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169章

作者:东鸭西楼

  譬如白居易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就清楚的标明,唐朝的长安城,和咱们现在见到的北方不一样。

  如果那时候寒冷,杨贵妃还需要去华清池避暑?

  皇帝还需要每年给臣子们颁冰做为奖赏?

  百姓睡凉席,皇帝睡象牙席,这种种史书上的史料记载,都标明唐朝的长安是一个炎热的地方。

  也是因为炎热,降雨多,

  所以长安附近,水草肥美,农耕发达!

  其实不拘长安附近,就是再往上的北方,也不是如今的模样!

  有温度,有降雨。

  当时的长安,就是现在的江南!

  所以那时候的长安城,可以成为我盛唐首都!

  但这一切,大概从安史之乱开始,就变得不一样了!

  《新唐书》有记载,边境的那些屯田被废弃,农作物被冻死。

  黄河流域,不再适合水稻种植!

  也是由此开始,唐朝由盛转衰,国力下降!

  所以唐之衰弱,固然有安禄山这个人祸,但本质上还是因为天数变化,

  国运衰竭!这种情况,纵然是太宗重生,也无力回天。

  而如今距离唐亡,早就过去数百年!

  当年盛唐都扛不住的天数,大明如何扛得住?

  大唐之时的长安,是万国来朝的都城,但如今的长安如果做为首都,就是个火坑!

  在那种苦寒之地,交通不便,你让皇帝从哪变出粮食来伺候那些嗷嗷待哺的百姓?

  所以我劝叔叔您别跟着皇帝瞎掺和,他也就是吃了出门少见识短的亏,只要真的跑地方上一看,我保准他绝对不会拿国运开玩笑!

  您若是想要吃北方的政策便利,去山东,或者其他沿运河的城市安家才是上策……

  我给您的建议,不想离家太远,去济宁……

  如果想一步到位,干脆等大都拿下之后,先去占个先机!

  我敢跟你保证,除非皇帝不想迁都,他真要去动迁都的主意,大都他绕不开!”

  朱元璋暂时还不去想大都的问题,他还绕在张异说的天数上出不来。

  “所以,所谓的国运,无非就是气候变化?”

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国门

  “不然您以为呢?其实这个问题想一想就明白了!

  咱们华夏人的文明的根就在脚下的土地,在农耕!

  而农耕的命脉在哪,就在所谓的气候之上,简而言之就是降雨和温度!

  不然咱们拜龙王爷干什么?

  其实您也别纠结这个问题,看看史书就明白了!

  为什么以前北方是我们华夏的经济中心,而到宋之后就转移到南方?

  很简单,以前北方温暖,适合农耕!

  文明从北方诞生,在中原产生了灿烂的文化,咱们南人,那时候还是蛮子呢,根本不是主流!

  可文明不是凭空产生的呀,如果中原跟北方一样苦寒,吃都吃不饱,怎么可能建立文明?

  就不说别的,您要是读吕氏春秋,当知当时中原之地还有大象,现在看得到吗?

  说白了,还是天数变化,国运也跟着变化!

  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东西!

  其实如果您认真读史,就会发现咱们北方的邻居,也是安史之乱后才开始大范围侵略中土!

  原因是啥,还不是因为以前水草肥美的草原,变成了苦寒之地,他们活不下去,才会下来劫掠中原?

  而咱们原来中原的百姓在北方活不下去,只能继续开荒南方!

  这南方成为天下钱粮汇聚之地,起根源还是因为气候变迁!

  气候之变,即是国运之变!

  当龙气定南方,再去谈迁都长安,那就真成笑话了!”

  张异一口一个笑话,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朱元璋脸色挂不住,寒着脸说:

  “那既然龙气在南方,你一心忽悠我往北方赶干什么?

  北方苦寒,待在南方就好!”

  张异耸耸肩,说:

  “当然可以,只要他想大明像南宋朝廷,偏居一隅就行!

  可如果想要维持住这个大一统的王朝,不去北方怎么行?

  难道还指望着别人,帮朱家守住这大好的河山?

  老朱那是想得美!

  而且就是大明想偏居一隅,他守得住吗?

  北边的祸乱,可不是一年半年能止住的,那可是要延绵多年的隐患……

  一旦北方有个闪失,从大都南下,从黄河到长江,大明可有一处能坚守之地?

  北方的异族只要从大都突破,就能剑指应天,这样的局势我不信老朱看不到?”

  “北方有兵祸,灭了就是!”

  朱元璋此时正是豪气万千之时,他的军队已经直指大都,河南、河北、山西一带,大明军也是所向披靡。

  如果此时有人告诉他会输,他肯定不信。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将蒙古人给灭了。

  “打跑蒙古人我信,灭了蒙古人就别想了……”

  张异说道:

  “您也看过世界地图,蒙古草原的地界,想必您也一清二楚,那是个不比华夏小多少的地方!

  我华夏的军地能打完内蒙古,就算是非常厉害了!

  如果蒙古人退到北方,大明军队是否可及?

  或者,你能像汉武、唐宗一般,追杀千里?

  那是不可能的,刚才我说过了,天数已变,以前的草原追逐水草而居,尚且是个可利用可统治的地方,

  如今就算我大明军队能游击千里,你也无法对那种苦寒之地造成有效的统治!

  所以从成本上来说,能灭掉北元就已经算是阶段性胜利,可要灭掉北方的游牧民族,想都别想!

  所以,边患肯定会长期存在,尤其咱们大明还处在一个新的寒冷期中!”

  “寒冷期?”

  老朱刚听张异说完,就产生了不详的预感。

  如果不是刚听完关于长安的故事,他不会如此敏感。

  “没错呀,这天下的龙气从大势上转向南方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北方也不是一直都是寒冷!

  相对微暖的时候,叫做温暖期,而相对寒冷的时候,就是寒冷期!

  一个王朝进入寒冷期,整个王朝的生产肯定就跟不上来,粮食歉收,税收收不上,那朝廷自然走向衰败!

  而因为寒冷,北方的游牧民族活不下去,也会有动力下来中原劫掠!

  所以我说,从现实角度来看,北方的边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且一直都会比较严重!

  如果朝廷不迁都北方,将资源政治中心搬到那边,难道还能指望北方的守将为一个偏居一隅的朝廷卖命?

  若真如此,大明也不过是另一个南宋罢了!”

  “寒冷期,寒冷期……这是你从天书中窥看到的?”

  “是呀!”

  如果对别人,张异大概会装神弄鬼,可对黄家父子,他可以知无不言。

  得到答案的老朱和朱标,顿时陷入沉默。

  他们俩出宫的时候心情本来还不错,但见到张异,一身好心情全没了!

  “历史上有四个寒冷期,其实古书中分别记载,《孟子.滕文公下》中记载:驱武、豹、犀、象而远之,这是记录了当时因为寒冷摆手迁徙的景象……此为其一。

  其二:《晋书.慕容皝载记》有说:辽东湾西北岸到东南岸沿海连续三年全部结冰。

  其三:便是两宋时期,尤其是南宋末年……

  至于其四嘛……”

  “其四,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

  朱元璋忍不住追问。

  张异说道:

  “其实咱们就在第四个寒冷期之内,只不过这个寒冷期延续五百年……此时尚未到最冷的时候!

  叔叔,您对39年前的冬天是否还有记忆?

  39年前,太湖冰封三尺!您家长如果有长辈,应该会告诉您当年那场寒冷,造成多大的灾祸!”

  朱元璋沉默下来,他确实从父辈口中听过那年的寒冷……

  但生活在这个时代吗,他早就习惯了这种环境,只当是等闲。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