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456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乡为身死而不受……”

  朗朗读书声在私学之中响起,授课的大儒望着这一片繁盛的景象,不禁露出笑意。

  圣贤之道,发展了数百年,在实践之中不断磋磨,到了如今的地步,可谓是繁茂不可断绝了。

  经过大汉朝上百年的发展,尤其是大开私学之后,民间传道讲学之风盛行,大量的士子出现。

  这些饱读诗书的士子实际上是政坛上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不过通常比较分化,依附于宗亲、外戚等力量,毕竟现在的三公,基本上都是宗亲外戚担任。

  即便是有士人担任丞相,但一定会有外戚出身的大将军或者宗亲出身的御史大夫来制衡。

  这些士子的主要去路有这么几条,举孝廉、举秀才,进入朝廷,前途最为远大。

  如果没有这样的机遇,那就进入郡县之中,接受郡守和县令的征辟,后续同样有机会得到举荐,进入朝廷。

  另外则是走王侯的门路,诸侯王的国相地位基本上相当于郡守,镇守列侯同样是香饽饽,这群人手中有向朝廷举荐的名额。

  即便是不向朝廷举荐,这些人的人脉,随便在关东的郡县之中求得一官做,不算是难事。

  这个世界总是有能力的人逐渐取代能力差的人,士子就是比血统勋贵乃至于天家贵胄更优秀。

  从智谋,到治政,乃至于军务,这些士子都能把前者完爆掉。

  即便是前者依靠着生来的尊贵占据上位,士子们只能伏低做小,但从内心深处是看不上那些只凭借血统而耀武扬威的人的。

  私学中的读书声朗朗依旧,在一处小亭子中,两人正对弈着,一个面白无须的书生按下一枚棋子,微微感叹道:“当今天下疲敝到了这个地步,揭竿而起的百姓愈发增加,朝廷却依旧是一片醉生梦死。若是再不改制,依旧任由豪强横行不法,官吏鱼肉百姓,这天下的黎庶还要遭受多少的苦难呢?”

  书生身上的衣服很干净,但明显是有些陈旧,甚至在袖口还有两处补丁,他内里也穿着素衣,没有任何的装饰,颇为简朴,却不引人惊异,因为他叫王莽。

  他在郡中有声名,孝顺有礼,恭谨至诚的对待长辈,勤俭稳重,总是用钱去接济苦弱及时运不济者,自己却连一件华美的衣服都不舍得去使用。

  在郡中的士子之中威望很高,通过举孝廉入仕之后,他依旧在郡中任职,但是声望却渐渐传到了朝廷里。

  与王莽对弈之人闻言则微微叹息道:“朝廷实力强大,如今揭竿而起的百姓还远远不如戾帝末年时,威胁不到关中的衮衮诸公和皇帝,大汉社稷依旧很稳,按照如今的趋势,苟延残喘两百多年没有问题。”

  王莽对这些尸位素餐的公卿没有半分好感,冷哼一声道:“大汉社稷?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不能治民的君,要来何用?

  不能兴盛的社稷,有何用处?

  为了让那些公卿醉生梦死,奢靡腐化,道德败坏,忘记了先圣的教导,却依旧能逍遥自在吗?”

  似乎是颇为了解王莽的性格,对这一番颇为离经叛道的言论,好友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重重一声叹息罢了。

  王莽望着棋盘之上黑白分明的棋子,顿了顿,然后语气颇为坚毅道:“我要接受朝廷的征召,去长安了。”

  这让他的好友大吃一惊,没想到之前不愿意前往长安的王莽竟然改变了主意,不禁有些惊疑不定的问道:“巨君,你怎么突然生起了这样的想法?”

  王莽脸色阴沉道:“莽想通了,日哭夜哭,难道能使这天下兴盛起来吗?

  针砭时弊,难道能触动朝廷的衮衮诸公和皇帝吗?

  唯有亲自上阵,才能使天下兴盛!

  想要做事,就要有足够的权力,当年洛文王、博望武烈侯和昭忠毅公,都是位极人臣之后才能够轻而易举改革的。

  如今王氏煊赫,天下大势渐渐倾向于我等,是时候前往长安了。

  待我位极人臣,就重启昭忠毅公之道,我要比昭忠毅公更进一步,彻底解决豪强对黎庶的掠夺。

  仅仅恢复孝文皇帝的治世,那不是我所想要的,不过百年就崩坏到这样的局面,数遍史书,唯有昔年邦周洛国的王道治世最为长久。

  最接近圣贤典籍中的大同之世!

  带领天下人步入大同之世,是我辈士人生在这世上无可推卸的责任。”

  “巨君,你实在是太激进了,这是矫枉过正,只要能将天下恢复到孝成皇帝时就足够了。”

  王莽按下一枚棋子道:“不过正则不足以矫枉,不用霹雳手段,就破不开笼罩在大汉之上的黑暗,不求最上,最好,怎么能得到好的结果?

  我曾经在昭城求学,亲眼目睹了洛氏是如何治国的,只要我持身以正,以身作则,就能吸引志同道合的志士,使天下恢复正轨。”

  友人闻言摇了摇头,他不太赞同王莽的做法和想法,但对于王莽的品德是无比信任的,因为他二十年如一日的这种做,谁能不佩服他呢?

  在所有认识了解王莽的人眼中,王莽都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儒家士大夫,拥有圣人般的品德,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富有同情心,不媚上,不欺下,在奇葩众多的权贵圈子中,是一股清流。

  正是这样的名声,使王莽的长辈们看重他,在士人中的威望使得呼吁他做官的声音很高。

  王莽的推辞使得朝廷更是势在必得。

  “啪!”

  友人按下白子,轻声道:“巨君,你输了。”

  王莽望着纷乱的棋盘,有些疑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局势逆转,友人指着一处道:“你太聚焦于一处,于是在大局之上溃败。”

  王莽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整理了一下冠冕袍服,起身致意离开。

  望着王莽离开的身影,友人微微皱起了眉头,回想起刚才王莽所说的话,又望向棋盘上的黑白子。

  ————

  王莽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出身豪门却生活简朴,在贵族子弟普遍堕落奢靡时却能谨守自身,他富有正义感,像绝大多数士子一样,喜欢针砭时弊,希望改变,并付诸实践。

  如果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登临高位而作出的姿态,这是笔者更不能理解的,因为他达到目标之后,依旧如此,恭谨而谦逊的对待大多数人。

  他是那个王朝逐渐走向崩毁的黑暗时代,被士人推出的道德模范和改制先锋,但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为什么是他?

  这是命运的选择,还是个人奋斗的必然呢?——《王莽传》

第547章 王莽与昭城

  王莽向着长安一路走,一路将一封封的信件向着四方寄出去。

  孝宣皇帝时代,昭城大开,于是四方列国的子民都可以进入昭公国,行商、求学、游历、朝圣,除了做官很难以及些许的限制之外,基本上没有了区别。

  昭公国的开放是双向的,不仅仅有外人进入,昭公国的臣民,除了少数比较特殊的人,比如项羽的子孙这一类身份,其他人尤其是洛氏族人,同样允许自由迁徙。

  在昭公国刚刚开放的时候,迁徙的人并不算多,但随着交流的增多,尤其是求学的士子增多,相互之间交友,接受邀请出仕,甚至相互之间介绍自己的妹妹等给洛氏族人。

  汉朝风气又开放,没有什么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说法,洛氏又来者不拒,自然就有女子同样来求学,上百年的融合交流,除了户籍上有所不同之外,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昭城是养老圣地,是喜欢清净之人的圣地,但洛氏族人可不仅仅是喜欢清净的。

  毕竟就连有圣痕的洛氏子都性格各不相同,更何况普通的洛氏族人呢?

  百年下来,人口自然是不断流出,不过昭公国本就是一直在压制人口数量的,流出的多便多生一些,尤其是女性族人,没有当官的机会,大部分是不愿意离开昭城的。

  而且外出的族人不能用洛氏的名头,甚至可以说,要直接收回洛这个氏才能离开。

  因为洛氏自己很清楚,昭公国是不一样的!

  这里是真正的素王垂眸之地,生活在这里,会天然受到影响,但是外界不一样。

  如果用一个比较仙侠的说法,昭公国是清气,外界则是浊气,清气使人思想向上,浊气使人思想向下,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

  万一这些人离开昭城,挂着洛氏的名头,搞出什么事情来,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汉朝作为统治地域最为广袤、统治人口最多的诸夏列国的宗主国,还占据了几乎所有肥沃的中原土地,自然是所有人的首选。

  对如今天下的疲敝,那些曾经生活在昭公国的士子最为清楚,这群人是最坚定的改制派,其中许多人都是王莽在昭城求学时的好友。

  王莽这个人,抛开能力不谈。

  个人道德修养高的离谱。

  而且他是那种慎独之人,就连许多洛氏子都对他这一点表示佩服,从这一点来说,王莽有其自身特有的一种魅力。

  一个能让无数颇有本领的人所共同称赞的人,不可能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

  王莽前往长安,自然要给自己的这些朋友们写信,请求他们前来协助自己。

  他从关东一路向西,寄出去了不下一百封的信,其中有他的朋友、有他的弟子、有他比较看好的族人,光是这份人脉就不是一般人所能相提并论。

  “长安。”

  经过洛阳,渡过伊洛,越过崤函,然后来到长安城外。

  这不是王莽第一次来到这里了。

  实际上数年之前他就曾经进入朝廷,然后不过一年就辞官归乡。

  这一次来到这里,是起复。

  是许多人都想要让他回来,是朝廷之中的矛盾太大!

  王莽这样闻名的贤人不在朝廷之中任职,谁来充当门面呢?

  王莽越是不在乎荣华富贵,越是不想要权力,朝廷就越是要给他,天下人就越是要给他!

  天下人趋之若鹜的,都是那些肥差,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想要从中渔利!

  这就是一整条逻辑链条,王莽不愿意要,这代表着他不在意其中所代表的利益,他不在乎,所以才会被人信任。

  王莽回想着上一次自己因为力量不足就与皇帝爆发冲突,试图去做的一些事,越做越错,最终被抓住机会,只能黯然离开长安。

  这一次他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他会安安静静的壮大自己,在没有握住最高的权力之前,绝不轻易的做事,不给任何人留下破绽。

  王莽进入长安之后,长安城中的王氏族人就径直迎了上来。

  “少主!”

  王氏的族人上前恭谨的行礼,王莽同样还礼。

  从汉温帝刘明开始,身为外戚家族之一,王氏自然而然的就走上了显赫的道路。

  但是外戚家族一向属于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想要长久的保持富贵,要么转型军功列侯,要么转型从孝宣皇帝时期彻底崛起的经学世家。

  王莽就是王氏家族的麒麟子,是王氏家族未来数十年公认的领头人。

  即便他不是家主的儿子,但是如今在王氏之中,他的声望仅次于少数几个长辈,在中青一代之中,没有一合之敌,是王氏家族下一任呼声最高的继承人。

  为了把王莽从关东请回关中,不仅仅是朝廷在使劲,王氏同样如此,好在现在算是成功了。

  王氏现在权势煊赫是因为太后和大司马的存在,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在世卿世禄已经废除的当下,一旦家主逝去,没有合适的人继承大司马的位置,王氏的权势就会受到影响。

  王莽回到长安,以他的声望,只要几年的时间就能继任大司马的位置,保持王氏长安第一家的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