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610章

作者:东鸭西楼

  朱元璋见百官默然,并不搭理自己,在人群中给自己找个捧哏的。

  两年后的常遇春,早就适应了朝堂之上氛围,他脸色不变,道:

  “陛下,玄武军的战绩暂时先放在一边,但沐英这小子的做法,倒是符合臣的胃口!

  这些年主持大都督府,臣对东海的战线早就不满了!

  凭什么我们堂堂天朝,却要被一群效果的流浪汉逼着打?

  防守不是臣的风格,臣主张的就是主动进攻……

  这些小崽子,不错,臣很满意……”

  “常将军,不是我大明不想进攻,也非我们怕了倭寇,你又不是不了解朝廷的情况……

  北边在打,南边也在打!

  这军费难道是大都府出吗?”

  李善长不方便说话,胡惟庸主动站出来,怼了藏遇春一句。

  常遇春反击:

  “那请问胡大人,那倭寇每年侵扰沿海州府,地方卫所军的军费,难道朝廷不出?

  玄武军御敌于国门之外,总好过在我大明的国土上征伐要好!

  您说是不是?”

  “好一个御敌于国门之外!好……”

  朱元璋打断了二人即将展开的争吵,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

  李善长登时感觉如芒刺在背,他低下头说:

  “陛下,御敌于国门之外,自然是好!

  可是有蒙古人的前车之鉴在前……”

  “李相,你的意思是,朕不如蒙古人?”

  朱元璋的话,句句夹枪带棒。

  朝中的百官也算听出一丝不对劲,纷纷噤若寒蝉。

  “臣不敢!”

  李善长苦涩一笑,低声服软。

  “那诸位还觉得,沐英,平安等人,没有资格封爵?”

第386章 饮马富士山,常遇春的新战场

  皇帝满满的恶意,扑面而来。

  李善长的额头,逐渐冒出冷汗。

  他还没回答,兵部尚书主动站出来,为李善长开脱:

  “陛下,李相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我大明论功行赏,有功必赏!

  若玄武军的诸位英雄当有封侯之功,自然可以……

  只是玄武军只是斩杀了几百个倭寇,却不足以说明什么……”

  兵部尚书的意思很明确,沐英他们这一战打得好,却还不足以用他们来否定李善长前边的话。

  “陛下,臣杨载有事启奏!”

  这边话音刚落,另外一边,一名大臣站出来。

  杨载,正是洪武二年朱元璋派去的日本的使臣,只是被南朝将军给抓了,还杀了大明的使臣。

  他虽然逃过一劫,却也被南朝将军软禁。

  杨载回了大明之后,还心心念念,让朱元璋再次派出使臣,说服日本。

  “说!”

  朱元璋斜眼看杨载,让他发言。

  杨载道:

  “陛下,大海茫茫,哪怕沐将军取得一两次胜利,也不足以改变东南沿海的情况!

  那些倭寇来无影去无踪,我大明水军要寻他们,犹如大海捞针。

  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实在太难……”

  他的话,换来大部分文官点头。

  这话其实说得有道理。

  倭寇之乱,海盗侵扰,并非他们强,而是借助了大海的地利。

  就如蒙古人退入漠北一样,北方的祸乱之所以难以解决,就是因为漠北广阔的地域成为蒙古人天然的退路。

  大明军队打不过就退,总有休养生息的时候。

  海盗的情况,比蒙古人还要麻烦。

  毕竟在大海上想找到倭寇和海盗,其实比在漠北找蒙古人的王庭更难。

  “所以……臣以为,就算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谈兵家胜败之事!

  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臣觉得,咱们应该再次出使日本,迫使他们朝贡大明!

  只有日本配合咱们,约束本国的武士,才是解决倭寇之乱的治本之策!”

  杨载说完,跪在地上,大声说:

  “臣愿意再次出使日本,为陛下解决此事……”

  他说完,李善长道:

  “陛下,臣觉得杨大人说得有道理,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以我天朝之恩德,感化四夷,才是王道之策,陛下,臣愿往……”

  百官附议的声音此起彼伏,更是助长了杨载的志气。

  他再次请求朱元璋出使,却将沐英等人封赏的事情放在一边。

  朱元璋对眼前的情景,心知肚明。

  他倒不怪杨载,敢冒着生命危险再次出使,他的勇气和担当毋庸置疑。

  只是他如今出来,未免有混水摸鱼,故意混淆视听的意思,朱元璋并不介意打压一下对方。

  “如果感化有用,朕不如先派杨爱卿去北方给朕劝降元顺帝?”

  奉天殿中,瞬间针落可闻。

  杨载满脸尴尬,皇帝这番话,未免太过强词夺理。

  他涨红着脸,发火也不是,不发火的话,心里堵的难受。

  “杨爱卿的心朕理解,不过并不太实际!

  日本人杀我大明使臣,朕还没找他们算过账……”

  朱元璋第一次袒露,自己对两年前那件事的不满。

  杨载等人正要说话:

  “杨载,你出使日本,那朕问你,如今日本是个什么情况?”

  杨载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话来。

  朱元璋道:

  “那你可知道,日本的统治者是谁?”

  奉天殿里又是一片沉默!

  “那朕可以告诉你们,如今的日本,南北分裂,你遇见的不过是南朝的余孽!

  北朝才是日本正统,但他们已经无力控制全境!

  那些出海抢夺的倭寇,就是失地和失去领主的流浪武士……

  此时的日本,就是十几年前的元末!

  你说你出使,你是准备押注何方?”

  杨载半天应不上一句话,李善长等人也吃惊不已。

  皇帝久居深宫,他是如何知道日本的情报?

  须知,在崖山之变后,蒙古人入侵日本,遭遇了所谓的神风。

  日本这个从唐朝开始就侍奉华夏的藩属国,其实已经和中原王朝分离太久。

  华夏王朝乃是宗主国,更不会去主动关注日本的情况。

  可朱元璋,却娓娓道来,将日本的政治体制,地方局势,一一说出来。

  原来日本的国王叫做天皇,但却也只是一个傀儡,实权掌握在将军和地方大名手中……

  朱元璋的情报,等于打脸了他们这些文臣。

  身居皇宫的朱元璋是如何知道的?

  臣子是君王的手足,耳目,口舌……

  朱元璋设锦衣卫,等于另找了一副耳目。

  可是锦衣卫的力量,百官在长期的争斗中,也大概明白,除了少数州府和应天,锦衣卫的影响力没那么大。

  所以,皇帝能得到日本消息的渠道,只有一个。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