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127章

作者:东鸭西楼

  如果皇帝迁都,将国都安置北方,本身就有很强的安抚人心的作用!

  只可惜太子一死,陛下也无心迁都,这一历史进程也算是彻底被打断了……”

  驱逐鞑虏,弥合南北

  是张异给朱元璋做出评价的两大功绩,只是驱逐鞑虏朱元璋做到了,弥合南北这件事,他确实也努力去做。

  只是这件事做的其实并不算好,朱元璋本身意识到过这个问题,也试图解决。

  可朱标一死,老朱的注意力马上转到其他上边,再无心顾及这个问题。

  一直等到他死去那年,南北榜爆发,朱元璋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可惜那时候,他已经时日无多,只能坐视问题爆发,却无奈去世。

  这只是朱标死后引发的两个后果,就不用提后边的靖难,老朱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大杀功臣、西南的开发也不会停下来……

  所以说,太子之死,影响深远!

  平静的听着自己的时期,还有死后对大明的影响,

  朱标在悲伤之余,也陷入一种特殊的情感之中。

  他从张异娓娓道来的话语中,读出朱元璋对自己死去的绝望。

  父皇一生,真的已经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他也做好了一定要当一个好皇帝的准备,却未曾想,老天爷会给他开了这么一个玩笑。

  正应了张异那句话,意难平!

  老天爷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给了他们父子各自一刀。

  而如今。

  朱标看着眼前的那个玻璃瓶,心头的火焰燃起。

  既然天数已变,自己就绝不会让这些遗憾再次发生,而且,他会以比原来十倍,百倍的努力,去报答父皇对自己的信任!

  这大明,不该只局限于天下。

  朱标至此,彻底放下对自己死亡的恐惧。

  他冷静下来后问的第一件事就是:

  “那你觉得,开封和长安谁更适合成为首都?”

  张异想了想,摇摇头说:

  “都不适合……”

  “长安从唐朝以后,其实已经榨干了所有的潜力,沧海桑田,附近的土地也不适合农耕!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就不能承载太多的人口,难道皇帝还要从江南运粮,就是真的如此,那要通过什么方法去运,成本几何?”

  张异这些问题朱标都回答不上,

  张异继续说:

  “另外一个开封城,也有跟西安一样的问题,就是经济不行!

  其实从宋灭之后,天下经济早就转移南方,就算定都开封,同样需要南方的钱粮,只是相对西安,开封府相对好一些,但开封也有开封的问题……

  无险可守……黄兄你想想当年宋是怎么完蛋的……”

  朱标问: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觉得哪里可以!”

  “未来的元大都不错!”

  张异笑嘻嘻,见朱标一脸不服气,他补充道:

  “我说的是天下大定,蒙古人的王庭破了之后的大都,可不是现在呀……”

  朱标回:“如果你说大都,我觉得还不如金陵城好!”

  “金陵城自然有金陵城的好,这里富庶,也能据长江,只是国都设在此处,陛下就别想收拢北方的人心了,就算陛下在意这个,迁都北方也是势在必行!

  江南的偏安一隅,是守不住这大好河山的!”

  闻言,朱标若有所思,朱元璋其实也跟他说过类似的话。

  朱标死后,老朱绝了迁都的决心,所以关于北方的问题其实也一直没有解决。

  朱棣继位之后,他的大本营河北那一带还造反不断。

  真正弥合南北,还是朱棣迁都之后事。

  大都、开封、西安都好,迁徙北方是最合适的,可是具体迁往哪里,张异作为后世之人,他当然选北京。

  但他也知道,那时候的元大都,根本不可能被皇帝选中,北方元朝的势力,就算给赶出蒙古,也依然拥有足够的实力打回来!

  从洪武五年那场北伐的失败,大明错失了一鼓作气解决北元的时机。

  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北元都是心腹大患!

  可是二十年后,未来的顺天府完全有定都的可能性。

  “我们要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天下的经济中心,已经彻底转到江南,所以就算迁都的话,粮草运转是最为重要的事,比起开封和西安,大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从南到北的水路畅通……”

  “虽然隋文帝修的那条运河现在已经废得差不多了,但毕竟还能用,如果咱们在这修一条运河,完全可以解决运粮问题!

  而且一条运河,周边汇集的城市,一路都可以盘活……

  这明显是更划算的生意!”

  反正是键政,张异聊得兴起,干脆直接给朱标画出一条中原的草图,并且将后世用了大帝修筑的京杭大运河画出来!

  这条河一画,朱标登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仿佛张异说的答案,就是最优解!

  海运虽然不太行,但也可以作为运粮的补充!”

  张异又指着海岸线说。

  海运,其实在老朱禁海之后,这条航线也没有停过,只不过海运运转的粮食并不多!

  朱标看着那条海岸线如遭雷击。

  张异说别的他不行动,海岸线让他想起父皇的玄武军。

  玄武军是老朱等安定四方之后为大明水军留下来的种子,既然是种子,一开始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可是你留了番号,组建水师,总要练兵!

  张异无心的提醒,似乎又为他找到一个理由。

  “大都!”

  朱标看着地图上,那座还不属于大明的城市,心头狂热!

  “口好渴!”

  张异一番酣畅淋漓的键政之后,终于没了聊天的兴趣,他喝了一口水,还打了一个嗝!

  那憨态可掬的形象,丝毫无法让人将他和刚才那个指点江山的孩子联系起来。

  “对了,我这次来,差点问你问另一件正事,说起来还要感谢你,黄家弟弟……”

  “怎么说?”

  “你不知道吗,今天皇帝下了圣旨,算学入科举了……”

  朱标离开皇宫之前,皇帝的圣旨也到了中书省。

  算学入科举,随着圣旨下来,一切尘埃落定。

  张异表情有些恍惚,他又成功了影响历史了?

  虽然张异已经做好了准备,可这一天真来的时候,他也觉得恍如隔世。

  “所以,我第一时间来找你学算学,对了,听说你老师的日子最近不太好过?”

  朱标很快将话题引导到许存仁身上!

第133章 皇帝的公平

  许存仁的事情,已经闹得满城皆知,本来老百姓不应该关心的事,也有许多人讨论。

  老百姓也许不知道什么叫算学,可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打仗,这种八卦大家伙还是愿意讨论的。

  当朱标说起许存仁的时候,张异哑然失笑。

  “我有不少好友的老师,说起来还是许先生的好友,他们甚至亲自写信给许先生,绝交……”

  朱标说起这件事,张异就嗤之以鼻。

  事情闹得这么大,确实有不少人跟许存仁表示绝交。

  其中表面上的原因,是算学入科举,把算学抬高到和经义相同的地位,有些人不喜。

  但核心的原因,大概还是因为这规矩打破了他们的舒适圈!

  当一个人,一个群体在某个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的时候,他最讨厌的就是改变。

  张异将这番道理说出来,朱标若有所思。

  “张家弟弟以为,这是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对呀,明明算学入科举,改变都是大家的事,谈不上厚此薄彼,且,那些才子之乡,本身的底蕴深厚,其实就算算学入科举,他们的地位也不会有多少改变!

  学习也是需要资源和环境的,富庶之地肯定比苦寒之地要好,黄大哥你信不信我跟你打个赌,开了恩科,天下七成官员都来自南方!

  可就算如此,他们依然害怕和反对改变,这还是咱们大明刚刚建立,如果延续下去,恐怕天下官场,九成九都是南方人呀!

  若是我当皇帝,我早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张异说着,朱标的脸色变得古怪。

  “那你准备怎么改?如果你是皇帝的话……”

  “我呀,大概会通过各种手段,限制南方官员的数量吧,比如,南北分榜……”

  张异此话一出,朱标脸色再变。

  南北分榜这件事,自古以来都没有出现过。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