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非花月夜
刘彻闻言刚想发怒,然后脑子一转,便将怒火压制起来,再一看公孙弘面无表情的脸,怒火顿时消散一空。
公孙弘是贤良方正之臣,也是有大才的儒生,他不可能简简单单的反对。
他短短的几句话就指出了最关键的问题,在草原上筑城的成本要考虑清楚,国家虽然富裕,但是之后打匈奴还要钱,修缮宫殿还要钱,完整的在空白的土地上,无中生有的建立一个郡,不是异想天开随便说说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迁徙民众。
移民戍边,说起来光辉伟大。
但实际上把人迁过去,不就是去当人肉沙包?
直面匈奴那些残暴异常的胡虏蛮夷,不仅仅是这些刚刚迁徙过去的人,还有他们的后代,恐怕都要不断的流血。
在前些年匈奴入寇上郡、代郡等等,时不时杀死上千人,一旦在河南地建郡,被杀的就是这些新迁徙过去的人口。
况且从中原这样的富庶之地到苦寒之地,那是发配!
不要说古代,就算是现代的生存条件已经很好了,边疆都建设成现代化都市了。
有本事试试把江南省的迁徙到西域省、河套省或者辽东省,制定政策的人,祖宗十八代都得再死一遍。
在这个时代,把人从生活较为舒服的地方迁徙到随时会死的苦寒之地,说一句残民虐民绝对不为过。
但是刘彻为什么不生气呢?
因为公孙弘说了,黎民百姓不是罪人,不能随意迁徙,但是这天下的罪人何其之多呢?
开拓岭南的就是那些被流放的人的后裔,现在不过是多了一个流放地而已,现在的问题是,怎么短时间内找到起码二十万人去流放。
大汉的监牢之中没那么多人,这才是要解决的问题。
公孙弘表面上反对,但实际上却只是提出问题,只要把问题解决掉,那就可以建城。
刘彻踱步几下后,沉声道:“郡县一定要建,各官衙官署要准备建郡事宜,这是关系国家的大事,不论任何困难,朕都会克服。”
皇帝既然表态了,那公孙弘自然无不可,“遵命陛下,现在就要下发圣旨吗,臣可以直接带到丞相府中。”
“东阿侯在此,正好交由东阿侯来拟旨,朕这便用印。”
洛景手中握着笔,有些回忆般的感慨,当年孝文皇帝在的时候,朝廷大部分的圣旨都是他拟制的,没想到时隔十几年,竟然再次握住了拟旨的笔。
思绪在心中翻滚,手中的笔却不停,宛如龙蛇起舞一般,行云流水般的写下去,甚至就连思考都不需要,对这一套他实在是太熟悉了。
等到最后一笔写完,公孙弘向着洛景重重躬身,然后缓缓将圣旨取下递给刘彻,刘彻欣赏一番后用印重重盖上,洛景、洛无疾、公孙弘便一同向宫外走去。
“公孙大夫,这封圣旨一经发出,整个大汉恐怕都不会平静了。”
公孙弘闻言微微感慨道:“是啊,建郡,可不仅仅是建郡啊。”
这个世界的大汉和前世不同,建郡可不仅仅是多一个两千石的官员!
第410章 准备迁徙列侯
建郡。
所牵涉的利益极为庞大,可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两千石郡守流官,而是至少一个列侯国!
汉廷的列侯有多香,前面已经讲述很多,只要不作死谋逆,起码能保证一个家族百年以上的顶级荣华富贵,相比较普通流官,实在是金饭碗。
大汉的流封建制度从草创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中,配套的封侯制度渐渐形成了规矩,从邦周上卿制度之中化用而出,在朝廷直属的郡以及诸侯王国中,形成了上郡(国)三侯,中郡(国)二侯,下郡(国)一侯的郡(王)侯分治制度。
虽然皇帝没有说分封列侯的事,但有郡必有国,这是目前的政治铁律,除非皇帝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这个铁律,这种完全没好处的事情,皇帝一定不会做。
皇帝的圣旨一下来,当时殿中的所有人都知道这天下不会再平静,光是围绕要不要建郡就会有极大的争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大的魄力和眼光的。
公孙弘带着圣旨到了丞相府中,丞相的权力极大,皇帝的圣旨需要经过丞相的用印才能够发往各郡国,若是丞相不同意,甚至能直接将皇帝的圣旨驳回,不过一般这么做的丞相,一旦碰到强势的皇帝,距离下台或者死就不远了。
不过皇帝若是真的下了乱命,还将丞相逼死的话。
这个被洛氏影响过的世界的风气,可能会有人直接刺杀皇帝,以正天下视听。
虽然目前还没有皇帝被刺杀,但是过去被刺杀而死的列侯、郡守、诸侯王,五十年之内,整整七十三个!
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平均下来每年就有一个半高级贵族死于刺杀。
这种行为当然是大罪,基本上等同于谋逆,只要抓到,至少死一家,甚至罪名大的时候,会连带上全族流放套餐。
但这个时候,恐怖的事情就来了。
这七十三人之中,朝廷只追究了三十三件刺杀案,另外四十件被查清真相之后,只能说一句死的活该,完全符合以直报怨,诛杀独夫的道德风尚,最终没有追究。
这些人之中,身份最高的是刘彻的一个弟弟,因为残暴的对待属下,多次肆意的辱骂,在郡国之间是出了名的,结果被属下杀死,这种弑君之事,刘彻暴怒自然想要惩治。
但是这件事实在是太符合儒家的君臣义利观,结果被以贾谊为首的人强硬的把人保了下来,不仅仅如此,还要给诸侯王上恶谥,为杀人者表彰,记录在典籍之中。
这让刘彻怎么能接受?
他自然驳回了贾谊的建议。
然后刘彻在面见贾谊时,就见到贾谊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自己,似乎是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偏袒诸侯王。
刘彻当时就明白了,自己不是在和丞相贾谊对抗,而是和天下之间的一种观念在对抗。
最后刘彻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下旨让诸侯王注意自己的德行。
贾谊最后以身体不适为由辞职,但是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却实在是太大了。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风尚。
这就是刘彻拖着不设置丞相的缘由,但是他也快拖不下去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相,这是研究素王经典得出的结论。
公孙弘用印之后向着四方郡国发去,郡国有的很是偏远,比如江东和岭南那些地方,起码都要一个月才能接到圣旨。
但是长安城几乎是立刻就被这道圣旨所吸引,作为大汉无可争议的政治中心,这里有天下四分之一的列侯,还有三公九卿,无数的两千石、千石级别官员,还有前来长安述职的两千石郡守,还有许多虽然没有官职,却都是各个郡国举荐而来的贤良方正之士,还有太上学宫之中的各个学派老大,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这里。
这道圣旨就像是一颗巨石砸在湖面,瞬间激起了巨浪。
首先就是关于建郡的问题,虽然和列侯不能比,但两千石的职位还是非常诱人的,尤其是思维敏锐的人,都意识到朝廷接下来肯定是要大力发展马政的,那么这两个建立在河南地的郡就非常的关键。
而且那可是马政啊,现在的马政规模这么小,就已经是最有油水和权力的部门之一,若是能够在河南地建立大规模的马场,那两个新建立的郡的郡守权力和油水会直线上升。
普通的官员想着一个郡的建立能得到多少好处,最顶级的一批人则在思考这两个郡的列侯皇帝准备怎么办?
还有这两个郡的人口怎么办?
长乐宫中。
刘彻同样在思考这两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公孙弘之前暗示的方法,创造出大批的罪犯,然后用流放的名义把他们弄到河南地去放牧戍边。
但是想要迁徙二十万人过去,至少要四五个诸侯王参与谋反才行,不得不说这有点难,毕竟现在的诸侯王势力已经远远不能和当初相比。
“现在长安和各个郡国之中罪名达到流放的刑徒不超过两万人,这两万人先迁徙到河南地去。关键还得是各地犯法的豪强,这些豪强的族人动辄数千,再加上那些隐匿的农户,既然清丈土地查不出来,那就直接让这些豪强带走,还有最关键的,把一些宗室迁徙过去。”
刘彻在长乐宫中不断踱步,思考着新建的郡的人员构成,他对河南地的重视远远超过岭南,岭南只是单纯的迁徙刑徒过去,然后册封了几个列侯,名义上统治在朝廷的麾下,然后就没有再多关注。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岭南再往北的楚国旧地,即后世的洞庭湖南北,江淮,江东,都还没有开发。
刘彻的目标是自己这一生能把南阳和汉江开发完毕,将这两片土地变成熟土,彻底化为粮仓,达到这样的目标就算成功,其他的地方就交给后世的皇帝去做。
这种战略目标下,哪里有精力去开发岭南,主要还是南方的蛮夷对中原没什么威胁,只能偶尔袭击一下大汉的郡治和县治,一旦朝廷的军马出动,基本上就要往山中和林中躲。
至于河南地,这是关乎汉廷生死的重要位置,自然要提起十二万分的小心。
想到这里,刘彻的眼神开始森寒起来,不再踱步,而是缓缓坐下,提笔缓缓写着刚刚思考的要点。
“第一,迁徙刑徒,这件事很简单,不会有人反对。
第二,迁徙豪强,要派人到山东一趟,这些年定然又有豪强坐法,只要拿住把柄再给一条生路,让他们迁徙不成问题。
第三,分封的列侯,这个还要思虑,不过城池还没有建好,可以稍后考虑。
第四,宗室要迁徙,但是是以坐法的形势送过去,还是直接迁徙呢?”
刘彻将这四条列出,前两条都很是简单,以汉廷现在的强势,想要做这些事很是简单。
这不仅仅是新开发一片地域,还是对地方势力的削弱,需要考量的事情极多。
“齐。”
思虑了许久,刘彻最终在纸上写下了一个“齐”字。
齐地的富裕天下皆知,从数百年前,临淄就是诸夏列国之中最富裕的城池之一,齐国豪富是出了名的,在汉朝建立之后,齐地是朝廷力量最弱的两个地方之一,另外一个是楚地。
即便是后来在齐地分封了刘氏诸侯王,但实际上这片土地的无冕之王是吕氏,传承自吕城的临淄吕氏,是目前唯二的公爵之一,即墨吕氏则是汉朝建国的大股东之一,吕泽的后裔,目前是吕侯的爵位,先祖被追封为公,以诸侯王的礼仪下葬。
这片土地上吕氏、刘氏的宗王列侯实在是太多。
其他的郡是郡中有国,齐地是列国之中夹杂了朝廷的郡,宛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这不是形容词,而是朝廷在这里真的只有一个郡,其余的全部都是王国和侯国,一个连着一个,无数的豪强都依附于王国和侯国生存。
刘恒时期就对齐地下过手,吕氏的三个彻侯都因为持身不正,结果犯下不赦大罪坐法被除国流放。
刘彻早就对齐地的现状不满,想要改变一下,至少要让朝廷的郡县达到一半的数量,和王国的数量持平,还有齐地列侯的数量,不能让吕氏在齐地扎堆存在,实在是太可怕了。
“除了临淄吕氏和即墨吕氏的主支之外,其余的列侯都要迁徙。”
刘彻很快就定下了迁徙的规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同出吕城一脉的兄弟们渐渐疏远。
有的奋勇向前,在如今的局势中愈发风生水起,有的混吃等死,渐渐败落,今日削一些户数,明日削一些户数,直到国除。
还有的为非作歹,结果坐法流放,各不相同,但选择的不同,自然会带来结果的不同。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突然发生的祸事,一切都有缘由,刘彻派人到了山东。
洛无疾到了霍去病的府中。
第411章 懵逼的冠军侯
这是洛无疾第一次登门拜访霍去病,冠军侯府是刘彻直接赐给霍去病的宅院,在整个长安城中,除去洛景的东阿侯府,长平侯府和冠军侯府是占地最大、最华美的两座府邸。
霍去病少年得志,在河南地大胜,得以封侯之后,他得到了太多的赞誉,甚至要远远超过洛无疾。
因为他和洛无疾不一样,洛无疾是洛氏子,而且是昭圣王钦定的下一任昭公,取得现在的成就是应该的,就像是洛愍公一样,评价不高是因为其他的洛侯更加优秀,这就是生在洛氏所天生要背负的重担。
霍去病没有这样的负担,所以他可以尽情的享受天下人对他的赞誉,并为此而骄傲,在生活上,他同样不是个节俭的人,毕竟他从小跟着刘彻这个喜欢撒钱的皇帝长大,想想也知道不可能培养出节俭的习惯。
就算是行军途中,只要还没开始长途大奔袭,他都带着专用的厨子,在享受这方面是专业的。
洛无疾前来拜访,霍去病自然要在门前迎接他,两人结伴走进冠军侯府,望着侯府之中来来去去的侍女,都颇为秀丽,还有一些称得上一句美人。
上一篇:长生蛊道:从炼出痴情蛊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