价值还剩下多少?
朱元璋就算再想招揽王保保,此时心也淡下来了。
“可惜了,一代英雄,终归逃不过老天爷的算计!
也不知道你我这些人,什么时候被老天爷收走!”
老朱对自己的寿元,是心知肚明的。
但这并不妨碍他感慨命运无常。
“既然王保保命不久矣,我大明倒是可以针对这件事,做些准备……”
老朱是个冷酷的帝王,他可以感慨王保保的死,却也会趁着北元虚弱,趁机给它一刀。
从未来攫取情报这件事,老朱已经尝过太多的甜头。
“你既然也知道了,应该明白该如何做?
洪武八年,也许我大明可以组织另外一次北伐……
洗你今日之耻辱!“
王保保的死,不管是病死还是其他原因,都不重要。
重要的死,他的死多少会给北元造成一定的混乱。
这种混乱的时机,如果大明没有抓住,自然会错失一个好机会。
可是如果用两年,不对,应该是一年多的时间准备,就算不能完成战略目标,至少也可以让北元重创一次。
徐达明白这件事的重要之处,他深吸一口气。
“臣,必定不会负了陛下所托!”
“好好陪陪家人吧,你回来一趟也不容易!”
朱元璋拍拍徐达的肩膀,都说商人轻别离,其实将军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阵子,你不用上朝了,一个月后,你回北方,为大明巡边……”
朱元璋给了徐达一个特许,徐达点头。
“张异,你觉得咋样?”
老朱突然话锋一转,问起另外一件事,徐达正准备认真回答,却见老朱表情玩味。
他才明白,皇帝问的是另一层意思。
他嘿嘿笑:
“这孩子我看着喜欢!”
张异的亲和力自不必说,只要不是天然立场对立,大多数人都能折服在圆滑的处事手段上。
偏偏他外表看着就是一个孩子,他的狡猾,被年龄成功掩盖。
“我看妙云那孩子,对他似乎非常认可,算了,就随了闺女的心意吧……
陛下,您要是没事,臣就回去了!
不瞒陛下,臣昨天喝得有点多,现在还没完全醒酒!”
朱元璋呵呵笑:
“知道了,你去吧!”
徐达连早朝都不上了,直接回家。
老朱目送徐达远去,脸上的笑容才收敛起来。
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不知道思虑什么?
“父皇可是为王保保可惜?”
朱标刚才一直插不上话,此时才询问朱元璋,朱元璋那点心思他最了解。
王保保注定要成为朱元璋引以为憾的事。
“确实呀,天妒英才,这等浩劫,却终究逃不过老天爷的操弄!”
朱标想起自己可能会有的命运,也是点头。
“不过……”
老朱的声音逐渐变得冷酷起来:
“这未尝不是老天爷在眷顾我大明,大明要迁都,北方的局势必须稳住,最好的情况是,将北元的汉庭连根拔除!
如今已经是洪武六年了,距离朕给自己定下的十年之约,已经剩不下多少年……”
朱标点头,时间转瞬即逝,转眼已经是三年后。
这三年,大明这个国家机器,为了迁都早就动起来。
玄武军的发展,也是保证迁都北方粮道的顺利。
朱元璋给自己迁都定下三个大前提,一个是北方战局稳定,第二个是粮道安全和控制南方。
玄武军清了东海的岛屿之后,倭寇和海盗的行动在东海大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