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鸭西楼
……
“杨宪去了天界寺?慧昙没给他出谋划策?”
等宋濂走后,有一份密奏也送到皇宫。
朱元璋看了一眼,问送件的凌说。
凌说道:
“应该是没有参与,不过属下看见慧昙法师给宋先生府上送信……”
“这个慧昙,他是急了!”
朱元璋放下笔,笑起来。
一边的朱标闻言接话:
“父皇这是不想在天界寺修元史了?”
朱元璋道:
“不在那,还能在哪?
只是朕先晾晾他,杀杀他锐气再说!”
“不过……”老朱想起另外一件事,他先让凌说出去,才对太子朱标说道:
“章溢的事,比较难办!
现在他母亲走了,朕要不要准他丁忧?”
老朱脸上有些愧疚,百善孝为先,
按照道理,他此时应该准许章溢回去守孝才是,可是朝廷现在的人手缺失缺乏,这让他非常为难。
且,张异那个臭小子,不小心也给他上了一个眼药。
他前脚才说张异妖言惑众,后脚章溢的母亲就走了。
这一巴掌打得老朱有点难受,也让他多少显得有点薄情寡恩。
虽然他知道章溢昏迷之后,第一时间派了太医过去。
可他能想到,等章溢醒来,肯定是第一时间向他辞官的。
“父皇,百上孝为先,如果您不许章先生丁忧,恐怕会背上骂名!”
朱标并没有因为老朱是亲爹而给面子,直接反对朱元璋心中的打算。
“儿臣知道,章先生这种有文武双全的臣子,确实能给朝廷添加助力,且父亲对他已经有所安排!
可这孝行,同样是大事,就算父皇不准,那章先生没有心思处理政务,不也一样?
且,最关键的是……”
朱标顿了一下,说:
“张家弟弟去年因为孔府的事闻名京城,除了中山狼之事,另外一件事,就是预言章大人的死期……”
朱元璋打了一个寒颤。
张异说你发财你不见得会发财,但张异说你倒霉,那大多数还是要倒霉的。
朱元璋明白朱标的意思,如果张异预言成真,章溢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如果老朱给他留下,恐怕也是无用功。
“正好有日子没见过他了,去见他一见,朕关于日本的事,也想问问他……
那小子在哪?”
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去见见张异。
年后,张正常得皇帝恩准,暂时没去北地,而是回龙虎山整顿正一道教务。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天下道观推广简体字。
将道教接地气这点,作为未来正一道和佛门争夺香火的手段,张异所谓的平台化和以现世利益勾牵的法子,被老张开始推广下去。
一本《农政全书》,张异结合古书和添加了许多现代的农业知识分发下去。
成为道门作为入世,指导百姓生产的关键。
加上龙虎山刊印的一副巨大的粪丹制作图录,基本都刻在正一道每一个道观的墙上。
这种接地气的传教方式,迅速收获了许多民心。
老张也因为教派改革,声望水涨船高。
因为有朝廷暗中的支持,推广简体字的事,居然因为龙虎山这个平台变得非常顺利。
一开始,那些读书人本来也看顺眼道士办学的事,可张正常将简体字推广的内容,基本定格在一切奇技淫巧的事情上后。
大多数人嗤之以鼻之余,也不再关注这件事。
老朱对这份改革是持欢迎态度的,因为至少推广简体字确实变快了。
张异也完成了一部分他当初的打算,降低文盲率,推广技术。
至于所谓的圣贤学说,他反而不太关心。
老朱一开始对龙虎山失控的事情,张异也未雨绸缪。
现在正一道的人,三句话不离皇帝,五句话必提玄武。
龙虎山的道士但凡有一点功劳,都往皇帝身上推,这让老朱就是想警戒,都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老张离开京城,以前的永寿宫,现在的朝天宫主持邓仲修失了撑腰的人,目前还在努力适应自己的角色,树立他的权威。
张异也知道这位小邓师兄年轻,镇不住场子。
所以他以龙虎山嫡传的身份,经常留在朝天宫。
但他拒绝了邓仲修将他请来朝天宫的主意,依然住在清心观。
所以老朱一时间也摸不准张异此时在哪,得知他在清心观后,老朱父子的车马,半个时辰后已经停在清心观门口。
老孟接替了邓仲修,成为看守道观的人。
“你在做什么?”
去了后院,朱家父子见张异在书房奋笔疾书。
老朱凑过去一看,脸色微变:
“你在写元史?”
朱元璋跟见了鬼一样,虽然知道张异能窥未来,
可见他一人写元史,也太那个了……
且,他没事写元史干嘛?
朱元璋自己开口询问,张异见是自己人,嘿嘿一笑:
“当然是报复天界寺那些和尚!”
第253章 刘伯温放屁,小日子必须打
张异答应过老爹,天界寺的仇,不能不报回来。
既然人家做了初一,龙虎山不介意做十五。
而怎么让慧昙法师难受,张异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件事!
修元史!
能让天界寺青史留名的事件不多,而成为修史书之地,就是天界寺最大的机缘。
把这个机缘给夺走,也算得上是小小报复一下慧昙。
这大概比杀了慧昙还要难受!
朱元璋和朱标听见张异写元史,居然是为了报复慧昙,登时哭笑不得。
大概也只有如此意气用事的时候,父子二人才能将张异和小孩子联系到一起。
不过他们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觉得张异这招,算是刺中慧昙法师的要害了。
“这就是你报复天界寺的手段?”
老朱试探性询问,张异说:
“一半一半吧,看能不能把修元史的地方搬到朝天宫来,反正在哪修不是一样,回头我忽悠下宋濂……”
“另外一半原因呢?”
张异要报复慧昙的事他并不放在心上,正如慧昙所言。
朱元璋并不在乎佛道之间争来争去,甚至乐见其成。
它们相互争斗,彼此消耗自己的力量,正好符合老朱制衡佛道的初心。
当然,这争斗必须控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如果耽误了国事,老朱同样会处理的。
这件事并不在老朱忌讳的范围,所以无所谓。
另一半的问题,才是皇帝关心的。
“因为《元史》修得并不好,或者说,因为时间太仓促了,所以修得不好!
我准备提前让这本书出世,交给宋濂,让他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精修!
这毕竟是华夏最后一本可以信任的史书了……”
张异感慨道。
《元史》因为老朱不够重视的原故,在诸多王朝的史中确实算粗糙。
皇帝并不喜欢前朝,给宋濂的时间也不多,在仓促修史之下,元史的评价确实不高。
当然,史书质量高不高,跟张异本身也没多少关系。
但既然要报复慧昙了,他也不介意弥补上一个小小的历史遗憾。
修史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从各种各样的文献中总结,精选,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