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244章

作者:东鸭西楼

  单一的药物有它的功效,可是如果在医生手中开成药方,多种药物彼此相辅相成,自然效果翻倍!

  “其实科学也是如此,知道每一味药的作用,就能组成各种神奇的配方……

  而徐光启的【粪丹】如果放在不懂的人眼中,只能照抄,如果知道肥料发挥作用的机理,咱们就能根据这些配方做出更加针对性的肥料!

  譬如磷肥吧,毛发和内脏里有,鸟粪里也有……

  钾肥就是草木灰,木炭……

  而硫磺这些东西,其实也可以用石灰替代……”

  张异一一细数各种材料,老朱父子只有虚心听讲的份。

  从头到尾,张异的言行都在践行他自己的道理,所谓小术,即是大道。

  从经验总结成知识,就是他一直在做的事。

  “氮磷钾是什么?”

  “是一种后世通过化学的方法追求分离出世界本源物质的成果,类似于咱们的祖先说的金木水火土……

  氮磷钾在农业中分别的作用是……”

  张异将关于肥料的应用知识说给朱元璋父子听。

  虽然听得不是很懂,可是只是关于氮磷钾的作用朱标父子是听懂了。

  这些理论,如果不追求太过高深的东西,它们比中医理论容易得多。

  而且,可以迅速上手!

  “所谓的人工化肥,复合肥……就是这么简单!

  回头我自己搞个配方出来,应该不会比徐光启先生的粪丹差!

  嗯,您看叫金坷垃怎么样?”

  张异给老朱玩了一个梗,老朱莫名其妙。

  “为什么叫金坷垃?”

  “因为肥料掺了金坷垃!一袋能顶两袋撒!”

  为了怕老朱打他,张异继续解释:“金者,粪也……坷垃,是北方一种方言关于干燥土块的意思……小道随口取的名字!

  您看着粪丹不就是干燥的土块嘛……”

  “什么邪门歪道!不过粪丹这名字确实不雅,叫金坷垃也不错,接地气!”

  老朱冷哼,他知道自己被这小家伙给耍了。

  “你回头要是研究出配方,给我一份,我让我家里的佃户也跟着试验!

  就你这法子,就能让天下粮食翻倍?”

  “当然不会只有这个,不过也差不多……

  如果咱们研究出新的稻种,说不定还能再增加一些产量,不过杂交水稻这事一时半会做不成……

  只靠改善生产技术加上肥料改进,再加一个水稻北迁应该就差不多了!”

  “杂交水稻?水稻北迁?”

  朱家父子虽然很努力了,但还是跟不上张异的脑回路。

第193章 一句话省却百年努力

  南北榜方案出来之后,老朱为了促进北方振兴,他做出一个一个历史上没有的神来之笔,那就是科举移民!

  凡有心功名的南方学子若是觉得皇帝侵犯自己的利益,可将户籍迁徙北方!

  开恩科之前迁徙者,以后可以适用北方户籍。

  这个决策,就是张异这种穿越者听着,都觉得老朱十分牛逼。大明的士林之中,老朱的这个政策更是引起极大的讨论。

  攻击老朱的大儒和学子不少,可是大家的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从南北榜方案出来,因科举迁徙到北方的士子不少。

  这还是因为大都未定,当时人心惶惶的情况下迁徙的人口,等大明拿下大都之后,又有不少人决定迁徙北方。

  如今已经过了八月,马上就是九月。

  北方已经快要入冬,所以这股风潮暂时还没达到高峰期。

  皇帝估摸着,明年开春,迁徙北方的商人、读书人估计还有不少!

  皇帝将这种现象叫做科举北迁,北迁一事一直是他最为得意的政绩之一,但朱元璋其实也头疼一个问题。

  因为张异说的寒冷期,其实北方失去经济中心的地位是注定的。

  农耕社会的经济地位,往往是由最基础的农业来决定的。

  也就是说,北方的农耕其实一直成问题。

  就说粮食产量来说,北方的主要作物是麦子,同样是主粮。

  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差距太大了。

  小麦的亩产撑死一石,大部分的田地连一石都没有。

  水稻的话,亩产正常情况下都是比小麦高的,同样是最好的土地,哪怕就是张异号称的如今还没将地力发挥出来的眼前,1.7石的亩产,产量就将近小麦的两倍。

  这就意味着北方和南方就算情况相同,粮食产量都是南方的一半,更不用说北方如今的生产环境,更是不如。

  大明目前的情况,是整个华夏许多州府别说给朝廷交税,它们连养活自己都难。

  地方难,朝廷也难。

  所以就算农民起义,还是时有发生。

  皇帝想过迁都北平之后,他也一直在算经济账。

  迁都最难的问题,还是粮食的安全。

  漕运必须开起来。

  海运也不能落下!

  可是就算加上这些,如果整个北方都需要南方输血,那也太难了。

  只是水稻北迁几个字,就让朱元璋如遭雷击。

  他赶紧追问:

  “我没听清楚,你说水稻北迁,北方也可以种水稻?”

  “是呀!”

  张异理所当然的样子,水稻至少在北方的一部分地方是可以种的,这个一部分,甚至包括了后世华夏粮仓之一的东北。

  只是在大明以前,严格来说在康熙推广北方水稻之前,

  大家认为北方不能种水稻这件事,是天经地义。

  水稻性喜湿热,这是常识,也是因为这个【常识】,加上人口流动不算频繁的原因,从没有人想过这件事。

  后来,万历年间,确实也有人提议将水稻种往北方,以缓解朝廷的压力。

  只是那时候,文官集团早就盘根错节,势力壮大,加上朝廷税收的不合理,从官员到百姓,都反对此事,关于北方种水稻的事情被搁置下来

  一直到了清朝,康熙这个喜欢农耕的皇帝出世,才将这件事落成!

  朱元璋一脸懵逼,所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不需要一些别的前置条件?

  他再三反复向张异确认,得到肯定答案之后,老朱的表情跟日了狗一般。

  如果说需要很多前置条件,他大概可以理解推广水稻之难。

  可仅仅是因为没人去说,没人去试,那他就觉得太冤了。

  只是这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将整个华夏北方的潜力发挥出来,这间接上也是能改变大明国运之事。

  凭空多出将近四分之一的粮食产量,这是何等恐怖的数据。

  如果加上张异说的各种种植的小方法和沤肥技术的改善,说不定还真能成事?

  沤肥之类的技术先不说,光是水稻能种过去这件事,就够皇帝兴奋得睡不着了。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我黄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北平买地,这件事,老子干了!”

  朱元璋手握拳头,激动不已。

  “要不是我张家的根基在南方,也我想去买一点……河北那地方被蒙古人当成牧场,都快杀空了……

  虽然如今有点穷山恶水,但华北平原绝对有潜力可挖,比不上江南,可也绝对不差……

  叔叔可以多买点!”

  大明朝的都城肯定是要迁徙过去的,最多就是朱棣登基的时候。

  老黄叔估计是享受不这些福利,可是黄家哥哥一定是能吃到好处的。

  “对了叔叔,你福建如果有路子的话,去福建找占城稻作为种植的主要品种,在杂交水稻出来之前,这玩意还是非常好的……”

  福建?占城稻?

  朱元璋默默记下,今年是洪武元年,福建是老朱去年年底才打下来的,相比起经营多年的江南,福建对于老朱来说,也是新的领地。

  也是因为攻打福建,大明算总还留着一些水军的底子。

  这也是老朱敢给沐英凑出船只的底气之一。

  只是福建新降,老朱对福建的了解并不算多。

  他更不知道有一种叫占城稻的东西让张异念念不忘。

  张异给老朱解释之后,老朱百般不是滋味。

  因为这东西并不是新物种,而是送两宋时期就传入华夏,却没有被推广开来。

  在张异口中,占城稻的流行,可算是华夏的一次农业革命。

  但这种好东西,如果没有张异提点,大概要百多年后才会被推广开来。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