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519章

作者:东鸭西楼

  没有比对就没有伤害。

  朱标,张异,都是属于没见过世面的人,但老朱不同。

  他在过往的岁月中,尤其是当和尚云游天下的三年中。

  皇帝见过各行各业,也尝尽人生冷暖。

  就算造反之后,与马秀英男耕女织的日子,也一直是老朱心中的梦想。

  他是长期见过马皇后在纺纱的,他知道正常一个女工纺纱,速度到底如何。

  “这……”

  “父皇,很快吗?”

  “比你母后宫里那台,快了一倍有余!”

  朱元璋给出来的结论,让朱标大吃一惊。

  一倍,那是什么概念。

  如果是出宫之前,朱标大概对这种效率没有足够的了解。

  可是他做过“生意”。锦衣卫旗下的酒楼,数据,布行,朱标平时都会过问。

  市井的经历,让他明白两个字,成本……

  一倍的常能,假设别人的成本利润是五成的话,张异这台纺织机做出来的布料,只有二成半。

  只要他愿意的话,他完全可以做到在赚的比别人多的情况下,东西还比别人便宜。

  这样的纱布和棉布如果出现在市场上,那对于其他商业对手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打击。

  “就是不知道料子如何……

  老大,你也算个少东家,你去看看!”

  朱元璋让朱标去拿些料子的成品过来,朱标走过去,将纺织机里出的成品拿出来一看,激动回头:

  “父……父亲……,这料子,比平时咱们家卖的,还好些……”

  “什么?”

  老朱也不拿架子了,快步走过去,抓起一些料子看了几眼,旋即,他也变得激动起来。

  朱元璋回头,张异此时很臭屁,他挂着神棍的微笑,立在一边。

  若是再给他一把羽扇,这货就跟他自己写的那本书里的诸葛武侯一个德行了。

  “叔叔现在相信,小侄不会害你吧!”

  “不会,不会,当然不会!”

  老朱哈哈大笑,他可太喜欢这小子了。

  不说别的,只要有这台纺织机,他跟张异搞的那个厂子,就绝不可能会亏损……

  “这就是生产力,给世界带来的改变……”

  张异一句话,让老朱的笑容凝固。

  他低头看了一眼那台纺织机,又看看地上的料子,不由陷入沉思。

第341章 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小道不喜欢大道理,虽然小道不否认先贤流传下来的思想对咱们有指导意义。

  可是诸子百家的道理传下来,到最后也变了味了。

  老庄的逍遥,到我祖先手里变成了条条框框的五斗米教……

  至圣先师留下来的东西,也早就被改得面目全非。

  道理传了千年,世界还是那个世界,百姓依然衣不附体,食不果腹。

  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张异指着那台纺织机说:

  “小道不懂那么多的大道理,只是明白,如果百姓吃不暖穿不饱,什么样的道理,都是空中楼阁!”

  朱元璋深有感触,食有果腹,衣有蔽体。

  这是他曾经最美好的梦想,成为皇帝之后,他强令天下百姓必须种植棉花等作物,也是希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明末乱世,百姓易子而食。

  别说圣人的道理,连做人的伦理在饥寒面前,都毫无立身之地。

  生产力……

  朱元璋重复这三个字,张异每次强调的时候。

  他都能读出不一样的东西。

  “占城稻让天下人食有果腹,这台纺织机让天下人衣有蔽体!

  你若将这两件事做成,未来青史之上,必有你的名字!”

  “谈何容易!”

  张异并不怀疑自己能上史书,这对于他而言,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如果说占城稻和纺织机能改变百姓的现状,那是未必。

  不过他也懒得去跟古人计较这个道理,而是转移话题:

  “叔叔,我们去那边坐!”

  等几人坐定之后,张异算了一笔账:

  “如果产量上去一倍的话,咱们的利润等于涨了几倍……”

  朱家父子点头,张异这话说得没毛病。

  如果产量比别人多一倍的话,多出来的产量,可全都是利润。

  这些利润,看纱布原本的成本而定,虽然老朱并不太清楚其中的算法,但他们的出品利润是别人的三倍没有问题。

  “如果我们有三倍利润,哪怕拿出其中三分之一,分别落在降低市场价格,提高工人成本和负担税收……

  咱们的日子都能比别人好过许多,加上生产环节用流水线和其他管理方式去管理……

  成本还能降低一些!

  这一来而去,朝廷的税收,咱们也能负担得起……”

  朱元璋道:

  “这建厂的事情,要尽快落实了,你认为将地址选在哪里?”

  “杭州!”

  张异想都不想就说出心中最理想的地方。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站,是未来的交通枢纽之一。

  虽然京杭大运河还没开挖,可隋唐运河还在。

  杭州府既联通南北的运河,同样也联通了浙东运河!

  在海运已经被禁绝的情况下,这内陆的水路,乃是贸易最重要的考量之一。

  “杭州府,那就选他……”

  朱元璋道:

  “明年,我要一百台这样的纺织机,可行?”

  “三百台都没问题!”

  张异笑嘻嘻,交出一张工厂的设计图纸。

  朱元璋看得半懂半不懂,可也被他的设计吸引,这图纸上对厂区的规划,十分合理。

  老朱干脆就收起来,照单全收了。

  “关于利润分成,你看,给你五成如何?”

  “四成就行,叔叔留一成,打点地方吧!”

  做生意的,总归还是要和地方打交道,不打点不行……

  张异也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主动让利。

  黄家父子与他的合作也算愉快,那个他几乎没去过的铅笔工坊一直都在给他一份稳定的收入。

  尤其最近,皇家父子用流水线作业之后,这工坊的分红还多了许多。

  既然能合作愉快,他也不想在一些蝇头小利上,去斤斤计较。

  那门生意说白了,远在浙东,他也不太可能去插手,所以信任是最重要的。

  朱元璋点头,双方都不是看中这点蝇头小利之人,所以分红的事情,一带而过。

  “杭州虽然不是叔叔的家乡,但想来应该也有关系,如果叔叔需要的话,我可以让刘基给你大声招呼!

  这家伙在浙东,应该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咱们不干违法乱纪的事,他应该能卖个面子?”

  朱元璋笑得意味深长:

  “刘基……,恐怕会起反效果!”

  “张家弟弟,你大概还不曾听说,浙东民变了……”

  朱标见张异疑惑不解,对张异说道。

  “因为税收?”

  张异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朱标点头:

  “没错,因为加税的事。许多人其实并不甘心……”

  刘伯温推出去的税法原则,遵循了张异劫富济贫的理念,高收入者多收,低收入者少收。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