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499章

作者:东鸭西楼

  常遇春想要完成的作品,竟然是兵法,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他不像是能写下兵法书的人。

  大明的名将,徐达用兵全能,常遇春却以勇猛自居。

  他虽然在朱元璋提示下,也会读一些兵法,但他的用兵风格,绝不是其他人能模仿。

  李善长私心以为,就算是徐达说要写本兵书他都不奇怪,但老常写这玩意,是谁出的主意?

  “不是兵法,是练兵法!”

  常遇春认真解释,兵法和练兵之法是有不同的。

  “你竟然舍得……”

  李善长听闻之后,脸色大变,胡惟庸也许听不出来,长期主持部队后勤的李善长却明白其中的差距。

  如果说兵法是高屋建瓴的道理,

  练兵法就是每个武将安身立命的看家本事。

  常遇春有这等胸怀,实在出乎他的预料。

  “也是受了人启发,既然我无法上战场,干脆给朝廷留下一些东西,也不枉我征战二十年!”

  李善长若有所思,只是说了一声大善,便说明今天的来意。

  “遇春,你这情况,一时半会也去不了战场,在京城这边,你可要担起责任。

  如果你同意了,老夫准备向陛下举荐你当个中书省右相之位……”

  常遇春一愣,让他去担任中书省右相之位?

  在大明的武将中,徐达也领过这个职位,但大部分情况下,这个职位对于他们而言是虚职。

  如果自己能够入中书省,自然是极好的。

  但常遇春也知道,他没有这个资格。

  李善长提出这个要求,胡惟庸都是愣了一下,让常遇春一个武将入中书省,李善长是打算干什么?

  从汪广洋下去之后,中书省就李善长一家独大。

  放着这么一个大好局面不要,偏要请一尊大佛进去?

  李善长自己就是一个没有容人之量的人,这点胡惟庸非常清楚?

  难道他能驾驭常遇春不成?

  胡惟庸转念一想,瞬间猜到了李善长的意思。

  他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目光落在常遇春身上。

第330章 文武分离,宰相和老丈人

  常遇春低下头,虽然他很难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他就算从阎王爷那里捡回来一条命,但代价可能是他永远也无法回归战场的事实。

  如果这件事发生了,他在朝廷中如何自处?

  一个不能上战场的武将,他总要在朝廷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皇帝对自己的情感,可以让他一生衣食无忧。

  可他会满足于,仅仅衣食无忧?

  李善长见他脾胃意动,继续说:

  “本来,以你的地位,主大都督府是最好的……

  但你也知道,大都督府如今也在中书省之下,受中书省节制。

  所以,你还不如接了这右相的位置,大不了以后,你就负责军务。”

  常遇春疑惑:

  “李先生,您为什么非要将我推上中书省的位置?”

  李善长叹气:

  “你在前方不知道,最近这朝堂上,早就风云变幻!

  陛下这阵子做了许多事,让人颇为不安……

  我坐在这中书省宰相的位置上,也是如坐针毡,

  如果遇春你能摘中书省帮我分担一些,也是好事……

  反正你也领过平章政事的虚职,虽然后来陛下去了,

  但总算不是完全没有资历……”

  常遇春闻言,道:

  “陛下怎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我常遇春就是个打仗的,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也弄不明白。

  一切,交给陛下定夺吧!”

  “行,你考虑一下!”

  李善长跟常遇春聊了一会,自顾离开。

  ……

  “李善长想让常遇春当右相?”

  第二日,清心观。

  张异和刘基对视而坐,刘基身前,还放着一叠手稿,正是准备给张异拿拿主意。

  老张这位真人也在,不过并没有参与二人关于税法的讨论。

  倒是刘基闲话家常,却让他有了兴趣。

  常遇春抱病,关于他的病情在应天府也不胫而走,这位将军未来能不能上战场,关系着许多事情的变化。

  李善长在早朝提议皇帝将常遇春提为中书省右相,这差不多是给他未来定性。

  这位传奇将军,很有可能上不去战场了。

  这是大明的损失,却也无可奈何。

  可是常遇春怎么安排,就成为一件麻烦的事。

  以他的威望,入主大都督府,总管军事也行。

  可是目前大明的制度,大都督府这个名义上应该是跟中书省并立的军方机构,目前在中书省的节制之下。

  常遇春的地位,只管大都督府,还要受李善长制约,这似乎并不合理。

  所以,跟徐达一样,虚职挂个右相合情合理。

  张正常正要发话,张异却先笑出声。

  他有些戏谑,调笑刘基:

  “刘大人,李相这是害怕你真被皇帝调入中书省,所以先让常将军占着茅坑。”

  刘基:……

  堂堂中书省,却被这小子形容成粪坑,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过张异说得没错,李善长那老小子,大概率也是这么想的。

  他反问:

  “那你觉得常遇春入中书省可能吗?”

  “绝不可能!”

  张异想都不想,就给出否定答案。

  张正常一愣,他觉得挺合理的呀。

  如果说大明朝没有先例,那这件事还值得商榷,可是有徐达的例子在前,常遇春入中书省并不突兀。

  “为什么?徐将军做得,为什么常将军做不得……”

  老张忍不住开口询问,张异回答:

  “制度是在变化的,中书省节制大都督府这件事,其实很不合理!

  咱们大明初立,四方皆有战场。朝中的武将几乎没有一人是在朝廷之中,所以导致了大都督府无人主持。

  随着北方战事逐渐尘埃落定,这种中书省掌控朝中军政大权的事情,肯定不是陛下希望看到的!

  以前大都督府没有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掌控,如果常将军回来了,大都督府迎来改制也是正常!”

  张异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他记得最多一年以后,大都府府就要迎来改制,

  不过第一任大都督并不是应该早就死了的常遇春,而是朱元璋的侄儿李文忠。

  “大都督府的改制,也是陛下剥离中书省权力的过程,现在的中书省军政皆管,长此以往下去,肯定要出大问题的。

  明年,等朝廷完成第一次北征,这场改革势在必行!”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刘基眼中瞬间爆发出异样的光采,这孩子的意思,是明年大明就能完成北伐?

  张异已经不是第一次预言未来,而且事实证明,他的预言几乎没有错过。

  刘基低下头,没有声张。

  老张不够敏感,却没有听出张异的无心之言。

  “所以陛下就算要安排常遇春入朝,也是大都督府?”

  张异点头,道:

  “文武分离,是大趋势。但对于已经掌握了这些权柄的中书省而言,当然不想这种局面改变。

  李善长邀请常遇春入中书省,未尝不是一种试探和努力……

  如果陛下如徐达一般,继续让常遇春入中书省,那就等于陛下会继续维持中书省军阵一体的局面。

  可是如果陛下不许……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